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海淀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调查

2015-12-06邵鹏程

安全 2015年1期
关键词:海淀区场所公园

邵鹏程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1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国内外现状

我国作为全世界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地震、洪涝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的发生就一直制约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据统计表明,全球上世纪因为地震而死亡的人数在我国就有60万人。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进行和深入,这样的自然灾害会日益严重。所以,当发生灾害的时候,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躲避灾难,寻求应急避难场所。因此,避难成为人们在发生自然灾害时的第一选择。无疑,在这些方面都体现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重要性。城市的综合基础设施中也包含着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立和健全。

应急避难场所在我国的发展比较晚。从唐山大地震之后,才对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研究,但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近年来,城市自然灾害的频发才吸引了人们对于应急避难场所的注意。北京的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应急避难场所是我国于2003年建立的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由于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为了提高安全水平,北京新建了29所避难场所。随后的三年,《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应急体系发展规划》又提出,300所应急避难场所,将会在未来五年中建设完成。并且为了保障在突发事件下居民的疏散和避难。北京的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要达1500万平方米,并且要求大约可以可容纳600万人。

西方发达国家,充分利用资源,在体育场和公园等地建设了一系列的应急避难场所。通过调查可知,日本是全世界应急避难所方面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基本上达到了应急避难场所和居民区的同步建设,并且几乎所有的避难场所都能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灾难发生后,可根据应急避难所的标志,就近前往距离灾难最近的避难所进行避难。2005年,日本被台风“彩蝶”侵袭。居民在政府的指示下,在台风来临前,被井然有序的安排在当地的应急避难场所,因此,在这次灾害带来的伤亡被降到了最低。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印度尼西亚等,也较早的开展了对于应急避难场所的研究。

2 海淀区应急避难场所调查

2.1 海淀区应急避难场所现状

海淀区是北京下辖的一个区,位于北京城区西北部。全区面积430.8km2,南北长约30km,东西最宽处29km,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2.53%,人口约为328万。北京市海淀区有许多应急避难场所,学校的操场、公园绿地、小区广场等都可以作为应急避难场所。但本文选择了北京市海淀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七个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大型应急避难场所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分别是海淀公园、曙光防灾教育公园、马甸公园、阳光星期八公园、温泉公园、东升文体公园、长春健身园。通过人防部门调查,这七个应急避难场所的面积和容纳人数,见表1。

表1 海淀区七个大型应急避难场所

2.2 海淀区应急避难场所现场调查

通过对上述七个应急避难场所进行实地的调查,并拍摄有关图片,进而对海淀区应急避难场所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通过调查,总体上,北京市海淀区的应急避难场所的综合配置基本达到要求,但是个别也存在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较小,应急能力不足等问题。现场调查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实现情况主要考察应急避难场所的避难功能、防火减灾功能、救灾功能和灾后重建功能。

其中避难功能主要考察应急避难场所的避难地和应急生活设施。避难地包括紧急避难地短期避难地和长期避难地。应急生活设施包括应急帐篷、临时性住宅、应急供水、食品储备、医疗储备、卫生医疗、应急通道、应急标识。

防灾救灾功能主要考察应急避难场所的防火蓄水功能和消防救助功能。防火蓄水包括防火种植带、抗震性贮水槽、雨水回灌系统。消防救助包括防掉落、消防水槽、消防设备、应急照明。防灾是预防和应对主要的城市灾害,如火灾、地震洪涝灾害等。

救灾功能主要考察应急避难场所的医疗救护功能,包括救护场所和应急医疗救护场所。医疗救护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救护场所和应急医疗救护场所的完善。如果救护场所等条件不满足国家标准,那么可能在救灾时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进而延误救灾的进行。

通过先后现场调查,海淀公园、长春健身园温泉公园、阳光星期八公园、东升文体公园、马甸公园、曙光防灾教育公园。对海淀区这七个应急避难场所考察其避难功能、防火减灾功能、救灾功能。将这七个应急避难场所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在现场调查的过程中,将应急避难场所的实际功能与需求的功能一一比对,并且以表格的形式一一记录下来,见表2。

2.3 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能力分析

结合前文对应急避难场所应急能力的分析构造出北京市海淀区应急避难场所能力分析的指标体系模型。基于《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应急体系发展规划》,影响海淀区应急避难场所的一级指标因素有规划设计、硬件设施、环境因素、管理因素。这个一级指标因素下面又包括15个二级指标因素,如下图。

根据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的要求,确定这些指标的权重,并且建立判断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离开了傀儡后,就把傀儡重新扶起,自言自语的说着:“王九,好小子,你真干。你瞧,我说大爷会来,大爷不全来了吗?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瞧,你那脸,大姑娘样儿。你累了吗?怕热吗?(他一面说一面用衣角揩抹他自己的额角。)来,再来一趟,好劲头,咱们赶明儿还上南京国术会打擂台,给北方挣个大面子!”

表2 海淀区应急避难场所功能调查

图 避难场所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 对海淀区应急避难场所的未来规划建设的可行性建议

根据上文对北京市海淀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能力的模糊综合分析以及海淀区应急避难场所存在的问题,下面将从规划、建设、实施保障等方面,对海淀区应急避难场所未来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3.1 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策略

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会影响应急避难场所功能的发挥。就应急避难所的总体规划而言,曙光防灾教育公园和阳光星期八公园较为合理。从它们的规划中可以对以后应急避难所的建设起到以下启示的作用。

(1)避难场所位置选择。

城市避难场所位置选择要综合考虑城市设计、服务范围、道路交通、外围建设环境。城市设计是指城市总体的规划设计,每一个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都应严格参照城市的布局,确保足够的应急避难场所;服务范围指一个应急避难场所能提供避难的地域范围,它与该地区的面积以及人口密切相关;道路交通是外界与避难场所的联系纽带,居民的出入、救灾物资的运送都依靠交通,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灾民能够迅速到达避难场所;外围环境是指与避难场所毗邻的外部情况情况,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建筑物倒塌对避难场所的破坏,而且要避免在容易发生爆炸和污染的高危地区选择建设避难场所,更要便于疏散。

(2)避难场所功能选择。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应急避难场所应该由宜居性、急救性、支援性三个功能。宜居性是指避难场所可以迅速为避难民众及时提供医疗救护、物资储备、饮食饮水配给等基本维生设施,这对于应急避难起到关键作用;急救性是指避难场所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对灾难中受伤的民众提供紧急医疗救援,急救性避难场所应该具有较为完善的医疗设施、医疗队伍和环境,城市避难场所更要考虑尽量选择离医院距离较近的区域;支援性是指避难场所是指在灾难发生后可以作为指挥中心,及时为受灾民众提供救援支持。

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要充分利用本地区已有的基础性公共设施如医院、体育场馆、学校、公园等,这些公共设施在受灾时经过简单改造就可以辟为避难场所,达到平灾结合的目的,既可以有效利用城市有效的资源,又可以避免因为重复建设而造成的浪费。亦可以在城市中合理设置的防灾主题公园,既可以作为防灾知识教育基地,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作为应急避难场所。

3.2 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策略

针对目前海淀区应急避难所在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的建设策略以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综合应急能力。

(1)避难场所出入口设置。

合理布局出入口,可以提高避难行动的效率,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同时,避难场所可以设置多个出入口,把民众避难活动、救援活动、物资运送活动分开进行。

(2)场所内道路系统设置。

在灾难发生时,应急避难场所内道路系统根据用途不同可以划分为避难道路、救援道路、物资运送道路。

(3)避难生命线系统设置。

生命线系统一般指保障民众基本生存的供给系统。在避难场所内,必须采取相关有效措施,保障民众基本生存,提供基本生存物资避灾,以确保避难者生活的正常进行。

(4)场所内物资仓储设置。

建设避难场所时,应设有应急物资仓库或仓储室。紧急物资仓库应该安置在比较安全、交通便利的地方,也可以在地下储备。

[1]周长兴.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周晓猛,刘茂,王阳.紧急避难场所优化布局理论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S1):118-121

[3]李刚,马东辉,苏经宇,王玲.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方法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32(10): 901-907

[4]王锐,白玲,马德涛,公茂玉.城市人口疏散网络中路线选择的最优化分析[J].测绘科学,2010,35(9):149-151

[5]杨培峰,尹贵.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总体规划方法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8,(9):81-92

[6]王薇.城市防灾空间规划研究及实践[D].长沙:中南大学,2007

[7]费文君.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

[8]梁振民,秦趣,于进勇.地震避难空间在我国发展的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11520-11521

[9]张丽梅,徐倩音,吴志良.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人均用地指标取值研究[J].城市规划,2005,(3):30-32

[10]林晨,许彦曦,佟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J].规划师,2007,(2):58-60

[11]苏幼坡,刘天适,刘瑞兴.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研究进展[J].世界地震工程,2003,19(2):151-155

猜你喜欢

海淀区场所公园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在公园里玩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飞吧!少年
远离不良场所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