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岸同胞携手抗日的历史见证——记金华台湾义勇队纪念馆

2015-12-07林越华

大江南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友邦金华同胞

□林越华

(编辑 秦明)

在浙江金华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坐落着一处幽静的院落,就是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全国唯一的有关台湾人民有组织参加祖国大陆抗战的历史遗存。

1939年2月22日,台湾义勇队在金华酒坊巷18号(现84号)成立。酒巷坊84号,也成了两岸同胞共同抗战的见证者。为了铭记历史,金华市政府于2006年4月作出建立“台湾义勇队纪念馆”的决定,在原来的旧址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2006年10月20日,台湾义勇队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一层宅院,门口悬挂着蓝字木牌,牌上写着“台湾义勇队纪念馆”,落款是“马英九”。纪念馆建筑面积共140余平方米,分2个展厅,展出文物近百件,再现了当年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的战斗与生活。这些文物,多是从当年的老团员、老队员处收集而来的。外面院子里是创建者李友邦将军的铜像。

台湾义勇队是抗战时期台湾同胞,直接参加祖国抗战的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支抗日队伍。1939年2月22日,在中共浙江省委的指导帮助下,在闽浙两省政府的支持下,台湾义勇队及由其领导的台湾少年团在金华市区酒坊巷84号成立。其创建人是台籍抗日将领、黄埔二期学生李友邦将军(1906-1952)。义勇队及台湾少年团以“保卫祖国,解放台湾”为宗旨,活动范围遍及浙赣闽皖及广西、重庆等地,影响远及东南亚。

台湾义勇队成立后,发挥其特长,投身到抗日斗争中去。他们组织宣传队深入前线,用各种方式讲述亲身经历的亡国之痛,激励官兵奋勇杀敌,创办进步刊物《台湾先锋》,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利用队员大多懂日语的优势,翻译敌军文件、审讯俘虏、收听敌军广播、收集敌军情报;依托队员中许多人原是医生优势,先后在金华、兰溪、衢州和福建建阳建立了4所“台湾医院”,既到部队救护伤员,也给当地百姓看病,救治好许多伤病员;发挥军工特长,扩大军需生产,生产一些军火原料及战场急需的药品。

1942年5月,浙赣战役爆发,金华沦陷。台湾义勇队奉命南撤,于10月到了福建龙岩,在那里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最多时达到381人。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后,队员才分批从厦门回到台湾。1946年2月,台湾义勇队和少年团遭当局解散。在台湾上世纪50年代白色恐怖中,李友邦由于曾经积极参与两次国共合作,于1952年4月被当局以“匪谍叛乱”罪名杀害,年仅46岁。

2006年9月,台湾义勇队纪念馆被金华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9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台湾义勇队纪念馆暨台湾义勇队成立旧址也入选名录。台湾义勇队纪念馆是两岸同胞共同抵抗外来侵略的一个历史见证。许多台湾同胞到金华探亲或旅游,都会慕名到纪念馆来参观,来到这里感觉非常亲切,既了解了历史,又联络了两岸民众的感情。

猜你喜欢

友邦金华同胞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金华特色小吃
两岸同胞福建漳浦欢度“三月三”
银胡子爷爷的画
红气球请客
方庆云书法作品赏析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台半数“友邦”被“一带一路”吸引
理想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