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李司令到村支书

2015-12-07

廉政瞭望 2015年15期
关键词:学校

文·图_本刊记者龙在宇发自湖南桃源

从李司令到村支书

文·图_本刊记者龙在宇发自湖南桃源

如果在部队,李元成当场就能拍桌子,发脾气,命令下面的人必须来。可这一套,在村子里用不上。他只得宣布政策,凡是来听课的,奖励五元钱,效果立竿见影,课堂立刻被塞得满满当当。

湖南省桃源县马鬃岭镇刘炎村,是一个湘西山丘小村,到县城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马鬃岭镇,开车也要近20分钟。

但周围十里八乡的人,提到刘炎村都会说一句:“这个村的支书,有点不简单。”

不简单的村支书,说的便是李元成。

十年前,李元成离开军营回到家乡,从一个肩扛大校军衔的深圳警备区副司令员转身为刘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回乡创业的“私心”

尽管离开军营多年,刘炎村的村民依旧习惯性地称呼李元成为“司令”。他们说:“李司令是村里这几十年出的最大的官。”

1970年,农家子弟李元成离开了故乡山村,投身火热的军营。正是在军队,李元成一步步成长为副师级领导干部。

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李元成已是连长。他所在的部队是第一批出国境线,也是最后一批撤回国内的。李元成告诉廉政瞭望记者:“誓师出征时,我已经做好死的准备。最后能活着回来,已经算命大了。”

“经历过战争的人,对于个人的荣辱,官位的大小或许会看得淡一些。我所在的那个连,牺牲了一个副连长,一个排长,还有十几名战士。我们当时是负责打穿插的,伤亡还小一些。那些在正面强攻的部队,牺牲的战友更多。”李元成如是说。

战争结束后,李元成由正连直接提升正营,数年后,因为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又由正营直接提升正团。李元成说:“两次都是跨级提拔,越过了副营、副团的级别。”40岁出头时,李元成晋升师参谋长,成为副师级军官,此后又历任副师长,深圳警备区副司令员。

随着年龄即将到点,李元成开始为退休后的日子谋划。他深思熟虑后决定回到家乡,带领村民致富.2005年,办理完正式退休手续后,李元成立刻离开深圳,回到了刘炎村。

对于这个决定,李元成告诉记者:“过去有很多媒体来报道过我,说我看到家乡太贫困,立志要大干一番,让村子旧貌换新颜。这个说法没错!对于这片土地,我的确有割舍不了的感情。但是,做出返乡创业的决定,也掺杂了一点私心。我看到有些领导干部退下来之后,心态调整不好,身体很快也不行。我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休后真要一天到晚呆在家里无所事事,估计身体也要出状况。回到家乡,干一番真正有意义的事,比吃什么保健品还有用。”

“做基层工作得有不一样的套路”

从副司令员到村支书,官职变小了,求人的时候变多了。

说到调整心态,李元成说自己农家子弟出身,又经过战火的洗礼,因此在这方面相对容易些。他常对人说,村里的农民,八十几岁还要下地干活,靠自己的体力讨生活。领导干部退下来,组织给你发退休金,报销医疗费,还有什么心态调整不过来的?

从军队回到村里,工作方式也得随之转变。在部队,上级一声令下,下级无条件执行。在村里,为了做一件事,就得挨家挨户磨嘴皮子,做思想工作。

李元成认为村民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专门办起夜校,请老师来讲课,结果来听课的村民寥寥无几。如果在部队,李司令当场就能拍桌子,发脾气,命令下面的人必须来。可这一套,在村子里用不上。李元成只得宣布政策,凡是来听课的,奖励五元钱,他还自掏腰包,拿出几千元当奖金。效果立竿见影,课堂立刻被塞得满满当当。

李元成说:“我从小就是个农民,当兵以前还当过大队干部。这或许是我的一个优势吧,我熟悉农村情况,知道做基层工作得有不一样的套路。”

比如在村里建立经济合作社,李元成都会第一个投钱入股。李元成说,农民是最聪明的,他们最讨厌听那些大道理。与其去讲一项政策多好,不如干部带头干起来。如果干部自己都赔钱,你还有什么脸面去号召村民加入?如果村民发现这里面效益不错,不用你去磨嘴皮子,他们就会踊跃加入。

为了推动工作,李元成也会大胆启用一些“争议人物”。如今村里某个经济合作社的领头人,当年就是在周围乡镇出了名的“恶人”,甚至因为刑事案件,被抓去监狱关过。李元成认识他后,不仅鼓励他走正道,还让他牵头搞经济合作社。几年下来,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面对记者时,这名当年的“恶人”笑着说:“许多人都认为,我这个人一辈子不会走正路了。可跟着李司令干以后,我算彻底改邪归正。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我不仅不会干,也不会去过问。”

当代乡绅

从2005年退休返乡,一晃十个年头过去。十年间,刘炎村已旧貌换新颜。村里通了柏油路,建起了柑橘大市场,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但最令李元成引以为豪的,或许还是刘炎学校的建立。教育战线的专家学者参观学校后表示,作为一所村级学校,刘炎学校放在全国范围内也不会落伍。而在桃源县乃至整个常德市境内,不少乡镇学校也比不上刘炎学校。

刘炎学校的建设资金,大多都是李元成去“化缘”来的。他曾自嘲,为了找钱,把脸皮都磨厚了。此外,学校里大到建筑材料,小到树苗,都是李元成亲手操办的。就连教学楼上那8个大字的校训,也是他带头背上楼顶的。有一次去临澧买桂花树苗,回村已晚,李元成与大伙一道,打着手电筒将200多株树苗栽进校园。担心学校因偏僻留不住人,学校建了桃源县最好的教师宿舍,家具电器设施俱全。到了假期,他还掏钱请教师去深圳学习。

李元成说,刘炎村的路修通了,柑橘产业也初具雏形,但和沿海发达地区比较,这里的经济依旧是落后的。年轻人大量外出,村里绝大多数是留守老人与儿童。想在基础建设上再投入大的资金,目前看不现实,想让外出的年轻人都回乡创业,更没有可能。“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把留在农村的孩子照顾好。让他们的父母能安心在外打拼,这些孩子学到本事,有个更好的未来。”

村里的一名老师告诉记者,李元成刚返乡那会儿心是很大的,甚至正儿八经谋划过在村里建针织厂,还打算建一个大规模的生态度假村。可建工厂的效果不理想,而刘炎村距离县城有一个小时车程,导致观光旅游产业发展缓慢。“我个人的感觉,李司令也是发觉,期望把每一个农村都打造成华西村是不现实的。以刘炎村的条件,引不来大项目,搞工业也有难度。”

李元成也谈到自己心中理想的新农村:“并非要高楼大厦,烟囱林立,而是一个幸福的港湾。留在村里的人,尽管收入还是赶不上城里人,但通过发展种植业,也能实现基本小康,村里的孩子能接受良好教育。那些在外闯荡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的根在这里,想回来时也随时可以回来。”

一名常德市的退休官员用“乡绅”来定位李元成。这名官员说,过去几千年,乡绅是农村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李元成在一定程度上就扮演了这种角色。他回来家乡,起码带回了农村目前最缺乏的三样东西。第一是见识,李元成毕竟是副师级干部,在外见过世面,许多问题上看得远;第二是资金,李元成通过他的人脉,为刘炎村引进了大笔资金;第三是威信,如今农村的能干人都走了,剩下的难免一盘散沙,李元成回去后,以他的威信要干一件事,起码乡亲们会服气一些。

李元成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职位,是由桃源县委组织部特别任命。村里的经济合作社,工作也基本走上正轨。李元成说,现在自己要操心的事,比过去少多了。村委会的一帮人,也能顶上来处理许多事情。如今的他,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住在村里,有时也会出门,去全国各地走一走。“会一会老朋友,联络一下感情,赶上有机会,再帮村里争取点外援。”

十年间,刘炎村的变化是巨大的,但有一样没变的事,也令李元成高兴——那就是他的身体。前不久体检,各项指标都正常,身体和十年前几乎没有变化。

已经65岁的李元成也会谈起自己的养生之道。他说最关键的是心态,尤其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人,一定要把心态调整好,不该过问的事就不要过问。真还有余热,就贡献到其它有意义的事上面。

猜你喜欢

学校
我为什么要上这所学校
再回学校
School 学校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学校熔化了
我的学校
学校100天庆祝日
学校推介
上学校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