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16—17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地区的扩张

2015-12-07张筱青

黑龙江史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俄国人汗国西伯利亚

张筱青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汶川 623002)

论16—17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地区的扩张

张筱青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汶川 623002)

自16世纪中叶起,由于地理及经济因素的驱动,沙皇俄国开始越过乌拉尔山脉,向东方扩张,至17世纪末基本征服了西伯利亚地区,奠定了现代俄国疆域的基础,对俄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俄国;西伯利亚;扩张

一、俄国向西伯利亚地区扩张的原因

俄国原是一个欧洲国家,起源于公元882年诺曼人所建立的基辅罗斯,其地处东欧平原,四面开阔,是一个内陆国家,与其四周邻国之间既没有高山,也没有大河将它们隔开。东欧平原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里海之滨,东起乌拉尔山脉,西达波罗的海,几乎占欧洲全部土地的一半;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70米,丘陵地带的绝对高度不超过370米,自北向南有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带,只是边远地区有一些山。因此,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下,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俄罗斯常常把“领土扩张”作为维护其国家安全的基本途径。俄罗斯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说:“一部俄国史,就是一部不断向国外殖民、进行扩张的历史。”(1)而基辅罗斯自从诞生之日起就走上了扩张的道路,公元1000年左右,基辅罗斯迎来了最强盛时期,疆界东起喀尔巴阡山,西到布格河和涅漫河,北起波罗的海和拉多加湖,南到黑海北岸的第聂伯河口,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人口500万。(2)

然而好景不长,13世纪初,蒙古开始兴起,并随后进行了三次横跨欧亚大陆的西征。1235年,铁木真的长孙拔都率军开始了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于1240年攻占基辅,1242年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建立了金帐汗国,基辅罗斯灭亡,由此揭开了蒙古人统治罗斯240年的历史时期。14世纪时,罗斯东北的莫斯科公国开始兴起,并开始了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建立过程。1380年,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率兵在库里科沃平原大战中打败了蒙古人,动摇了金帐汗国的统治,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由此获得了“顿斯科伊”(即顿河英雄)的称号。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当政时期,于1480年彻底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其子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即位后,最终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统一后的俄罗斯国家疆域,北至白海和巴伦支海,南达切尔尼戈夫和梁赞地区,西到芬兰湾、斯摩棱斯克等地,东抵乌拉尔山脉北部和下诺夫哥罗德地区。全国共有约2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600万人口。(3)

1533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1533—1584年)即位,1547年亲政。此时,伊凡四世已经不满于自已大公的头衔,加冕为沙皇(意为凯撒),从此莫斯科公国改称为沙皇俄国。当时的沙皇俄国,虽然面积比基辅罗斯时扩大许多,但仍然是一个内陆国,没有出海口,是一个经济上落后的农业国,当时的对外贸易都被外国商人操纵,比如波罗的海地区的汉萨同盟和英国人成立于1555年的莫斯科公司,为了摆脱内陆国的不利地位,获得出海口,俄国开始了向外扩张。1558-1583年,伊凡四世为了获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发动了长达25年之久的立窝尼亚战争,结果以失败告终。在俄国的西面,根据1569年的卢布林合并,波兰和立陶宛为了应付莫斯科方面的威胁,进行了两国的合并,成立了波兰立陶宛君合国,势力强大,俄国并无可趁之机。而在南方,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自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以来,此时正处于苏莱曼一世(1520-1566年)统治下的全盛时期,这也使得俄国无法与之抗衡。此时俄国的东面,越过乌拉尔山脉,则是广阔的西伯利亚地区,而西伯利亚又和东欧的地理情况极为相似,其大部分为平原地带,特别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介于乌拉尔山脉和叶尼塞河之间,地势低平,沼泽宽广,平均海拔只有120米;当时西伯利亚地区人迹罕至,且土著居民大多处于原始社会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强大国家;因此特定的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使得俄国开始了向西伯利亚的扩张。

除此之外,俄国向西伯利亚扩张的经济动因也是非常重要的。在16世纪时,欧洲市场急需大量的毛皮,贵重的毛皮是国际市场十分走俏的畅销品,哪个国家拥有大量的毛皮,就意味着哪个国家获得的大笔外汇收入。西伯利亚地区地域广阔,面积约1200余万平方公里。这里河流纵横交错,地势平坦,其上覆盖着许多原始森林,生长着各种耐寒的动物:貂、北极狐、银鼠、白熊、狍子、狐狸等,吸引了猎人和商人的注意,并促使俄国向西伯利亚扩张。而俄国东进扩张寻找毛皮,则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整个17世纪,毛皮贸易占据了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政府在除去行政开支后,仍有大笔财政盈余,并合并了大片土地。

从陆上寻找通往中国的商路,也是刺激俄国向东往西伯利亚扩张的因素之一。自从《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流传以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所以欧洲人对中国非常向往。自1453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和黑海北岸地区后,欧洲传统上经意大利到地中海东岸再到中国的传统商路因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实际上已经堵死。欧洲人由此开始了寻找通往中国新商路的地理大发现时代。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完成,已从实践上证明了地圆学说。在此情况下,俄国外交家和学者格拉西莫夫于1526年最早提出经东北航路去东方的设想和建议。即从欧俄北部起航向东,经过冰海(北冰洋),穿过阿尼安海峡(后来的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抵达中国、日本、盛产香料的东南亚和印度。格氏还绘制了说明自己新航路设想的俄国北部的简略地图。(4)1549年,曾任奥地利驻俄公使的格尔贝尔希登绘制了莫斯科公国地图,图上反映的东北新航路的设想被缩短了:即从欧俄北部驶过冰海(北冰洋)到达鄂毕湾,溯鄂毕河一直而上便可到达河源中国湖,而中国首都汗八里城(即北京,源自马可·波罗的称谓)便在湖以东不远。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想要打通东北航路是不可能的,16世纪的东北航道探险最终以荷兰航海家威廉·巴伦支的悲剧命运而告终。直到1879年,芬兰人诺登舍尔德率领船队绕过亚洲大陆的东北角,进入白令海峡,人类才打通了东北航路。

在当时东北航道无法打通的情况下,伊凡四世根据现实情况采取向东扩张的政策,于1552年和1556年征服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实际上已经打开了越过乌拉尔山脉通向西伯利亚的大门。西伯利亚和欧俄地区相似的平原地形也有利于俄国扩张先锋哥萨克的行动。通过西伯利亚,去往中国通商自然成为俄国扩张的现实选择。

二、俄国向西伯利亚地区扩张的历程

在俄国向东扩张过程中,出身于俄国北方沿海农民的斯特罗甘诺夫及其家族起到了急先锋的作用。斯特罗甘诺夫家族是16—20世纪初期俄国最大的富商。这个家族在乌拉尔山脉以西的卡马河流域拥有大片领地,而且经营着铁矿、银砂,从事着制盐、干鱼等事业。而且他们很早就用玻璃珠等廉价商品巧取豪夺西伯利亚的黑貂、北极狐等贵重毛皮,从毛皮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1558年,沙皇伊凡四世仿效西班牙经营美洲殖民地的办法把夺取西伯利亚的任务委托给斯托罗甘诺夫家族。1574年,伊凡四世给这个家族颁发特惠诏书,“允许他们越过乌拉尔山脉修建堡垒,购置火器,耕种土地”(5)。并规定二十年内免缴各种贡物和赋税,并拥有对这块领地上居民的监督和裁判权。

1547年,斯特罗甘诺夫家族的哥萨克军在托博尔河口,击败了西伯利亚汗国的统治者苦楚姆汗。1579年,这个家族招安了被沙皇政府宣判死刑的杀人强盗叶尔马克及其属下的罪犯540人,后来又加上在立窝尼亚战争被俘的德国人、立陶宛人以及斯托罗甘诺夫家族的兵丁等三百人,计八百四十人,组成了一支远征队,于1581年9月乘船沿楚索瓦雅河溯流而上,入侵西伯利亚。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装备有火枪和大炮,这是入侵西伯利亚的第一支哥萨克。这伙武装强盗所到之处立即抢劫一空。为了取得沙皇的进一步支持,他们又派出使团到莫斯科,把抢来的部分贵重毛皮呈献沙皇,并请沙皇接管他们侵占的土地。伊凡四世接见了使团,宣布赦免哥萨克以前的罪行,并且赏给叶尔马克皮大衣一件,银桶一个,恺甲两付,并答应派出援军。

1582年11月4日,俄军占领西伯利亚汗国首都失必尔(亦称西伯利亚,即今伊斯克尔),但遭到西伯利亚汗国各族人民游击战的反抗。1584年8月5日,苦楚姆部队乘雨夜偷袭了在瓦加伊河与额尔齐斯河汇合处宿营的叶尔马克远征队,全歼远征军150人,叶尔马克也掉进河里淹死。(6)1587年,俄军建起托博尔斯克(鄂毕河与托博尔河交会处),作为侵占西伯利亚的军事、政治中心。虽然西伯利亚汗国各族人民英勇抵抗,但刀矛弓箭终究难敌火枪火炮。1598年,俄国基本征服了西伯利亚汗国。西伯利亚汗国是俄国向东扩张过程中碰到的唯一的有国家、有民族、有文明的对手和抵抗者(蒙古人、中国人等除外)。西伯利亚汗国被征服后,俄国向西伯利亚地区扩张的门户就打开了。1595年,俄国人在鄂毕河中上游离北部支流派杜吉纳河河口不远处建立了纳雷姆;1604年,在鄂毕河中上游支流托木河畔离河口65公里处建立了托木斯克;到1618年,又在托木河上游支流康多马河河口建立了库茨涅茨克城,这标志着俄国人已经基本完成对西西伯利亚的发现和兼并。1618年,俄国人在叶尼塞河中上游与左岸一条小支流汇合处建成了叶尼塞斯克要塞,后来成为俄国在中西伯利亚的最重要的据点之一。1632年,俄国人在勒拿河中游弓形河湾的西岸,即勒拿河最偏东处(东经130°)建立了雅库茨克要塞,这成为俄国远征队新的前进基地。1647年,俄国人抵达鄂霍次克海,1649年,在海岸中部的奥霍塔河河口建立了鄂霍次克要塞。

在俄国人以雅库茨克要塞为基地向太平洋扩张的同时,俄国人又把扩张的目光投向了往南的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俄国第一次武装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是1643年由雅库茨克要塞秘书官瓦西里·波雅科夫率领的哥萨克远征军。远征军因绑架达斡尔族首领而遭围攻,死伤多人,且粮源断绝。波雅科夫下令食人肉以越冬,这一年冬天他们“吃掉了五十个异族人”(7),黑龙江流域当地居民把他们称作“吃人恶魔”。波雅科夫一伙经过长途跋涉,于1646年夏季返回雅库茨克要塞。他向雅库茨克统领普什金详细报告了入侵黑龙江流域的经过,及当地的地理、民族、物产等情况,极力宣扬这个地区的富饶和侵占的必要性。1649—1653年,富农、商人、盐场主哈巴罗夫纠集匪帮对黑龙江流域再次武装入侵。1653年,哈巴罗夫离开后,由其部下奥努弗里·斯捷潘诺夫率余下的哥萨克继续在黑龙江流域流窜。1665年被流放的杀人犯切尔尼果夫斯基伙同84人窜来黑龙江流域。为抵抗侵略,制止对居民的杀戮,清军于1685—1687年进行了雅克萨攻城战。1689年9月7日,中俄《尼布楚条约》正式订立。条约规定两国东段以外兴安岭(斯塔诺夫山脉)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流域的领土主权,遏制了俄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从此,中俄东段边界在150年内,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对促进两国民间往来和贸易交换起了有益的作用。

俄国在向黑龙江流域扩张受阻后,把势头转向了东北,于1697—1698年扩张到了勘察加半岛,并逐步征服。最终在17世纪末完成了对西伯利亚地区的整个扩张过程。

三、对俄国向西伯利亚地区扩张的评价

15世纪末时,西欧航海家们沿大西洋沿岸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路时,俄国人因自身地理条件限制没有参与其中,且正忙于自身民族国家的统一。自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末,俄国开始向东方扩张并征服了西伯利亚地区。自1581年,叶尔马克率哥萨克侵入西伯利亚地区,到1647年,俄国人抵达鄂霍次克海,他们从乌拉尔山脉推进到太平洋的西岸用了很短的时间,客观的说,俄国人向东方的扩张也包含地理发现的意义。当时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人迹罕至,原住民大多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很多人文与地理情况不为文明世界所知,只是在俄国人到来之后,才为外界所知。俄国人在东进过程中,发现了众多的河流、湖泊、沼泽、山脉,证实了亚洲以北是北冰洋,北冰洋与太平洋相通,亚洲和美洲通过白令海峡隔开。这一行为与西欧面向大西洋的地理大发现一样,促进了文明世界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加速了世界地理从分割到联系,世界历史从分散走向统一的过程,这是其正面意义。但正如列宁指出,“16—18世纪欧洲国家为争夺殖民地而斗争过”,并强调,“沙俄征服西伯利亚等地和16—18世纪西欧国家争夺殖民地是统一性质的。”(8)在俄国人到来之前,西伯利亚地区的土著民族包括鞑靼人、汉特人(奥斯恰克)、曼西人(沃古尔)、涅涅茨人、恩加纳善人、谢尔库普人、阿尔泰人、通古斯人(鄂温克)、雅库特人、科里亚克人、楚科奇人、勘察加人、千岛人、基里亚克人、达斡尔人等,并没有斯拉夫人。俄国人向东方扩张,征服西伯利亚地区,打断了这一地区原住民的历史发展进程,并给他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16-17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地区的扩张,也给俄国自身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作为现今领土面积1707.5万平方公里,版图居世界第一的俄罗斯来说,1200余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地区占有重要地位。西伯利亚地区在给俄国带来广阔空间,以其巨大的战略纵深满足其地缘安全需要的同时,本身所蕴藏的资源,如密布的河流湖泊(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的淡水储备量达到了2.36万立方公里,占全世界淡水储量的约20%)、丰富的矿藏和能源(以秋明地区为主的西西伯利亚油气田,已发现的油田和气田就达200多个,是世界上仅次于波斯湾的第二大油气田)、大片的原始森林(著名的西伯利亚森林覆盖了西伯利亚地区的辽阔地域,其木材蓄积量占原苏联的四分之三以上),也为其后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正如俄罗斯科学之父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所说:“俄国的强大在于西伯利亚的富饶!”

注释:

(1)艾周昌,程纯:《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15页。

(2)智仁:《奴役与征服的巅峰对决》,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24页。

(3)(苏)普罗霍洛夫:《苏联百科手册·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苏联百科手册》翻译组,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07页。

(4)(苏)别洛夫:《北方航路的发现和开拓史》,第1卷,莫斯科1956年版,第41页。

(5)(俄)冈索维奇:《阿穆尔边区史》,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第三研究室,译,第4页。

(6)(苏)瓦西里耶夫:《外贝加尔的哥萨克》,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徐滨等,译,第1卷,第25页。

(7)(苏)瓦西里耶夫:《外贝加尔的哥萨克》,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徐滨等,译,第1卷,第58页。

(8)《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26卷,第146页。

张筱青,男(1983-),江苏淮安人,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欧美史。

猜你喜欢

俄国人汗国西伯利亚
六、维吾尔人的抗争与准噶尔汗国的灭亡
三、准噶尔汗国与吐鲁番、哈密的联系
二、准噶尔汗国的建立与叶尔羌汗国
西伯利亚的熊妈妈
海獭的报复
西伯利亚博亚雷岩画与欧亚大草原的青铜时代
海獭的报复
来啦!西伯利亚!
敦煌出土察合台汗国蒙古文令旨
一个老老外眼中的康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