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发展 服务“三农”泸州市纳溪区联社倾力县域经济发展的创新与实践

2015-12-07陈登浩陈天航

当代县域经济 2015年7期
关键词:联社三农小微

陈登浩 本刊记者 陈天航 文/图

转型发展 服务“三农”泸州市纳溪区联社倾力县域经济发展的创新与实践

陈登浩 本刊记者 陈天航 文/图

纳溪区联社组织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

县域经济发展,农村金融如何给力?

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泸州纳溪区信用联社始终坚持“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坚持“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经营理念,积极践行省联社转型发展战略,深化改革,抢抓机遇。紧紧围绕纳溪区委、区政府提出的“13531”发展战略,勇于突破,巧解“小贷”难题;坚持创新,推行“土地流转信贷”模式;立足服务,全力推进“惠农兴村”金融服务民生工程,创响了具有纳溪特色的“三农”服务品牌。

截至2014年底, 该联社各项存款余额325,248万元,比年初净增54,00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21,448万元,比年初净增33,408万元,各项经营指标再上新台阶,实现了历史新跨越。

融资新模式:破解“小贷难题”

小额贷款一直以来被喻为世界级难题。一般而言,小额贷款主体往往抗风险能力差、质押能力不足……因此,破解这一难题并非易事。面对这一难题,纳溪区联社大胆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破解之道。

——打破“瓶颈”制约。“第一天去申请,第三天就拿到了贷款!”当皮具代理商何女士通过小微信贷申请,顺利获得了200万元急需的贷款后,不无感慨地说,“真没想到,通过‘绿色通道’,我的贷款能办得这么顺利!”这一切都源自纳溪区联社信贷模式的转变。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破解“小贷难题”,该社首先以“六项机制”建设为契机,积极建立小额贷款专营机构。设立了“微贷中心”,专门从事辖内小贷业务的营销、管理工作,实现了小微贷款的专业化、“一站式”服务。

其次,建立了“两化”高效贷款审批机制,即调查分析时效化和贷款审批透明化。小贷人员接受客户贷款申请后,在1—2天内,通过实地考察、开放式问答、第三方调查、及时家访等手段还原客户真实经营情况,形成集文字、声像、图片于一体的调查报告提交贷审会。并将审批权限下发到“微贷中心”,及时分析、限时审查、快速决策,将贷款申请受理到贷款发放的时间缩短至1-3个工作日,最短1个工作日,最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

再次,制定了科学的考核机制。将小额贷款发放、管理情况和客户经理的工资收入挂钩,实行梯级考核,在“数量和质量、新增和现有、增量和占比、质量和效率”四个层面上进行考核权重的合理分配。以业绩论英雄,薪酬有高有低,极大地激发了小贷人员的工作热情。

纳溪区联社小微贷款的创新注重对客户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强调“重信用、重现金流、重第一还款来源,轻抵押”,采取“先授信,后用信”的方式,开辟“绿色审批通道”推行“绿色信贷”和“阳光信贷”,打破了传统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对小微服务的无缝对接,有效破解了小微贷款难题。

联社理事长李琪(右二)到信贷支持的大渡口镇“启玉果业”调研

联社主任刘昌仁陪同纳溪区人行领导到全省特早茶示范基地之一——泸州凤岭茶厂调研

——啃下“硬骨头”。农信社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唇齿相依,相辅相成。

截至2014年底,纳溪区联社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3,299.04万元,占比42.13%,增速27.15%。支持了新兴物流产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商贸流通等产业集群500余家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为其壮筋强骨、提升经营层次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发展,深度学习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数学深度学习的研究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数学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它与浅层学习相区别,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而是对学习内容有整体认知[9].数学课堂留白艺术的运用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了空间,有助于学生调动已有的活动经验解决问题,梳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纳溪区联社为什么热衷于啃下小微企业信贷这块硬骨头呢?

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不仅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同时,它也是落实纳溪区“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一个重要举措。十二五开篇布局,纳溪区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的核心战略,为广大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小微企业金融需求。谁赢得了小微企业,谁就赢得了未来。

纳溪区联社在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题时,注重从实际出发,减少中间环节,优化服务流程,先后取消了资产评估、贷款公证、报表审计等流程,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财务负担。为满足小微客户“短、频、快”的资金需求,该社针对全区经济发展实际特点,建立优良小微企业信贷档案,对小微企业资金需求量体裁衣,实行“一对一”服务,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在创新信贷产品、创新担保方式上下足了工夫。

农户贷款难说到底也就是缺少贷款保证条件。纳溪区联社针对“三农”、 小微日益增涨的资金需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探索并实践了“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林权抵押和多户联保等担保方式,先后推出了“惠商贷”信用(保证)贷款、“惠商贷”抵押贷款、“惠薪贷”信用(保证)贷款等业务新品种,有效突破“小贷难题”这一瓶颈。

在此基础上,纳溪区联社持续不断地加大创业贷款等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2014年,先后发放青年创业贷款13笔105万元、妇女创业贴息贷款158笔925.5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735笔532.3万元。打造了纳溪农信社“支农支小”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地方党政和群众的好评。

探索新思路:激活“土地流转”

从强力推动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到积极构建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从推进农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向下游和深加工延伸到向精细化高端发展;从现代农业示范区到特色产业示范园。在县域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各领域,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纳溪农信社,始终扮演着“主力军”角色和发挥着“纽带”作用。

纳溪区联社坚持遵循省联社“加快转型”“猛上台阶”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思路,成功地推行了“土地流转”金融服务模式,激活了沉睡的农村土地。

2014年,纳溪区被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金融办选定为泸州市唯一的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县(区),为将该项试点工作落到实处,纳溪区联社积极响应。

首先,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理事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联社信贷业务部,并落实专人负责。

其次,深入市场摸清需求。组织人员对区域内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摸清了全区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对土地流转业主的资金需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再次,积极创新金融产品。针对土地流转规模较小的农户,创新推出了“小额担保”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产品。其特点是:主要以土地经营户已支付的土地租金和土地上的前期投入为基础,结合后期预期收益和经营户家庭净资产,通过对家庭净资产、土地前期投入的资金和预期收益进行综合加权,测算出贷款额度,以流转土地的收益作为第一还款保证,辅以第三人保证(自然人、合作社、龙头企业),发放贷款。

针对规模较大的专业土地经营种、养殖大户和其他经营主体,又创新推出“担保公司担保贷款”,采取将其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反担保措施,向联社提出贷款申请,由融资性担保机构向联社提供贷款担保。该项贷款产品的主要特点是:额度大,利率低,能有效满足专业大户大额信贷资金需求。

为确保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的顺利实施和拓展,纳溪区联社在加强政策引导和产品宣传,努力提高群众知晓度的同时,积极深入实地,以特色农业企业、现代循环农业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为推广重点,点对点,面对面地营销,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生产经营需求。如为打造纳溪区“百亿”茶业产业,大力支持纳溪区现代农业“特早茶”示范基地,仅向泸州市纳溪区凤岭茶业有限公司就发放贷款360万元。2014年11月,纳溪区现代农业“特早茶”示范基地被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联合命名为第一批“支农再贷款支持现代农业省级示范基地”,达到了“金融支持一地、基地引领一批、产业带动一片”的目的。

截至2014年底,纳溪区联社已成功发放土地流转贷款2,160万元。沉睡的农村土地被“全面激活”,其巨大的成就为纳溪区联社倾力支持全区农业产业发展打造出了“集中连片”模式一个成功的服务“范本”,从而为全社创新“三农”服务注入了无限活力。截至2014年底,该联社涉农贷款余额215,433.25万元,占比97.28%,增速达19.53%,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构建新格局:创响“服务品牌”

2014年,纳溪区联社以“惠农兴村”金融服务工程为载体,以加快电子化建设、推进网点转型为基点,不断延伸服务的触角,扩大服务半径,创响了“三农”服务品牌,从而构建起“三农”服务的崭新格局。

——“全覆盖”的网点。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农村和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农民迫切需要身边的银行。农民的期盼,就是农信社服务“三农”的着力点。

正因如此,纳溪区联社积极探索执行“金融联络员”制度,在各镇设立具有一定威望的金融联络员,为农村信用社与广大农户架起更加便捷的沟通桥梁。

与此同时,为强化农信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渠道、科技、品牌优势,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纳溪区联社进一步加大自助银行设备的投放,在全区12个乡镇中的23个营业网点投放存取款一体机37台,自动取款机8台,自助查询机2台,网点覆盖率达100%;力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支付终端、POS机和短信通知业务,积极参与“酒城惠”微信平台建设。

截至2014年底,该联社签约手机银行5,174户,净增5,133户;签约短信银行业务26,315户,净增9,866户;签约网上银行3,695户,净增1,332户;自助银行设备台均交易达30,717笔。

纳溪区联社党委班子带头下乡帮助农民插秧

——延伸的服务触角。纳溪区联社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每个乡村,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领取现金和办理转账汇款。

但是,纳溪区联社并不满足于此,而是以“专心、专注、专业”的职业精神,通过“两个百分之百”和“三个千方百计”,为客户提供“零距离”的服务。坚持把拓展“农信卡”的延伸服务作为服务“三农”的拳头产品来开发,并多方谋求合作。通过代收代付方式进行系统资金归集,为客户提供省时、方便、快捷的服务。很快就将粮食直补、家电下乡补贴、村干部工资、新农合等代理项目纳入了服务的范畴。

2014年,为抢占市场先机,纳溪区联社集中全社员工人脉资源,上下联动,主动出击,积极做好金融社保IC卡营销和发放。在辖内与145个企事业单位签约了《泸州市社会保障卡加载银行功能确认书》,企事业单位及城乡居民社保IC卡签发量达83,593张,占全区社保IC卡发卡量的52.55%。银行卡存款净增额达15,191万元,实现业务收入127.49万元,中间业务净收入占比达1.32%。

网络“全覆盖”,服务“零距离”。 纳溪区联社以实现“农民的期盼”为工作的着力点,不仅体现了农信社真情服务“三农”的责任,而且取得了“政府满意、企业满意、农户满意”的良好社会效应,真正实现了政府、农民、农信社三方共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联社三农小微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小微课大应用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小微企业借款人
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长春召开
岳池联社开办兴趣课堂
资中联社:存款破1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