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代巴国的灭亡

2015-12-07刘子玉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3期
关键词:文登巴国巴人

刘子玉 刘 辉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 山东 威海 264400)

浅谈古代巴国的灭亡

刘子玉 刘 辉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博物馆 山东 威海 264400)

巴,在历史记载中,它既作为种族名,又作为地名。《山海经》之《山海内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关于巴的名称由来,自古就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现在我们所说的巴国是巴族人在经历迁徙之后所建立的。早在夏商时期巴就已经存在,于公元前11世纪,参与周武王伐纣,之后,周武王建立西周为嘉奖巴:“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后来巴国经过春秋时期的经营扩张到战国时期,巴国的实力达到了鼎峰,但随之巴却迅速的灭亡,引起后世的深思探讨。

巴族;巴国;灭亡;奴隶制

一、巴族是一个勇猛好战的民族,长期的战争消耗掉了自己的力量

《华阳国志─巴志》中载有:"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另外,1954年,前西南博物院曾经在巴县冬笋坝和昭化宝轮院发掘了一批战国后期巴族的墓葬,凡是男子每墓都出有铜剑、铜钺、铜矛、铜戈等武器。这段文献和考古资料充分证明了古代巴人的勇猛及好战,正是凭借这种作战的勇猛将巴国的势力推向了鼎峰。战争对巴人的危害直观地体现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口,而在古代“人是第一生产力”的背景下,稀少的人口对国家的稳定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人口稀少造成土地无人耕种,这势必导致农民负担过重;其次,没有足够的人口也就没有足够的后备力量,像这样的以掠夺别人的财富为目标的战争,巴国往往因为无法坚守胜利果实而被迫撤退,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巴人再英勇善战也无可奈何。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巴族是一个混合而成的新民族

早在巴族到来之前,清江地区就有多种少数民族存在。《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其属有濮、賨、苴、共、奴(卢)、獽、夷、蜒之蛮”。所以说巴国是在打败本地其他少数民族之后建立的,这样的由多个少数民族组成的新民族,族人之间必然会因为文化信仰、社会构成乃至通知与被统治产生不同的意见,当这些意见慢慢扩大化后就变成了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

《华阳国志》记载: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有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这很可能就是巴内部族之间的相互攻击而引起的巴内部战争。

巴的民族组织在外部压力下变得四分五裂,其结果是巴内部的众多部族以大姓为基础,各自为部落酋长,自立一方,已无严整一致的国家统治形式,国家也就名存实亡了。

三、逐利而行的外交行为埋下了巴国灭亡的伏笔

外交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像巴这样身处强国包围的小国,只有取得与强国之间的联盟,方可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

纵观春秋战国,对巴产生威胁的国家只有蜀、楚、秦。《左传》桓公九年(公元前703年)记载:巴想与邓国结好,请楚国批准,并且由楚国派人陪同前往。后被鄾人劫掠。最后,巴与楚伐鄾获胜。庄公十八年(公元前689年):“巴人叛楚而伐那处“,巴楚交恶。之后的历史巴与楚时而结盟,时而攻伐。这一状态一直延续到巴内部各部族崛起,巴政权分崩离析之后才结束。

而巴与蜀、秦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非和平的稳定,后者则是联盟的稳定。由于西周以后,巴不断地向西、南扩张,重庆地区被纳入了巴国的统治之下。蜀和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战争,为此史书上多说“巴与蜀仇”,“巴蜀世战争”。相比之下,巴与秦的关系则较为稳定,这主要是因为秦处巴的北部,巴在南方,由于秦岭的阻隔,两地之间的地理差异很大,秦地不适合巴人生存发展,秦也无法跨越秦岭把巴国消灭。秦为与楚抗衡,与巴结盟,同时巴与秦结盟也是能够保证自己与楚对抗的时候,无后顾之忧。因此,除了巴被楚击败成为楚的附庸以外,其余时间他们是保持联盟关系的。

巴一向以野蛮的掠夺为生存之道,逐利而行,而对本国所处环境与实力全然不做思考,只为生存和荣誉而战斗,使自己的力量毫不保留。为最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四、惨无人道的奴隶制违背了历史的潮流

春秋战国之际,巴,以及它西边的蜀的奴隶主阶级日益堕落腐化,滥用民力,横征暴敛,无恶不作。广大遭受沉重压迫的奴隶迫切要求人身解放。由于中原地区已经实现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新的封建制度对于腐朽的奴隶制度所显示的优越性,无疑要对巴蜀地区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足以使其内部产生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或反压迫斗争。

在内因和外因的各项条件都已基本成熟的情况下,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等各项历史的要求,正汇合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所以消除过去奴隶社会的割据的藩篱,建立起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使封建地主所有制得以在全国范围内顺利地发展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历史任务。因此,巴奴隶制国家的灭亡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五、兵家必争之地的位置使巴国的灭亡成为必然

前面已经提到,巴、楚、秦在灭掉庸国以后成了邻国,但由于战国后期巴的衰微,楚占领了巴的广大土地。巴地也沦为了楚蜀战争的场所。巴的地理位置缩小到只剩下川东北一隅之地了。但是巴仍然不失为进攻楚的最有利的地方。秦丞相司马错指出:“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向楚,楚地可得也。得蜀则楚(当时巴已衰微,地方很小,基本上成为了蜀的腹地。),楚亡则天下并矣。”这句话精辟的说明了巴在秦统一全国战争中的地理上的位置优势。秦为称霸的需要,势必要攻占巴地。因此,公元前316年,巴蜀之间发生战争,巴主动求救于秦,秦顺势灭掉巴蜀。

巴从建国到灭亡,战争贯穿了它的整个历史。然而社会绝对不是在战争中发展的,终究国家需要统一的,战争就必定要结束。巴的灭亡也只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强者生存,弱者终究要被淘汰。

刘子玉(1982-9),女,山东文登,职称:中级,学历: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物博物;刘辉(1986-1),男,山东文登,职称:中级,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文物博物

猜你喜欢

文登巴国巴人
赴文登,静享“陌上花开”
英勇善战的巴人
文登西洋参“红”了!
“参”得人心的文登西洋参
英勇善战的巴人
文登:给我三天,还你千年
巴人:一个不能忘却的文化战士
试论土家民族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