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新课改视野下的情感教育

2015-12-07吴继军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3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祖国人格

吴继军

(重庆市巴南中学 重庆 401320)

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历史新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正是历史教育本质功能的回归。历史课程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内容,在历史课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历史新课改的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发挥历史学科优势,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来历史教学大纲规定的重要目标,在新课程标准中也非常突出地体现在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之中。历史学科具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特殊的学科优势,其他学科是无法相比的。

我们的国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极其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发明,为世界科技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我们的民族是勤劳、智慧、勇敢的,有着抵抗外族侵略和革命斗争的优良传统,当祖国遭到侵略蹂躏时,挺身而出,奋起抵抗,不怕流血牺牲。邓世昌为抗击外敌视死如归,关天培坚守海防血染战袍,他们爱国爱民忠贞不渝的精神,垂范青史。当祖国处于危难之际,总有仁人志士勇挑重任,不辞艰险,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百日维新”的康有为、梁启超,“驱除鞋虎,恢复中华”的孙中山等都表现了为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神圣责任感。当祖国贫穷落后时,海外学子为改变祖国面貌,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条件,不远万里回到祖国,献出自己的才华、力量乃至生命。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内条件异常艰苦,而以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钱三强、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克服重重阻力,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国内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上爱国爱民、忧国忧民思想的事例,教师只要善加利用,便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感染,使他们认识到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作为一名中国人始终要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二、挖掘历史学科潜能,塑造学生健全良好的人格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能、轻素质的学校教育模式,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抑制了内在潜力的发挥。历史教学不只是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适应历史学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个体人格、人性与文化素质得以完善、升华和提高,养成健全的人,,这是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内在潜能,也是新课改理念下情感教育的要求。历史知识浩瀚无边,历史内容包罗万象,精心挖掘历史教材,用丰富的史实、优秀的历史人物,滋润学生的心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良好的人格,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效。在历史课堂上,要不断挖掘这样的人文精神内涵,如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岳飞“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等。他们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为了下一代的幸福,奉献自己,这才使我们今天冲破传统,有着真正的自我,有着较高的生命质量。通过展示这些历史人物人格魅力,无疑给学生一种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学会以冷静、稳妥、积极的态度认识社会,审视人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学生人格可塑性强,在学生求知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历史人格教育资源的优势,使学生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使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运用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情感教育的魅力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主要倾向于“灌输”、“强加”,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情感教育主张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生成。学生主体参与讨论、辩论,在思想交锋,心灵碰撞的过程中,内化和强化学生的品德,通过参观、访问、报告会、演讲会、故事会、办墙报和展览、座谈等活动方式,启发学生内心感受,培养丰富的情感和责任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通过角色体验、换位思考等活动,让学生体会他人的生活实际,学会理解和宽容,懂得人与人相互帮助的重要性等等。总之,教师注意运用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并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成功的关键。总之,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策略,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都与每一堂历史课如影随形。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潜心研究,充分利用大量的教育素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连续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帮助学生塑造优良的人格素质,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出众多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祖国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