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工程测量》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5-12-07赵园春
赵园春
摘要: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涵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了《工程测量》课程知识能力的培养要求与教学现状,然后围绕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优化、鼓励与引导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方式的改边这几大方面对《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5-0147-02
高等院校的职能主要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高等院校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来确定人才培养的类型、科学研究的方向以及社会服务的职责来定位办学方针和政策,用以指导学校的长期发展[1]。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应用型而非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重点在于“应用”二字,在学科建设和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时代精神,契合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这类院校要紧密结合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求,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为本地区及周边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2]《工程测量》是土建工程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测量工作中“测、算、绘和用图”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对于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以后从事建筑、道路、水利、地铁等行业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笔者在一线的教学工作当中,常常就如何做好这门课的教学工作进行思考,并围绕教学的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分析。
一、教学内容改革
(一)教学内容注重应用性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本科教学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导,要求课程体系与目标既注重基础理论教学以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又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项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要求根据市场和职业需要,反映本学科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要求。[3]工程测量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项技术,以确定点的位置为主要任务,围绕该任务,逐渐引出参考系,三个定位参数,以及确定三个定位的参数,从而能够引导学生去从整体把握工程测量课程的脉络。课程应以测设工作为重点,着重阐述测设工作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对于测绘工作,讲解基本原理与方法,与测设工作形成对比,在集中实践环节中加以练习。
(二)课程内容适应时代,求新求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数字化测绘技术、GPS、RS、GIS、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重大科技成就相继出现,传统的测绘学科发生了巨大变化,课程内容设置也要与时俱进,求新求变。例如在水准测量中,必须要讲解自动安排水准仪、电子水准仪的使用;在角度测量中,必须要讲解全站仪的构造及使用;在控制测量中要讲GPS的应用。因为现在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水准仪和全站仪以及GPS定位系统的使用已比较广泛,而一般教材对此却介绍不多或不够详细。此外,除必须有先进的测量理论、仪器(硬件)外,还必须有相应的软件,如基础测量计算软件、成图软件、工程测量计算、信息系统等软件也要做加以一定的内容。而对于小三角测量以及罗盘仪等可作为学生课后自学内容。
(三)理论与实操并重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型”是区别研究型大学而言,本科院校是说我们办学要和高职高专及中专区分开来,培养的仍然是本科层次的学生,既能让他很快的掌握工程实践的技能,能使学生有足够的知识,而为后面的继续深造和发展奠定基础。在实践中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4]因此课程内容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理论也应有一定的提高。在要求其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应有一定的理论的基础,能够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四等水准测量时,不仅要讲授方法,也要讲授每一项技术要求背后的依据,引导学生去分析,如何减小误差;对于误差基础部分,不仅要求学生知道算术平均值是最可靠值,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误差特性去分析原因;对于误差传播定律除了让学生学会应用以外,还要适当的加以推理。
二、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和工具
(一)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工程意识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启发式”“引导式”方法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分别采用讲解、回答问题、讨论、自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重点、难点部分采用详细讲解,并密切联系工程实际情况,使学生对授课内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适当地在授课中利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不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工程整体观念,结合测量教学实习,将具体的工程测量进行模拟设计。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领域,讲解测量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特别在当前的“大土木”环境下,应当不断加强港口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内容的教授。根据具体工程实际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并设计测量工程施测方案,使学生获得一种工程意识,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不至于觉得空洞或乏味,提高学习效果。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就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学生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方法的前提是要了解仪器的构造及其作用。利用一体化教室“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最好手段。老师边教边做,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这样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电脑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例视频演示,把书本上抽象的测量过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其更加具体化、直观化,学生对测量仪器操作的要求与步骤更加明确、清晰,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endprint
三、改革实践环节,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一)处理好课间实验和集中实习的关系
把课间实习和集中教学实习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突出重点,合理分配时间。把课间实习的重点放在常规仪器操作及测绘基本工作上,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每次实验,强化课间测量实习教学效果。随着现代工程建设和测绘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工程师,对测量课的要求是:①理解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地形图;②初步掌握施工测量及大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理论和方法;③正确应用和分析测量成果,为土木工程服务。[5]因此,从学以致用的原则来考虑,应当变测量实习中以测图为中心的传统做法,改为以测图为基础,用图与施工测量为重点的新方法。
(二)开放实验室
有限的课堂时间,不能满足学生提升测量能力的目标。开放实验室,即在没有课的平日以及周末、节假日等向学生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都能借到仪器。从而给了学生很充沛的练习时间,既提升了学生测量水平,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高年级学生去指导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一些测量经验,且测量速度也较快。可以组织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答疑,或者做现场演示。这样教师的工作相对轻松,学生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考核模式的改革
为了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取得实效,促进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考核环节中尝试“以证代考”,对通过考证的学生视同通过期末考试,给予相应的期末成绩。通过测绘行业特有工种职业鉴定站,对学生进行“工程测量”职业技能鉴定。学生通过理论与实操的考核,可取的相应级别的证书,该证书全国认可。
另外为了充分体现这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于实践部分通过学生测量某个量的时间和精度来评定现场仪器操作的成绩;同时,采用撰写论文等形式来进行考核,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新技术的兴趣;最后笔试也可改成开卷,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能够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题,而不是以死记硬背取胜的试题。最后将综合动手、论文和考试的成绩作为学生综合考评。[6]
五、结语
在《工程测量》的教学中,学校应该结合时代特点和地区特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根本,改变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线条式的教学模式,而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竞赛为促进,还要加强产学研的结合,采取开放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中心,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全方位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陶永建,方晓明.高校办学特色培育机制构建及其内涵探析——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159-164.
[2]孟妍妮,凌秀军.应用型本科《汽车构造》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149-150.
[3]鲁武霞,李晓明.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内涵特性及内蕴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11,(19):46-52.
[4]、[5]尚纪斌.建设应用型院校模式下的测量实习教学改革[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2):955-956.
[6]李海峰,徐林荣.面向现代测绘技术的《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体系改革方法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8):177-1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