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至上——谈《美国历史的多重面相》
2015-12-07高琼
高 琼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美国历史的多重面相》一书系为庆贺历史学家张友伦教授八十寿辰而编的美国史论文集,主要由李剑鸣和杨令侠主编,论文作者全部是张友伦教授指导过的硕、博士研究生,目前多为国内美国史学界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有的已在美国大学执教。本书内容涵盖美国政治史、社会史、外交史、妇女史和文化史,时间跨度从殖民地时期直到本世纪初期。它们是各位作者多年研究的心血结晶,材料翔实,立论精审,对美国历史上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美国历史的复杂面相。
在本书中,由暨南大学教授秦珊所著的“1913年美国威尔逊政府率先承认中华民国的决策过程”一文中,详细阐述了美国政府在承认中华民国时的复杂决策过程以及作出这一决策所隐含的真正目的。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对中国的未来走向具有深远影响。但当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列强环饲的圈子之中,辛亥革命所建立的共和政府面临着一个国际承认问题,而欧洲列强和日本以承认中华民国为要挟,企图迫使中国政府满足他们瓜分中国领土和夺取中国财政主权的无理要求,造成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而美国塔夫脱政府为实现金元外交在中国的运用,自愿与其他列强一道推迟对中华民国的承认,违背了美国民众要求政府承认中华民国的主张。伍德罗·威尔逊就任美国总统后,率先承认中华民国,在客观上产生了有利于中国的作用,但威尔逊政府这一决策的制定冠以同情中国,宣扬民主和理想的虚名,实则是从扩大美国在华政治影响的国家利益出发的。
利益是一切社会活动的驱动力,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他亦曾经说过:“10倍的利益可以让人们甘冒杀头的危险也要去博弈”。毋庸置疑,美国政府所作出的一切决策都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
此文中指出:“美国对革命运动的政策是建立事实上的外交关系,因为当时革命运动的成功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为了保护美国在长江流域的商业利益就必须要与控制该地区的革命党人发生外交关系”,这句明确表示利益是美国承认中华民国的首要基础。同时,“利益”二字也是欧洲列强共同行动的准绳。1912年元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正式成立。文中提到:“元月23日,俄国外交大臣在上沙皇奏文中报告说:‘北京方面传来清帝退位及命袁世凯在中国组织新政府的消息,提出了列强对此一新政府的承认问题。我国代办已用私人谈判方式表明,列强驻北京代表中最关心中国事务者认为承认袁世凯政府的条件是保证外国人在中国的权利’。”同样,其他列强亦相继提出他们各自的利益要求,以此迫使中国政府让步,他们不同意承认中华民国,是因为他们瓜分中国的野心没有实现,对他们来说,中国由谁主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一个政权能够保障他们的在华利益,列强承认的只是一个新政权,而不是一个新国家。
在美国承认中华民国的决策过程当中,无论是塔夫脱政府还是威尔逊政府都有着他们自身的利益诉求。塔夫脱是一个倡导“金元外交”的现实主义者,他的态度很明确,即美国承认中国新政府的条件完全取决于中国对国际银行团对华贷款和财政监督的接受。美国企图利用这一手段扼住中国的经济命脉,从而更好地实现在华利益。威尔逊总统上台执政后不久,就决定对中华民国予以承认。他就任后,于3月18日发表声明说美国政府不赞成美国银行团参加对华贷款银行团,这一声明被外交界推测为美国准备采取单独行动的信号,率先承认中华民国的先声。对威尔逊来说,稳定中国的政局是最重要的,因为中国只有稳定了,才能维护美国队华的“门户开放”政策,才符合美国在远东的最大利益。
在此,我们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就是袁世凯。在辛亥革命过程中袁世凯就是在欧美列强的支持下,以北洋军阀领袖资格出掌清廷大政的。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又在欧美列强的支持下,当上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1913年5月2日,美国政府对中华民国的承认,表面上看起来是顺应了美国国内要求承认中国共和的呼声,在背后则隐含着对袁世凯政治地位的承认,帮助他提高政治声誉,稳定国内形势。威尔逊对袁世凯个人的支持正如陶文钊先生所说,美国4月2日“宣布本身就是在国会召开前送给袁世凯的一份政治贺礼”。然孙中山和黄兴并未意识到此事的实质,对暗杀宋教仁事件发生之后美国还要承认中国新政府的消息认为,“多半系将计划中之事加以夸大传播者”。所以美国承认中国新政府是加强了袁世凯的地位,却对革命党人极为不利。
在后来的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中,一个极力标榜民主共和制度的美国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令人费解,但冷静分析后,我们又可以看出其必然性:美国政府对帝制运动的支持实际上是对袁世凯的支持,想通过袁世凯稳定中国的国内局势,扩大美国在华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这是为了美国一国私利的实用主义政策。为了一己的私利美国政府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共和原则,转而支持帝制。在这里,利益至上的原则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文中最后提到:美国的承认在中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美国在与众列强的在华竞争因而得到了一个有利的地位,为美国对中国政府施加越来越多的影响做了准备。其实也就是为美国日后实现在华利益最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