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学反映治理官僚主义的思考
2015-12-07王雯
王 雯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 河南 郑州 450000)
一、从历史上对官僚主义的剖析
在中国历史上讲,“官者,管也”,这是《礼记·王制》篇中对于“官”的解释,“同官为僚”,这是《左传》篇中对于官员之间互称“同僚”的解释,这种解释在现代社会也是社会和法制管理者的统称。在西方,官僚制或科层制这一术语的最早源是在法国哲学家德·格里姆所写的一封信中。然而,不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在过去的历史中,官僚则更多的代表的是中性词义,而其从中性词义到贬义词性的转变也充分的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变迁。如今,官僚主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所形成的“官本位”的社会意识,即“以官为天、以官为本”的思想,认为做了官,就什么东西都可以解决了。官僚主义是反“四风”活动中艰巨的任务。
在当代文学中,身份的定格很容易出现,当一个人在某个范围或群体活动内是负责人,自己就很有可能出现在其他范围或群体活动内也自认为自己是负责人,这种观念就是缺乏对自身认识,缺乏对于“人民群众”的认识,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忘记自己的身份,就会导致在当代文学中,出现官僚主义的形象。
在当代文学中,群体不仅仅包含普通群众,还包含真正的组织者和负责人,对于组织者和负责人,他们是群体中的一员。更多的时候,在具体的各种各样的群体活动当中,组织者和负责人会在群体的发展和活动方面起着积极的引导和带头作用,但是,在当代文学中,广大群众仍对群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仍在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当然,在某个群体内部,有普通群众的存在,也有组织者,就是“领导”的存在。然而,因为情况及活动性质的不同,在这个群体活动中是领导,在另一个群体活动中可能就不是领导。只有坚持这样的组织者观念或“领导”观,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才能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才能真正认识到群体中成员的能力,才能意识到任何群体,这样才能更加尊重和敬畏群体成员,降低官僚主义出现几率。
二、在当代文学中对官僚主义的治理
1.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在当代文学中,思想对于行为有着主导的作用,想要在当代文学中,治理官僚主义,就必须在当代文学中,从思想上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进行改变。要坚持大力抓根源,切实进行世界观改造。当前,在当代文学中,要严格遵照党章要求,结合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党的宗旨教育,让党员、干部等都能够深刻有效的认识到官僚主义的危害,清除思想上的不良尘埃。建立长效的教育学习机制,要反复清理容易致使官僚主义滋生的思想观念,不断进行思想改造,端正观念,强化群众意识,紧随宗旨意识。同时,要从思想上真正的明白与理解在当代文学中,如何描写做官、如何描写为谁做官的问题。国家的所有权力机构都围绕着人民权力意志,这是人民群众意识的代表,因此,当代文学中,必须将其放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因此,在当代文学中,权力要取之于民,还之于民,要更加切实为人民服务,而非为自己私欲而服务。党的领导和干部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官僚主义的危害,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关系着我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兴衰。
2.反对官僚主义必须健全法制、强化党纪
在当代文学中,在描述权力时,具有一定的变性和膨胀性,而缺乏监督的权力则更加容易产生变化。当权力缺乏有力监管的时候,则会导致权力偏离为人民服务的正确运行方向,最终导致官僚主义的滋生,甚至导致腐败。因此,防止和治理官僚主义的关键问题就是规范权力,必须健全法制、强化党纪,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官僚主义滋生的可能性。
在当代文学中,为使权力运行始终掌握在制度的规范范围之内,就需要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党内民主制度、反腐倡廉制度、群众监督制度等。在制定和出台新政策问题上,需要建立一种完善的论证体系,使其上下纵横交织,在做到把握史情、了解外情的同时更要保证新的政策具有周密、科学合理性,保证其合民心顺民意;在政策执行方面,也需要加强力度管理,并建立完好的考核、评价、反馈、督导、落实等连贯体系,将系统的内部监督和群众的外部监督进行有机的结合,确保在当代文学中,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政策有效的落到实处;“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使在当代文学中,推动真正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选定优秀的人才,让群众的信任发挥到极致。
在当代文学中,要治理官僚主义,也要严格强化并增强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力,使制度真正成为权力的硬约束,促进党的干部的领导工作,使党员、干部等自觉的遵守党的群众路线的方针政策,推动工作作风改革的进程。克服和治理官僚主义,需要建立并健全科学有效的民主监督制约机制体制。这样才能在当代文学中,促进提高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和速度,依法保障人民的知情、表达、参与和监督等权利,调动人民对于政府监督的积极性,将人民的监督有效性切实的落到实处。想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在当代文学中,就需要在党务、政务、司法和各领域办事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公开,使权力使用曝光在阳光下。同时也要加大群众问题反馈渠道的建设,尤其是一些专职的监督机构,需要加大对于人民群众监督反馈的开放。同时要加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管理的权力,健全并完善监督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政治管理体制,在当代文学中,将权力置于人民群众的视线之内,确保权力的使用范围,这样就能够避免官僚主义种子的着床与萌芽,做到真正的治理官僚主义。
3.在当代文学中要强调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在当代文学中,有效治理官僚主义,需要充分在当代文学中,发挥领导的带头表率作用,进行正确的思想及行为导向。领导的行为作风具有很强的带头示范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风气,进而更加影响广大干部的作风及行为。因此,在当代文学中,就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利用表率作用,先从高层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抓起,让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先进行示范,以身作则,然后再让下面的人去做,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常思常想,了解权力所赋予的使命,真正做到对群众负责,为人民服务的表率。就可以对于官僚主义不作为、滥作为的行为严厉查处,以警示广大党员、干部。各级领导要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从我做起,带头扬正气、刹歪风,祛邪扶正。“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方针是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共产党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在当代文学中,只有持之以恒的继承和发扬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才会使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做到建立在群众实践的基础之上,才能根除官僚主义的温床,使共产党的制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使政权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
官僚主义对于国家建设和党政建设都具有致命的影响,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反“四风”的实践活动中,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在当代文学中,应该与时俱进的反映反“四风”治理成效,反腐倡廉,警钟长鸣,宣传先进人物典型,这样才能建立社会主义文化的新风气,为提高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1]白晶.有感于“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J].政工学刊,2014.
[2]王树人.斯老一辈革命家是这样反对官僚主义的(第4卷)[J].领导之友,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