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社会智库高地
2015-12-07马光远
文 马光远
打造中国社会智库高地
文 马光远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此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4年10月27日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5年1月20日,中办、国办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就智库建设而言,北京在国内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是现有的科研院校、国家级的研究机构,还是智库的人才储备,北京最具备成为全国智库高地的软硬条件。在当前中央高度重视智库建设的情况下,北京应该抓住智库建设的契机,除了现有的科研院校和研究机构之外,重点扶持一些独立的新型智库的建设,将新型智库的建设作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提升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一批立足北京、面向全国、特色鲜明,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
建议在海淀区或昌平区选址设立“智库园”,打造“智力硅谷”。吸引科研院校以及民间的智库机构聚集到园区办公,形成真正的智库高地。“智库园”应该具备智库进行科研、会议以及国际交流的较好条件。在房租等方面给予入园机构优惠条件。将“智库园”打造成中国最高端的社会智库高地。
在社会智库和企业智库的注册登记等方面给予便利。现在,因为注册方面的障碍,大量的智库注册为企业形式,没有注册为企业形式的也要求有主管或挂靠单位,影响了智库的独立性。本市应该修改智库注册的相关规定,智库的主要形式应该为非企业法人,并且不要求必须有主管单位。
明确智库的非营利性。本市应该制定支持智库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对于有特色、对本市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智库机构,财政应给予一定的资金资助。并制定明确的企业捐助非企业法人的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对社会智库的捐助。
吸引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智库机构在本市设立分支机构,建立与国际知名智库交流合作机制,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智库平台对话。支持我国高端智库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推荐知名智库专家到有关国际组织任职。在外事管理、中外专家交流、举办或参加国际会议等方面的审批程序上给予智库便利,提升我国智库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人事制度和人事流动方面向智库倾斜。为支持智库的发展,鼓励智库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等机构,智库的研究人员在职称评定和人事流动方面,应该享有和科研院校等同样的待遇。
建设“政府+智库”的常态交流机制。通过相关制度明确,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政府工作报告应有和智库进行座谈、沟通的机制,让智库真正为政府决策服务。
制定智库成果政府采购的具体办法。明确专项研究课题社会智库参与的一定比例。
建设智库“旋转门”制度,鼓励政府、事业单位、科研院校的人员和智库的交流,政府相关部门的人可到智库挂职交流,智库的人员也可以到政府机关挂职或任职。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 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