APP下载

萧向荣:首提部队文艺“为兵服务”

2015-12-07何立波

红广角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宣传队文艺部队

何立波

开国中将萧向荣是我军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曾任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创办八路军《军政杂志》并担任主编。萧向荣第一个提出部队文艺要“面向连队,为兵服务”,尤其是“为兵服务”的口号长期成为我军文艺工作的指导方针。为实现“为兵服务”,萧向荣提出“写兵,演兵,给兵演”,大力推广具有军队特色的“广场歌舞剧”,开办了部队艺术学校,创建了我军第一支专业舞蹈队,广泛开展了连队演唱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萧向荣抗战时期提出“写兵,演兵,给兵演”的部队文艺工作方针

1910年9月6日,萧向荣生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石扇乡新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山中学,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5月,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找到时任闽粤赣省永定县委书记的萧向荣谈话,告诉他:“根据聂荣臻同志的提议,苏区中央局决定调你到红一军团工作。”萧向荣接受党的安排,告别工作和生活了22年的广东,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荣一员,任红一军团《战士报》编辑。从此,萧向荣便开始长期从事我党我军的宣传工作和秘书工作,成了我党我军有名的笔杆子。萧向荣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兼中央军委直属队总支书记,中革军委秘书长、中共中央秘书处处长,红军陕甘支队第三纵队政治部秘书长。

1936年新年来到之际,为了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军团战士剧社准备排练节目为部队演出。但在长征途中,所有剧本几乎都丢光了。萧向荣根据长征的全过程和自己亲身参加这一伟大历史行动的体会,写出了《红军长征曲》,这首《红军长征曲》一直唱到抗战初期。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红一军团派萧向荣到东北军中做下层官兵的工作。萧向荣带领宣传队到东北军移防的必经之地长武县城,住在张学良的卫队营。白天,萧向荣和宣传队员们站在大路旁,敲锣打鼓、唱歌、呼口号,为被迫东调的东北军送行。萧向荣还写了一首《欢送东北军东征》,配上中央苏区《欢送红军》的曲子,由宣传队演唱。

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向荣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十五兵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广东战役等战役。

萧向荣在贯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采取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动员部队文艺工作者全体行动起来,又“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一经验去指导全盘”。这个“点”,萧向荣就选在联政宣传队的艺术实践方面。

1943年春节,延安开展了新秧歌运动。1943年末,延安“部艺”(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艺术学校)与“青艺”(延安青年艺术剧院)合并,组成联政宣传队后,即奉西北局指示,先后分成两队分赴“三边”地区和南泥湾军垦部队演出,直到1944年的5月才返回延安。联政宣传队演出的节目主要是秧歌剧,其中除鲁艺等单位创作的《夫妻逃难》《刘二起家》《张丕谟锄奸》《赵富贵自新》等以外,还创作了反映部队生活的《刘顺清开辟南泥湾》《张治国》《母亲们》等,还有反映军民关系的《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等,有反映边区人民生活的《妯娌争光》《婆媳纺线》《劳动英雄王科》以及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型话剧《抓壮丁》等。萧向荣观看了节目,听取了带回来的情况汇报,召集了骨干们座谈,他深深地感到:新秧歌运动受到工农群众的欢迎,这可称为是“秧歌的革命”或“革命的秧歌”,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但用它来反映部队生活,则需进一步探索。“因为我军士兵毕竟是武装了的工农,是组织纪律性很强的战斗集体,军人要有军人感情和军人姿态,部队文艺工作者必须认识部队的这一特色,并把这一特色反映在文艺作品中。”

在宣传队演出的节目中,萧向荣特别称赞《刘顺清开辟南泥湾》,觉得从主题思想、表演、音乐、歌唱都较有部队的特色,是战争年代应当推广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他称此形式为“广场歌舞剧”。通过实践,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为兵服务”,还必须通过“写兵,演兵,给兵演”,才能真正得以贯彻。

萧向荣领导部队文艺工作时,一手抓思想作风的建设,一手抓人才和节目的积累,井井有条,一丝不苟。他还亲自布置和总结工作,有时领队去演出。3年多的《工作日志》中,记载着他和宣传队员的个别谈话每周有好几次,月月不断,连年如此,在行军的路上他也利用机会和大家交谈。进军东北时,组织上安排他乘军调小组飞机。为了进一步熟悉文艺专业,并能学习各根据地部队文艺工作经验,萧向荣要求和宣传队同志一起行军,从延安出发,经山西、河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连续走了6个多月。

萧向荣抓宣传队的思想作风,主要着重在部队文艺工作的事业心上,他常讲“要把文艺工作当成革命事业来办”。他说“有了事业心,才能有钻研”。联政宣传队的文艺专业人才,在当时可以说是集中了相当一批重要的骨干力量:文学、戏剧方面有吴雪、欧阳山尊、翟强、丁洪、谢力鸣、侣朋、马瑜、王地子、戴碧湘、陈戈、荒草、李之华、陈其通、高阳、纪叶、西虹等;在音乐方面有贺绿汀、李鹰航、梁寒光、李丽莲等;在美术方面有张仃、徐一枝、庄严等;在舞蹈方面有田雨、胡果刚、夏静等;在组织工作方面有杨霖、李平、王真、高沂等。在他们带领下,又成长起一批为数更多的年轻而富有才华的后继者。联政宣传队按专业编队,专业创作力量编为一个大组,此外,还有一个近50人的演员队,一个30余人的乐队和近20人的舞美队等 。节目创作以专业为主,同时也发动业余创作。

为积累剧目,萧向荣每年安排搞专业创作的同志先到部队生活,汇集素材,提前完成创作,特别是注重将要在冬季去演出的部队的好人好事、英雄模范方面。1944年去部队演出时,部队的节目比例,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如《烧炭英雄张德胜》《徐海水锄endprint

奸》《好同志有错就改》《打松沟》《扫除法西斯》《人民英雄刘志丹》《赵占魁运动大开展》等。其中有的节目从延安演起,一直演到了东北,又从东北演到了海南岛。

二、萧向荣在部队大力推广接“地气”的“广场歌舞剧”

军队文艺工作主要是为军队的广大指战员服务,这是萧向荣为当时宣传队规定的首要任务。为此,他提出“为兵服务”和“写兵演兵给兵演”的口号,并在艺术形式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当时已在延安广泛流行的新秧歌剧,萧向荣承认这是一种适合陕甘宁地区特点、能为广大农民接受的演出形式。但他认为,对军队来说,在思想内容和音乐、舞蹈上应该更强健些,更富有军队的特点和作风。就是说,在思想和内容上要反映部队生活,激励战士的革命精神和战斗情绪,在音乐上要具有“军队感情”;在舞蹈上要具有“军人姿态”。萧向荣把这种经过改造、具有军队特色的秧歌剧命名为“广场歌舞剧”。它有化妆、有动作、有表情,演员最少在两人以上,又演又唱,又唱又演,能够表现比较丰富的内容,也能够用更适合的音乐表达感情,通过演唱可以简捷地把人物和事件过程反映出来,给人的印象深刻、强烈,适合战时的环境和连队的特点。

部队开展广场歌舞剧活动,是在历史的特殊条件下提出的。战争的胜利与否,关系着整个民族和阶级的命运。敌人占领着城市和交通要道,我军在动荡不定的运动中寻找战机歼灭敌人,而部队文艺工作者只有竭尽全力支持战争胜利,才是应尽的职责。东北三年解放战争是异常艰苦激烈的,联政宣传队的同志也经历了严峻的考验。1948 年春天,部队进行整训的时候,萧向荣指示宣传队组成3 个文艺工作组,分别到第6、7、8 三个纵队去开展连队群众性的演唱运动,他自己还亲自带一个大组到第10 纵队指导开展“学英雄、唱英雄”的演唱运动。经过一个多月的活动,不仅带动了这4 个纵队的各级宣传队,发现和培养了一批连队文艺骨干,使这几个纵队的连队群众性文艺活动普遍开展起来,而且经过事后总结,并写成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有力地推动了东北各部队连队文艺活动的蓬勃开展。除了歌剧《杨勇立功》《张裁缝之死》等之外,又创作出了大量的短小精悍、形式多样的广场歌舞剧作品,如《沃老大娘瞅孩儿》《老耿赶队》《马歇尔耍把戏》等。

曾在联政宣传队工作过的著名军旅话剧作家丁洪曾回忆道:“在萧向荣的指导下,联政宣传队在1944年将所有有一定编剧能力的同志抽出来派下部队去生活,编写剧本。几个月后,一大批广场歌舞剧编写、排演出来了,如《烧炭英雄张德胜》《张治国》《军爱民,民拥军》《刘顺清开辟南泥湾》《徐海水锄奸》《好同志有错就改》《王木匠进城》《两个开小差的人》和《军民互助》等。那年冬天,宣传队便带着这些剧目分成两个演出队,下到各部队去演出,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跑遍了几乎所有陕甘宁边区的部队,受到广大指战员的热烈欢迎。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后我们到晋绥前线和1946年我们开赴东北的途中,有几个广场歌舞剧目已经被兄弟军区的文工团和宣传队演出了。广场歌舞剧终于被实践证明和承认: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它是一种具有军队特点并为广大指战员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比较好的演出形式。其实,它的蕴含量和伸缩性是相当大的。为庆祝1941年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和1945年日本投降,我们编演的两个大活报剧,及根据一本用民歌风格写成的表现刘志丹同志的叙事诗编演的歌舞演唱,都应该说是广场歌舞剧的发展。‘演唱这个名称就是在《人民英雄刘志丹》演出后被向荣同志提出来的。然而,向荣同志关于部队文艺工作要‘面向连队,为兵服务的一整套思想、理论、方针和做法,还是1946年到了东北后才臻于完善,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还写出文章加以阐述、宣传。”

三、第一个提出“为兵服务”:萧向荣对部队文艺政策的卓越贡献

萧向荣主张文艺工作是部队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各级政工干部都要重视部队的文艺工作。他关心一一五师政治部战士剧社的建设,每当发现参军的青年学生中,在文艺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就调到剧社来。部队打了胜仗,他就组织剧社编排节目进行演出,鼓舞部队士气。他尽力把编排、演出的节目,引导到反映抗战形势和部队的战斗、训练、生活上来。宣传队队员高鹏编写的话剧《三阶段》,形象地反映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想,萧向荣及时予以表扬,要求部队各宣传队排练演出这个剧目。萧向荣关心剧社人员的生活,大家生活上有了困难,他都尽力解决。

1946年,联政宣传队在萧向荣的带领下到了东北,与先期从原一一五师战士剧社过来的部分同志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宣传队。当时,萧向荣任宣传部长。为了建设和开展部队文艺工作,他首先采取了两个步骤:一方面根据战争的形势,将宣传队派往总后方佳木斯,组建部队艺术学校,吸收一些知识青年和从各部队派来的宣传队员加以培训,使之成为部队文艺工作的骨干,另一方面将郭永江、胡果刚、雪立和丁洪留在哈尔滨成立创作出版科,编辑出版《部队文艺》。1947年4月1日,《部队文艺》创刊号以“乙唱专号”的姿态出版了。萧向荣亲自撰写了《部队的文艺工作应该为兵服务——代发刊词》,全面地阐述、论证了他的“面向连队,为兵服务”的文艺思想。

毛泽东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萧向荣正是首先从文艺为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上来贯彻《讲话》精神的。他说:“文艺工作加上‘部队这样的称号,是不是和党的其他部门,比方工人的、农民的文艺工作,有什么不同呢?自然,从基本上说来,它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方向上和方针上,它是一致的。”“那么,是不是也有某种区别呢?我认为也是有的。比方,不仅从内容上来说,部队文艺主要反映的是部队,而且从表现方面来说,由于部队生活上有它的许多特点,因此,部队文艺工作不论在掌握军队感情和表现军人姿态上,都应该有它的特点,即所谓军队作风这个问题。自然,这只是大同中的小异,但又不能抹煞这个小异。”

为了让大家理解“为兵服务”这一观点,萧向荣会上讲,会下谈,写文章,作报告,苦口婆心、诲人不倦地反复进行思想说服工作。他举例说明部队文艺工作有着光荣的传统,历来为指战员所喜爱,是政治思想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工作人员也是我军的政治工作人员,等等。他还列举了某些部队文艺团体在整风前脱离群众演大戏、演洋戏,遭到指战员批评的例子,并举了农村唱山歌不看对象遭骂的例子,说明文艺不能脱离对象的道理。在血与火的年代,全国人民浴血抗战,人民军队担负着在党领导下打败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使命。部队文艺工作者是人民军队的组成部分,以文艺为武器,在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总方向下,以“为兵服务”为侧重,这显然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这就是萧向荣提出部队文艺“为兵服务”口号的时代背景。为使部队文艺真正做到“为兵服务”,萧向荣又提出了三句话:“写兵,演兵,给兵演”,作为贯彻《讲话》的重要措施。萧向荣提出这“三句话”,是经过了相当时间的认真考虑和调查研究之后得出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萧向荣任十五兵团政治部主任兼广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十五兵团政治委员,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52年,萧向荣任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75年,萧向荣任国防科委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76年3月23日在北京逝世。endprint

猜你喜欢

宣传队文艺部队
1942,文艺之春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关于长征时期红军“宣传队”的功能探究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短暂生命在战地宣传中闪光——缅怀宁化籍的红军宣传队长孙益
老部队
□文艺范
宣传队的跳舞骨干当年风韵今朝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