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对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

2015-12-07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3期
关键词:图书部门图书馆

姚 丹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江苏 南京 225300)

高校图书馆对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

姚 丹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江苏 南京 225300)

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基本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图书馆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图书馆,勤工俭学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规定许可范围内,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条件下,通过参加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服务以及其他合法劳动获取一定经济报酬的活动[1]。图书馆是学生勤工俭学的主要基地,笔者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发现,学生通过在图书馆勤工助学既能提高自身的工作实践能力,也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和自身素养的提高。同样,高校图书馆如果能很好的利用学生这一人力资源,也是建设和发展高校图书馆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很好的利用学生这一人力资源,这就需要图书馆对勤工俭学的学生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

1.勤工俭学的必要性

1.1 给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

我国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每年学费价格不菲,特别是独立学院。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校贫困人数不在少数。这些学费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无疑不是一笔巨大的负担。这些学生如果在图书馆进行勤工俭学,可以按照工作时间,每月领取一定的经济报酬。这些报酬不会很高,但是让学生在经济上实现了一定的自给自足,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1.2 学生能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资源

学生通过到图书馆勤工俭学,会对图书馆越来越了解和熟悉。这是一段相互提高的过程。首先老师会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工作上的培训和图书馆的介绍,而学生也因为对图书馆的了解,工作会越来越得心应手,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其次,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熟悉和了解图书馆后,知道图书馆库室的分配,清楚图书的分类位置,熟悉图书馆具体有哪些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掌握书目检索系统甚至是一些简单的图书馆操作系统模块。就能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向其他同学的宣传作用。自然就会多利用图书馆,发挥图书馆的最大功效。

1.3 缓解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

图书馆是一个服务型的机构,和高校行政岗和教师岗的老师不同,图书馆周六周日和晚上都是开放的,所以工作强度和工作量较大。以我馆为例,整个图书馆连馆长在内共13人,期刊部2人,采编部2人,流通部6人,除了保证每天正常借阅工作,参与周六周日和晚上的大轮班。还有图书的上架,倒架,整理等体力劳动。如果没有勤工俭学学生的帮忙,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勤工俭学的加入,一方面,减少了学校的开支。高校对图书馆重视不够,压缩专职馆员人数,图书馆经费有限,也没有任何的额外经费来源。一位专职图书管理员的开支可以聘用几个勤工俭学的学生。另一方面,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如果对勤工俭学的学生加以培训锻炼,把一些非技术性的或一般技术性的工作交给学生,如图书和期刊的拆包、上架、整理、贴磁条、财产号及索书号等。学生也可以完成同样的质量和效率,并不必专职图书管理员差。

2.图书馆勤工俭学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使用部门工作效率和质量受到影响

学生思想素质各有不同,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也各有不同。有些学生工作态度不端正,散慢躲懒,投机取巧,能不做就不做,影响和带坏其他学生。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差,经常犯错。需要老师不断的纠正和监督,这样既浪费了老师的工作时间,又违背了勤工俭学的初衷。

2.2 学生勤工俭学的时间受到课程设置的限制

根据学生课表,每周挑选出固定的时间来图书馆工作。有时图书馆工作很忙,需要学生帮忙,而学生需要上课。而学生过来工作的时候图书馆正巧有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要安排什么工作给学生。这就造成的学生资源利用的不充分,也容易让学生形成懒散的工作态度。

2.3 各部门工作内容和性质不同,不易管理。

由于学生是分配到各部门的,每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管理又松紧不一,工作内容又有很大差别。同学之间难免会有比较,形成落差心理。不利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3.解决对策

3.1 筛选和培训学生

3.1.1 事先说明工作情况

学生报名参与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的时候,就事先说明在图书馆工作是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论男生女生都需要参与图书拆包、倒架、上架、整理等体力劳动,还需要具备负责任认真的工作态度,听从老师的安排,不能挑拣工作岗位。如有发现有同学不适合在图书馆工作,就会立即淘汰。使一些抱着随便做做,轻轻松松拿钱的这种心态的学生自动放弃报名。

3.1.2 根据学生课程情况进行选择,确定岗位。

在选择学生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学生课程太满,根本就抽不出时间来图书馆工作,对于这些学生,和他们解释清楚。

筛选过后,也根据课程情况来定岗,不给学生自己挑拣的机会,比如周一至周五白天有空闲的学生就可以分配到采编部。这样就不会出现任务重,工作量大的岗位没有人愿意干,工作轻松的岗位学生争着干的情况。

3.1.3 由各部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培训

学生分配到各部门之后,就由各部门的老师来管理。但是各部门老师之间一定要协商好工作时间。确保每个学生的工作时间都一样,保持学生工作的公平性。

3.2 建立岗位管理制度

3.2.1 确定管理办法

每个图书馆都应该制定科学的《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确认专门的老师来筛选、分配、考核勤工助学学生。帮助和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工作态度和责任。跟进新来学生的工作情况,多与各部门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工作存在问题。

3.2.2 实行签到制

每个部门都采用统一的签到本,学生什么时间来的,工作了多长时间,都干了些什么工作都记录下来。这既能防止有些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偷懒不干活,又能让负责老师根据工作情况来做出适当的调整。不要让同一个学生的工作量和强度过大。

[1]田春燕.图书馆与读者互动双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4):81.

猜你喜欢

图书部门图书馆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飞跃图书馆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
去图书馆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