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创文艺工作新局面

2015-12-07文丨曾

当代贵州 2015年5期
关键词:瓮安县全县文艺

文丨曾 薇

只有构建好贴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文艺不仅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也是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有效手段。

2014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间隔72年的两场会议,只为一个主题——文艺要围绕为人民大众服务,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而展开。

当前,全国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发展进入“新常态”,做好文艺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瓮安县“6.28”事件发生以来,瓮安实现了从乱到治、到大发展的变化历程,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只有构建好贴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文化兴县”推动县域文化大繁荣

近年来,瓮安县紧紧围绕中央有关精神,立足县情实际,坚持“文化兴县”发展战略,着力“筑牢平台、夯实基础,保障权益、文化惠民,加强监管、市场有序,扩大交流、深化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把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立“工业强县、城镇带县、文化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近五年,全县城乡文化事业建设总投资达30亿元,投入1.2亿元先后新建成渡江文化休闲广场、县老干活动中心、县文化馆、县图书馆;投入1000万元完成了22个乡镇(社区)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投入2.97亿元规划建设体育场(馆)、新闻中心大楼、文化馆、图书馆、史志馆等项目;投入164万元建成乡镇农体工程及文化活动场所29个;投入2700万元完成猴场会议陈列馆建设及布展;计划投入700万元完成红军突破乌江陈列馆建设。

五年来,瓮安县文化事业频频发力,塑造良好文化氛围。文化部门财政预算逐年上升: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费用投入逐年增长。近三年全县文化事业费增幅均高于当年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人均文化事业费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4年12月,文化部全国文化先进单位(文化先进县、市、区)评选和复查结果揭晓,瓮安县以各项指标全省考评第一和过硬的文化实力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招贤纳士打造文艺尖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政策最终也要有能干事的人才能落实。为此,瓮安县大力招贤纳士,扩充文艺“正规军”。

2009年,瓮安成立“瓮安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下属13个行政事业部门,人员编制由2005年的42人增至178人。2011年以来,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县文化馆、县电视台(新闻中心)、县猴场会议会址(冷少农故居)管理所均升格为副科级单位。2014年,瓮安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更名为瓮安县文化和旅游局。

2013年,瓮安相继成立瓮安文艺协会管理中心、瓮安县老干活动管理中心和瓮水长歌艺术团。目前,全县共有文化站干部36名,村级文化管理员89名,实现专干专用,财政全额拨款。同时,全县每年都举办不少于一次的全县文化专职干部业务培训,不断选派文化骨干到省内外参加脱产培训学习和交流,2011年共选派52人次、2012年选派70人次、2013年选派78人次。此外,还通过开展“游子报春晖·反哺家乡报母恩”等活动,进一步改革人才引入机制,为文化部门引进乡科级文化管理人才11名,研究生2名,本科生25名。

近五年,全县从文化部门累计提拔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6名,出台《瓮安县青少年及各类人才成才奖励办法(试行)》,共计表彰文化体育类人才82名,发放奖励金45万元。县内文化事业单位现有文化人才130人,其中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学历85人,专业技术人才82人,占队伍总数的63%,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35岁及以下人数为82人,占总人数的63%,45岁及以下人数为111人,占队伍总数的85.3%。

在培育民间文艺团队工作中,瓮安充分依托两馆一站免费开放资源,建立起18支馆办或站办文艺团队,把一大批民间文艺专业人才和业余爱好者充实进队伍,目前全县有业余文化人才450人,涉及舞蹈、音乐、声乐、器乐等专业。

干群携手捍卫文艺堡垒

2013年10月,“瓮水长歌乡村行”通过文化部、财政部组织的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评审,并获得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2012年,为提高农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达到净化乡风、民风的目的,瓮安县采取“政府采购、群众参与、社会联动、文化惠民”的方式,由县政府投入资金,在全县民间演出团体中遴选优秀演出团体和优秀节目,按照挖掘乡土特色、体现先进文化的要求进行指导编排,再组织到乡镇、村进行演出,确保演出质量。

2012年起,全县每年划拨100余万元用于开展政府公益性文化项目“幸福进万家·瓮水长歌乡村行”采购,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各乡镇站办文艺团队春节期间文艺演出。目前已基本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联动为必要补充的文化建设良性投入机制。

三年来,瓮安县共投入300多万元,先后组织15支演出团队,深入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99个村(社区)开展“瓮水长歌乡村行”公益演出300余场,观看群众40余万人。群众通过观看表演,文明素养显著提升、农村社会风气得到净化,全县精神文化建设发生了五大转变:

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促进民族民间文化大繁荣。“政府采购”搭建了公益演出平台,民间的文艺表演团队纷纷加入,各村寨积极组建演出队伍,原有的演出队伍更加注重队伍建设,给乡村文化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规范农村演艺市场。在完成演出任务的同时,这些“草根艺术团”还承接群众婚丧嫁娶、开业庆典、新居乔迁等活动,通过参与政府文化采购活动,演出节目质量得到提升,远离“三俗”现象,使他们娱乐大众、发家致富两不误。

探索文化体制改革的新途径,建农村群众精神家园长效机制。购买服务推动了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转变,实现由单方面地向农村“送文化”到全方位在农村“种文化”的转变,进一步催生了文化自觉。

创新群众教育的方式。群众演员熟悉农村生活,把家长里短、生活习惯、是非观念编进节目中去,涵盖养老医疗、强农惠农、尊老爱幼等内容,紧扣“中国梦”、“群众路线”等主题,用老百姓的语言,演老百姓熟悉的事物,老百姓乐于接受。

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闲暇时间,各演艺团队都忙着学习表演技巧,创作新的节目,苦练演技,挖掘群众中的演艺人才。村里打麻将、赌博、酗酒的现象少了,参与迷信活动、非法活动的人少了,世风民俗得到净化。

2014年以来,瓮安县没有发生集体越级到州赴省进京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人民群众安全感跃居全省第一位,这与全县“接地气”的文艺工作密不可分。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文化建设也同样是永远在路上。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实情没有变,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因此,继续抓好群众需求这条红线,力求在文艺为民方面开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将是文艺工作不断追求的高峰。(作者系瓮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瓮安县全县文艺
1942,文艺之春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文艺范
瓮安县召开2017年离退休干部、老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浅谈瓮安县委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党性修养
瓮安县关工委开展法治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
城镇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探讨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