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三活”

2015-12-0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第五中学丁艳华

人间 2015年4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品德教学活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第五中学 丁艳华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三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第五中学 丁艳华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核心是育德树人,其对学生,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品德树立、爱好培养、能力提升、习惯养成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在进行这门课的教学时,多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发散性地引导青少年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中正确“三观”的培养以及道德观的养成。通过近十年对《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探寻摸索,笔者针对课程里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规律和方法,概况为教学中的“三活”,即教学方法多样灵活,创设活动,教育内容贴近生活。

品德与社会;三活;教学方法

一、新鲜多样的教学方法

《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成功与否,重要的因素在于学生这个参与主体,通过观察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教育过程的参与度,可以直接反映出该教学的素质教育普及程度。对这一教学方式的推广,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要采用趣味性以及新鲜程度高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通过课堂教学,能够充分的反映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参与程度,也被称为“双边活动”。以这种基本认识作为出发点,才能建立起一个以活动和讨论感悟为基础,最后在实践中检验教学质量的整体体系,这样一个完善体系的建立,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加强活动指导。在进行教学中,要通过对活动的基本要求、方式方法以及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跟踪,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将活动中的实践操作结合到课本上的知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积累的同时增加动手能力。日常中应用最多的活动形式是分组学习,通过分工与合作的形式,学生们在完成活动任务的同时也能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培养集体荣誉精神。当然,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对活动进行巡视、跟踪、启发,这种活动就没有实际意义了。所以,在进行活动前,要对活动的要求充分了解,从而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充分开发大脑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分工与教师的指导,从而完成活动任务。教师要通过活动的巡视、观察,指导与启发不能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起到指示与启发的作用,并且要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存在。

二、将活动形式与实际联系在一起

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来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根据教学目的,选取活动的形式,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结合。在活动前,分析本次活动的教学内容,从而组织适合此次教学的活动。学生身边切实发生的人和事他们才会体会深刻,而这些内容就该由学生自己来讲、自己来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遇到社会事例的讲解,则更多的侧重于搜集采访、在获得充足资源后组织相应的交流活动。例如在讲解《社会文明大家谈》和《健康的休闲文明生活》这两课时,笔者采取了“采访搜集+交流”的活动形式,通过学生自行收集与课程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做看板、演讲、自己谈感受从而大大的开阔了整个学生群体的视野,使原本平平淡淡地课程扩充成一个让学生主动参与、畅所欲言的自由式课程。

2.根据知识形成阶段,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品德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有一定阶段性的一个过程。例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本中,在上下册中都提到了家庭生活这一内容,上册中主要是从体会家长劳动不易的角度出发,下册中是从学生对家长爱的表达和家庭生活的参与度这两个方向进行编制的。这两册分别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向进行研究和实际运行的。

3.根据年龄阶段特征,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年级低的学生的特点多数是:思维直观、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这个教学阶段就要从活动的有趣性、新颖性角度出发,如游戏活动、知识竞赛等。高年级的学生就要逐步提高“意志、情感”的要求,加强思维逻辑与分析能力,如开展一些探究、辨析、自学的活动。

4.训练习惯,使活动具有实效性。活动教学中,大量活动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首先就在于行为习惯的训练上。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口的广阔空间,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了机会,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也许学具就成为玩具,合作学习就变成自顾自的诉说,表演,甚至会损坏东西,互相责怪。在学生探讨活动中,不仅要求学生要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学会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从中找到与自己想法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弥补同学的不足,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这样的要求探讨活动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三、教育内容贴近生活

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品德的内化不是凭空实现的,要以一定的内容作为载体。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真正做到不脱离课标,不拘泥教材,让德育走进社会生活,让社会生活走进课堂:

1.与历史和现代相结合,充分体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实性与社会性。例如课程《追根寻源》,课前请学生先行查阅资料,了解我们的祖先是怎么生活的,借此发现我们的吃穿住都与祖先有着扯不断的联系,进行小组讨论。在这项专题讨论活动中,笔者选择大家共同关注的“吃”“穿”“住”三个问题作为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课堂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将古人与现代人的生活进行了比较,了解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文明与进步过程。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使课堂学习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延伸。

2.增加符合学生特点、来自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因为德育不仅仅在课堂上,还蕴藏在学生多彩多姿的生活中。例如,本教学地区(新疆哈密)有很多家长在玩赏石,从中学生也知道了许多石头形成的过程通过这一契机,以新疆的奇石为切入点,对本节课“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瓷器”进行引入,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多方面吸引学生探究历史文化发展的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丁艳华,女(1964-8)。民族:汉。籍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哈密市。研究方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G424.1

:A

:1671-864X(2015)02-0067-01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品德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武文宝:品德传承三晋文化 精心酿造善美智爱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