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本科层次的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2015-12-07郑若鹢
郑若鹢
摘要:高职教育逐步由专科向本科、研究生层次拓展,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文章以高职本科层次的网络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专业建设宏观定位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为依据,提出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和策略,探讨了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并指出办好高职本科层次的网络技术专业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高职本科;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81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5-0251-0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高职教育逐步由专科向本科、研究生层次拓展,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教育部副部长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上透露:近600多所本科高校将逐步转型为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明确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均已形成极具代表性的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形式,如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台湾的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新加坡的理工学院等。然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主要定位于专科层次,高职本科教育在体系建设方面还亟待完善,尚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高职本科与普通本科、高职专科的培养目标、学科建设与专业整合、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特别是课程体系上,国内大部分只是停留在普通本科的改版,特别是关于高职本科的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国内的研究缺少职业化的特征。
一、专业建设的宏观定位
我国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注重技师或工程师基本素养的养成教育,其人才培养规格,与普通本科和高职专科层次教育相比,具有类型和级差的区别。
(一)高职本科与普通本科的类型区别
高职本科与普通本科属“同级”而“不同类”。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具有明确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的人才,这也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典型标志,它应具备四个要素,即培养的人才:一是面向生产、服务一线,二是具有明确的工作岗位,三是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四是从事技术技能工作。因此高职本科与普通本科区别明显,普通本科是一种学术型高等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对科学理论和工程设计原理的系统掌握,而高职本科的专业设置要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强调学生掌握与职业生活和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原理的应用,更加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二)高职本科与高职专科的级差区别
高职本科与高职专科属“同类”而“不同级”。高职专科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构建基础理论,重在掌握实用技术并熟悉相关规范,而高职本科则因岗位的适应面较宽,适应的层次较高,要求理论基础相对宽厚。高职专科主要掌握技能性的实践能力,重在常规操作,即运用成熟技术,按既定规范操作,强调熟练性、规范性,而高职本科则重视系统的专业思维训练,培养技术性的实践能力,重在非常规操作,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专科学生要求知道如何做,对本科学生则还应要求为何这样做。
二、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
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是确定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及深度的基准。高职本科层次教育的出现是为了满足当前及以后管理、服务、生产一线对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其培养目标定位上应考虑到高等性、职业性、区域性。“高等性”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职业性”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区域性”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
(一)职业性
高职本科的专业知识体系必须围绕职业生涯中技术应用的实践进行组织,理论课程也不再以单纯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为目的,实践课程也不以单纯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为目的。加强理论教学还在于运用于工作实践,加强实践教学还在于深刻理解理论。高职本科的学生必须定位在一专多能的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上,培养会动手、会研发、会管理、会发展的“四会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二)技术技能的高等性
高职本科主要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介于“工程师”和“技术员”之间的桥梁型人才的需要。虽然在工作任务上,高职本科的毕业生还是局限于纯粹技术领域的问题,但是在专业实践不再以熟练的技术操作为主,而是要求对职业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有相当的了解,并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对职业工作的内容、方法等做出解释和改进。如高职专科的学生要求掌握网络调试、系统集成等,而高职本科则要掌握网络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网络安全保障等。
(三)区域市场导向性
不同地区的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开发方向等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区所需要的“专才”岗位结构是不一样的。高职本科对学生能力和素质要求的体现在:根据区域内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及时的合理调整,只有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促进学生顺利就业,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技术本科教育才有高质量可言。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1.普适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原则。高职本科核心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高层次人才,以职业为主线建构能力,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置于培养目标的首位,不仅要有较强的技术操作技能,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知识技术创新。高职高专毕业生是“动手”,高职本科人才的特征是“动脑”。同时,由于知识经济、网络时代、学习化社会等的影响,职业间的界限不再明显,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改变,复合型人才得到重视,因此高职本科课程必须坚持普适性和职业性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培养“一专多能”人才,“专而不通”将导致知识专业化、思维片面化,“通而不专”又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endprint
2.实践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普通教育的课程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很高,因此高职课程设置要体现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而设置课程。但是不能走极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仅要有技术适应能力,还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它体现的是能力的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全面采用整合性的课程,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作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是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3.顶层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高职本科的课程体系不能只是在高职专科或普通本科的课程体系下稍微修改完成的,在原有的课程框架内小修小补,或对单门课程进行局部优化,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是不够的,各门课程局部变化的总和并不等于课程体系的整体变化,因此高职本科的课程一开始就要做好全面的、统一的规划设计,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出发,建设优质专业课程体系。
(二)构建思路
1.以企业需求为主导,实现职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普通本科的学生在学习课程时经常看不到知识可应用的领域,这种课程在高职本科中要大胆摒弃。但高职本科教育不能混同于一般的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套用其培养模式,从而降低了高职本科学术水平。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来源于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在整个开发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聘请企业一线的专家和了解高职院校教学的专家,建立校企联动机制,从专业服务的岗位工作任务调研入手,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不同的行动领域,再经过科学的分析,实现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构成专业课程体系。比如“计算机操作系统”这门课程中融入红帽子认证课程“RedHat Linux部署和系统管理”“RedHat Linux网络服务”“RedHat Linux存储管理”等内容,以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2.以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认证标准为基础。作为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不论是专科还是本科阶段,都应该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统一,吸纳行业和企业的最新技术特点和要求,与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相统一。对网络技术专业来说,在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两个不同培养阶段来说,其学历要求不一样,相关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也不一样,课程标准要适应不同层级的技术工种的岗位需求。在高职专科阶段,学生可要求获CCNA、H3CNE、RCNA等证书中的一种;高职本科则必须获CCNP、H3CSE、RCNP等证书中的一种,不同培养阶段的课程标准应该以这些证书的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认证为基础,特别是职业核心能力,切忌再走职业教育课程学问化倾向的老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体系中可融入相应的CISCO认证课程“企业路由网组建与配置”“网络交换和无线”“广域网接入”等。
3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的实践活动证明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就要对传统学科体系下的课程方案大动手术,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是无法从具体的工作情景中脱离开来的,它包括专业、方法、社会能力等各方面,囊括工作、职业、生活的很多方面,同时它也涉及到了职业的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其他重要因素,因此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研究成果,全面构建理实一体系化的课程体系。比如课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测试与工程监理”中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边学边做。
4.具备前瞻性与责任更新机制。高职本科与高职专科不同,课程设置必须有超前意识、与时俱进,具备适应全球趋势、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前瞻理念,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内容更新快,课程必须能迅捷反应市场的变化,通过不断地观察全球趋势、科技动向、社会变化等诸多因素,不断地调整课程设计、内容组织、讲授方式,指定各门课程的负责人,对课程标准、授课计划、项目开发、教案、教学设备、教学评估等不断进行更新。
比如无线网络技术近几年发展很快,我们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无线网络,它的应用已经超过传统有线网络的范围,因此在课程体系中可增设专门的课程“无线网络技术应用”等,物联网技术作为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方向和推动力量,可在课程体系中增设专门的课程“传感网与物联网技术”。下图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示意。
四、办好高职本科层次的网络技术专业的关键因素
(一)师资队伍是办好高职本科的基础
高职本科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这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过硬的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学科型的教师应该安排到行业企业顶岗挂职,学习生产技能和管理知识,及时掌握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企业运作模式、生产流程等,让他们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增强实践应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是办好高职本科的根本
美国近代教育思想家杜威说过:“用昨天的方法,从事今天的教学,是对孩子们明天的剥夺”。高职本科作为职业教育中的新生代,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法要比改变教学内容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改变教学方法意味着教师们必须改变长期以来的教学习惯,因此学校要引导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突出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实践教学环境是办好高职本科的保障
高职本科的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首先依赖于课程体系的科学构架与制度完善,其次依赖于实践教学环境的支撑和保障。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可以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两大类。
1.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主要遵循实用性、模块化、综合性的原则。实用性是指实训环节要与当前中小企业的网络应用现状紧密结合,比如现在无线网络应用广泛,可组建专门的无线网络实训室,让学生现学现用;模块化是指实训过程中尽量形成实训功能模块,使知识融会贯通,每个模块可以培养学生某一方向的相关能力;综合性是指为了减少投资、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比如可以将传统网络实训平台与移动互联技术、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建设成多功能、复合型实训教学基地。endprint
2.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了更好地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沟通与合作,最大限度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高职本科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将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状态。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实际工作是动态发展的,学生不可能仅依靠大学所学习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去应对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现实。因此学校应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一套科学、有序、高效的实践教学机制,共同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五、结束语
本文结合学院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对高职本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做了初步的探讨。课程的建设是专业设置和建设发展的最重要内容,它的设计和实施水平决定了专业的办学质量。当然办好一个专业还包括很多内容,如教学过程的实施与评价、学生的考核与评定等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晓明.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本科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2,(03):18-23.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贺平.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J].计算机教育,2007,(12):101-104.
[4]孙湧,蔡学军.国家示范校专业建设与政校行企联动机制构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5]徐明,曹介南.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6]檀祝平.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3,(24):80-83.
[7]周德俭,李创第,刘昭明.地方院校面向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165-167.
[8]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7-9.
[9]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5-10.
[10]赵志群,王炜波.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