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批判性话语角度解读中美领导人演讲中的异同
2015-12-07陈晨
陈晨
摘要:通过选取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演讲语料进行研究,其中中方语料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美方语料为奥巴马总统2012年11月感恩节演讲。运用结构分析法、社会文化分析法等相关理论,从词汇、句法、文化等多个层面探讨语言形式选择同意识形态是如何在语境中相互作用的,并联系相关的社会历史语境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及这种差异对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批判性话语分析;政治语篇;系统功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H0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4-0067-02
一、引言
批判性话语分析(CDA)揭示语言使用、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它是分析政治演讲语篇、新闻报道等的常用分析框架。其主要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建立,其理论核心为:“概念”(ideational)功能、“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语篇”(textual)功能。这三种功能可转述为“观察者”的功能(指说话人对主客观世界的观察)、“闯入者”的功能(只向他们灌输自己的思想)和“相关”功能(指语篇的完整性、一致性、衔接性)。
系统语学家十分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及如何实现这些社会功能。因此,他们常常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大众语篇和官方话语中。尤其是对于官方政治语篇的分析中,阐述语言层面同社会权利意识之间的关系。
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中,语言是有层次的,至少包括语义层、词汇语法层、音系层。各个层次间存在“体现”的关系(realisation),即对“意义”的选择(语义层)体现于对“形式”(词汇语法层)的选择;对“形式”的选择又体现于对“实体”(音系层)的选择。用俗话说就是“能干什么”体现于“能意味着什么”;“能意味着什么”体现于“能说什么”。词汇选择的正式性往往反映出深层次的社会意识形态差异。正式的政治语篇较为明显地反映了参与者的社会关系,且受众者的距离被拉大。另一方面,人称代词也被看作是实现语篇形态系统的重要途径,具有社会标记的作用。使用“we”和它的变体尤其是内含的“we”时,表示该代词所指代的成分距离说话人非常近。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存在共同点。第一人称复数代词的内含用法通常旨在拉近与听话者的距离,给人一种平等参与、休戚与共的整体感。因此,“we”在演讲中被广泛采用,以达到劝说受众、加深感情、缩短双方心理距离的目的。
二、语料展示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2012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感恩节演讲中提到:“As Americans,we are a bold,generous,big-hearted people. When our brothers and sisters are in need,we roll up our sleeves and get to work...”
三、语篇分析
1.词汇正式程度分析。无论是在媒体新闻中,还是外交部的发言稿,抑或是国家领导人和政府机构的对外宣讲辞中,我们不难看出中美的政治语篇在使用词汇的正式程度上差别显著。比如中方的语料中常会出现“贯彻执行方针”、“路线”等;相比在美方的语料中,则多是生活中简单口语化的词汇,甚至在涉及到较正式的话题时也是这样。另外,在中方的语料中,还频繁出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两基”等正式词汇和政史经等方面的词汇,这是符合中方政治语篇要求的正式性的;而美国领导人的演讲多以使用简单的口语词汇为主要特点,例如:“this is a day full of family and friends,food and football.”这一典型的美式幽默也体现了美国闲适、轻松的家庭氛围,目的在于削弱语篇的正式性,拉近与广大民众的心理距离。
2.关于中美领导人演讲词中身份建构的对比分析。
(1)奥巴马的家庭成员身份。奥巴马首先是一个美国家庭的一名成员,是一位妻子的丈夫和孩子的父亲。一般来说,事业的成功离不开温馨而强有力的家庭作为后盾。在美方的这篇语料中“On behalf of the Obama family-Michelle,Malia,Sasha,Bo and me.”奥巴马不仅表达了他对家庭支持的感激,同时也暗含了其对选民支持的感激。这生动构建了奥巴马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丈夫和美国总统双重身份的形象。在一个珍视家庭文化的国度中,这些家庭细节无疑为其个人形象加分。
(2)奥巴马的总统身份。作为总统,他要行使自己的权利。他在演讲中使用了强烈的心理过程,作为一个决策者、话语者和行动者的形象,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权利。例如:文章的最后一段“It is my privilege to serve as your President...to be your Commander in Chief”在谦虚的措辞中反映了其对自身总统地位的强调。另外在第二段:“it's a time to give thanks for each other,and for the incredible bounty we enjoy.”此句中虽只字未提政府,但是“bounty”一词足以透露出其对自己大刀阔斧的福利改革的满意程度,实际上“bounty”即“government”的隐喻,也是总统这一身份的折射。
(3)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建构。“中国梦”的基石是“集体主义”。“中国梦”是一个民族的梦想,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完成。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它强调社会中每一个成员都要和谐共处,共同奋斗。在中国的政治文书里,经常引用四字的成语或者是正式术语,很少使用一些人称代词。例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因为在中国,政府和领导人的形象是伟岸的,因此他们的措辞必须让人有权威感,不容侵犯。endprint
3.人称代词的使用异同分析。演讲作为一种特殊的口语语篇,演讲者常用第一人称来达到将听众与演讲者联系在一起的效果,从而取悦听众,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在美方的语料中,人称代词大量使用了第一人称,如:we/our/us,总统意欲使自己平民化,拉近和听众的距离。如第三段中:“our democracy”、“what candidate we support”则凸显了美国式的民主,增强了听众的民族自豪感。这些第一人称指示语体现了奥巴马总统同全体美国人民一起面对困难、勇挑重任的决心。尽管其身份为总统,但这些措辞充分体现了其民主的形象,权利与民共享,发动群众一起参与到国家的建设大计中。在这一点上与中方语料的“中国梦”不谋而合。而在中方的语料中,基本上没有出现人称代词,取而代之的是“中国人民”、“全党同志”这样的号召性的统称词语。这是由中美社会格局差异决定的。
4.标志性词语的使用异同分析。在中方的语料中,反复出现“我党”、“中华民族”,这是因为中国领导人偏爱使用承诺类的言语和表情类的言语来表达间接的指示性的行为,承诺类的言外之力是使说话人在说出某话语时对未来行为做出承诺,承担义务。表达类的言外之力是对话所表明的事态表达说话人的心理状态。相比之下,美国元首偏好直接的指示性言语,增强与受众的互动与言语的直接感染力。在美方的语料中,全文反复出现“American”共七次,尤其是在第六段中,“We're also grateful that this country has always been home to Americans...”它既强调与感恩节主题契合的主旋律,同时也着力构建了“美利坚”这个整体概念,增强听众的认可度,凝聚民众的向心力。作为第一位黑人总统,必须提升各个阶层、种族对其的认可度。
5.句式结构层面异同分析。
(1)排比句式。在美方的语料中,作者一共使用了4次类似的排比结构。这种句式的安排是为了一定的语篇目的服务。例如:第五段“The ability to spend time with the ones we love;to say what we want...”本文这段描写用排比的句式满怀激情的赞扬了美国人民为实现现今幸福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一种感恩的口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从而鼓励现代美国人和先辈一样不畏惧困难,为后文美国人民齐心协力迎战飓风的陈述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中方的语料中,也展示了很多四字的排比句式。例如:“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一不同体现了英语喜用静态描写,而汉语善用动态描写,使得所描述的东西栩栩如生。
(2)动词时态的使用,独立主格结构的使用。在美方的语料中,突出表现为常用非谓语或非限定动词,即“ed”、“ing”形式。例如:“We've seen hospital workers using their lunch breaks to distribute supplies...”这一段将美国人民在危难关头互帮互助的场景展现了出来,彷如昨日重现一般生动。同时表现了身为总统的奥巴马对于飓风造成的痛苦是感同身受的,他也是美国人民中普通的一员,将与美国人民一起共患难。这样,政治人物便在这种心灵抚慰中找到了群众情感上的契合点,从而达到大众的认同。
四、结论
纵观中美两国不同的政治体制与普遍的社会特点,使得两国政治语篇产生差异的原因可归纳为:中国民众长期感受正式严谨的语篇,领导人的权威在其心中的分量不可撼动。因此,中方语料中多为严肃权威的词语,且少用人称代词。而通过对美国政治语篇的分析不难看出,其演讲者总是绞尽脑汁地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究其原因是美国为典型的总统制的政治体制,以选举为纽带的政党政治与选民的关系,使演讲者巧妙地使用简单口语化的词汇,与受众建立友好亲密的关系,强化了美国人民心中平等、自由的人权思想。
但统而概之,政治语篇的目的都是为了借助一定的语言技巧和策略,劝说大众接受一定的观点,强化统治阶级的统治。因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受众而各有差异。
参考文献:
[1]顾小燕.奥巴马电视讲话的批判性话语分析[J].外国语,2012,(3).
[2]汪少华.美国政治语篇的隐喻学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4).
[3]Halliday,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