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甘宁边区土地改革研究综述

2015-12-07樊凌霞

黑龙江史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论文土地

樊凌霞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的研究,一直以来吸引了诸多学者的目光,其研究成果可谓硕果累累,无论是专著还是论文都有许多经典之作。

1949年,已有专门研究土地改革的著作出版。如孟南的《中国土地改革问题》、胡伊默的《土地改革论》等,这一时期的研究政治色彩浓厚,研究目的在于宣传中共的土地改革政策,论证其政策的合法性,从而使民众接受中国共产党在乡村社会的土地改革。

建国后至文革结束,关于土地改革的研究寥寥,大都停留在对土地改革运动的简单陈述或土地政策的说明,缺乏深入研究。如宋祝勤的《我国的土地改革与党的土地政策》一文从为什么要进行革命、党的土地政策、党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所采取的阶级路线及土地改革对于革命的意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乌廷玉的《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减租减息》讨论了减租减息政策的提出、贯彻执行、实施后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及其对抗战的作用等。虽然这一时期的论著也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但较之以前,有很大改观。

改革开放后,随着学术研究氛围的宽松,对于土地改革的研究开始受到史学工作者的极大重视。不仅整理出版了大量土地改革的文献资料,而且有很多专著、论文出炉。为土地改革的研究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土地改革的研究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很大提升。

文献资料方面整理出版的有《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文件选编》《土地革命纪事(1927-1937)》《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斗争史料选编》等,这些资料的发行为土地改革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专著主要有:张永泉、赵泉钧合著的《中国土地改革史》、杜润生的《中国的土地改革》、董志凯的《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研究》、孔永松的《中国共产党土地关系演变史》、郭德宏的《中国近代农民土地问题研究》、赵效民的《中国土地改革史(1921-1949)》、成汉昌的《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土地制度与土地改革》、罗平汉的《中国土地改革史》等,这些著作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策略、土地改革在各根据地的执行情况等,总结了土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教训等,为土地改革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史料基础。

论文方面则成果较多,内容丰富,研究视角也比较新颖。有从政治学角度进行的研究,如李里峰《经济的“土改”与政治的“土改”——关于土地改革历史意义的再思考》一文用大量的数据对土地改革前乡村社会的阶级关系、土地占有状况进行了梳理,认为一直以来研究者们高估了土地改革对乡村社会生产力的影响,而其政治意义,即对“国家——乡村社会”关系的重塑远甚于其经济意义。还有他的《土改结束后的乡村社会变动——兼论从土地改革到集体化的转化机制》、张超的《土地改革与国共政权之沉浮(1927-1937)》、樊佩佩的《从乡土社会到阶级社会:土地改革与阶级划分的权力实践》等,主要从政治方面考量土地改革的影响;有从心理学角度进行的研究,如李金铮《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以1937-1949年的华北乡村为中心》、吴毅、吴凡的《传统的翻转与再翻转——新区土改中农民土地心态的建构与历史逻辑》、李立志《土地改革与农民社会心理变迁》等文章,讨论土地改革对农民心理、心态方面的影响,使土地改革的研究更为深入。

近些年来,随着区域史研究的兴起,加之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确有其特殊之处,对各地土地改革的微观研究越来越多,侧重点也转向对土地改革与乡村社会关系的研究。大量的硕博论文也选取某一区域为研究对象,如王友明、张学强等就山东莒南县土地改革的考察,孙晓杰《革命与阶级、阶层:土政中的乡村社会变迁(1949-1952)——以河南省商城县为个案》、李柏林《减租减息与淮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变迁》、王仕忠《解放战争前后(1946-1951)山东沂水土地改革和社会变迁研究》、杨峰《晋绥解放区土改的考察(1946-1948)》、乔蕾《山东土地改革对农村社会的影响(1946-1951)》、马飞《山西临县1946-1948年的土地改革运动》等,这些专著与论文大都比较深刻的探究了土地改革对乡村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目前对于陕甘宁边区土地改革研究还没有专著出现,相关论文主要有何文孝、高长林、刘军《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减租减息》,本文首先阐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试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原因,即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为次要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是正确的;其次介绍了减租减息过程中所出现的地富反攻倒算问题及减租减息斗争的四个阶段;最后论述了减租减息政策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支援抗战的重大意义和对农村土地关系的影响。侧重对政策及执行过程的描述,对减租减息的影响研究不够深入。关于减租减息的研究有黄正林《地权、佃权、民众动员与减租运动——以陕甘宁边区减租减息运动为中心》,这是目前研究陕甘宁边区土地改革比较全面、深刻的一篇文章。作者详细介绍了减租前边区的地权与租佃状况,论述了中央政策与地方性法规、民间惯性发生冲突时的解决办法和减租过程中如何保障农民佃权,重点论述了减租减息过程中的民众动员和减租与乡村社会的变迁。

综上所述,以往对于土地改革的研究比较注重对土改政策、法令法规的研究,虽然近些年视角下移,开始注重土改对农村、农民的影响,也涌现出不少成果,但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1]林淼:《陕甘宁边区减租减息运动研究》,延安大学,2011.

猜你喜欢

陕甘宁边区论文土地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陕甘宁边区实录》与中共自我形象的重构
我爱这土地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