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温活性污泥EPS 特性及其对污泥沉降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2015-12-06张海罡边德军艾胜书万立国

关键词:曝气池活性污泥反应器

张海罡,边德军,2,艾胜书,2,万立国,2,田 曦,2,蓝 君

(1.长春工程学院,长春130012;2.吉林省城市污水处理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12)

0 引言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主体工艺为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其中活性污泥处理技术较为成熟,具备处理效果好,设备要求低并被广泛应用[1]。但在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冰冻期长达3~6个月,最低气温可达到-30℃,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东北地区城市污水水温最低时可达4~7℃,寒冷的气候对于污水的生物处理极为不利[2]。低温对微生物生长和活性,酶促反应都有较大的影响,并且通常还伴随着污泥膨胀,改变了活性污泥特性,其中胞外聚合物(EPS)也是受低温影响较大的污泥特性之一。

胞外聚合物(EPS)的化学组成成分主要有多糖、蛋白质、核酸以及腐殖质,其中多糖和蛋白质两者含量占EPS总量的绝大部分,比例高达80%以上[3]。污泥的沉降性能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颗粒大小、颗粒疏水性、表面面积等,这些性质都与EPS有关[4]。有关研究表明当EPS中多糖成分多时,不利于污泥沉降,而当EPS中蛋白质成分多时则有利于沉降[5]。

本研究以长春市某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出水作为原水,以其曝气池中的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模拟曝气池的运行,研究其在15~3℃低温条件下胞外聚合物(EPS)含量的变化,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EPS中多糖的含量和污泥的SVI,初步探索EPS及其组分多糖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装置

本实验采用有机玻璃板作为材料,制作模拟的曝气池和沉淀池,其有效容积均为56L,采用穿孔管曝气并通过转子流量计控制曝气。原水由进水泵打入模拟曝气池中,出水经沉淀池排出,沉淀池中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打回到模拟曝气池的前段。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反应器装置示意图

1.2 反应器的运行

1.2.1 运行温度

本试验的反应器置于恒温房中,通过制冷机以及温度检测仪调节恒温房内的温度并使其恒定,从而达到控制反应器温度恒定的目的。本试验反应器运行为连续运行模式,从15~3℃不间断运行,每个温度运行2周为1个阶段,每个阶段下降2℃,具体内容见表1。

1.2.2 运行参数

本模拟试验运行参数见表2。

表1 温度控制与时间的关系

表2 反应器运行参数

1.3 试验方法

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提取方法参考国内外学者对EPS提取的研究成果[6-8],并结合本实验室研究条件制定。

将原污泥样从反应器中取出,通过注射器和磁力搅拌器均匀地将污泥定量注入比色管中,再将其放入水浴箱中水浴2h,水浴温度为恒定80℃。水浴后将泥样倒入离心管中,用离心机以9 000rpm,离心15min,离心后将上清液通过40nm的滤膜和抽滤装置进行过滤,得到的液体就是提取好的EPS原液。

测量EPS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为考马斯亮蓝法。

测量EPS中多糖含量的方法为蒽酮比色法。

2 实验结果

2.1 EPS的含量变化

经试运行调试后,反应器处于稳定运行阶段。本研究以温度变化为唯一影响因素,对不同温度下各个阶段的活性污泥EPS进行了研究,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通过对图2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到各温度稳定阶段的污泥EPS含量随温度变化的平均值,如图3所示,变化率见表1。

图3 污泥EPS含量与温度变化关系

由各温度下反应器内污泥EPS含量值可知:反应器内温度为15℃时,污泥EPS平均含量为81.78mg/gMVSS,温度下降到13℃后,污泥EPS平均含量为81.36mg/gMVSS,EPS含量下降了0.5%,降低幅度很小。在11℃时,污泥EPS平均含量为68.41mg/gMVSS,污泥EPS含量下降了15.92%。在9℃时,污泥EPS平均含量为77.04mg/gMVSS,污泥EPS含量上升了12.62%。污泥EPS含量在7℃、5℃、和3℃时分别为73.22、69.78、69.80mg/gMVSS,污泥EPS含量在7℃和5℃时分别依次降低了4.96%和4.70%,在3℃时污泥EPS含量相较于5℃上升了0.03%,上升幅度极小。

2.2 EPS中多糖的含量变化

检测污泥EPS含量的同时也得到了EPS中多糖的含量,其随温度降低的变化如图4所示。

通过对图4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到各温度稳定阶段的污泥EPS中多糖含量随温度变化的平均值,如图5所示,变化率见表2。

图4 系统低温运行期反应器内污泥EPS中多糖含量变化情况

图5 污泥EPS中多糖含量与温度变化关系

由各温度下反应器内污泥EPS中多糖含量值可知:温度为15℃时污泥EPS中多糖的含量为24.99mg/gMVSS。温度为13℃时,污泥EPS中多糖的含量为28.15mg/gMVSS,上升了12.65%。当温度下降到11℃时,污泥EPS中多糖的含量为30.24mg/gMVSS,上升了7.42%。温度再次下降,到9℃时,污泥EPS中多糖的含量为29.76mg/gMVSS,下降了1.59%。当温度为7℃、5℃和3℃时,EPS中多糖的含量分别为31.49、33.18和36.46mg/gMVSS,分别较上一阶段污泥EPS中多糖的含量上升了5.81%、5.37%和9.89%。

2.3 污泥体积指数(SVI)的变化

通过检测不同温度下的SVI,得到了SVI随温度降低的变化情况,如图6所示。

图6 系统低温运行期反应器内污泥SVI变化情况

通过对图6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到各温度稳定阶段的SVI随温度变化的平均值,如图7所示。

图7 污泥SVI与温度变化关系

由各温度下SVI的平均值可知:温度在15℃时,SVI平均值为134.26(mL/g)。温度在13℃时,SVI平均值为115.45(mL/g),下降了14.01%。当温度一次下降到11℃、9℃、7℃、5℃、和3℃时,SVI平均值分别为189.03、215.95、230.01、276.85和280.73(mL/g),相较于每个温度的上一阶段依次上升了63.73%、14.24%、6.51%、20.36%和1.40%。

3 数据分析

反应器内的温度从15℃开始,每个阶段降低2℃,直至3℃,污泥EPS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3℃到11℃再到9℃,污泥EPS含量出现了先降低再上升的情况。当温度为11℃时,通过微生物镜检看到活性污泥中丝状菌开始大量出现,但是并没发生污泥膨胀,在温度为9℃时污泥发生了膨胀,由此可知在11℃时,污泥中丝状菌大量繁殖,污泥中微生物的优势种群发生了变化,因此对EPS含量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在9℃时污泥发生膨胀,相较于11℃时微生物种群又进入了较为稳定的阶段,污泥EPS含量上升了12.62%,但9℃的污泥EPS含量相较于13℃的污泥EPS含量还是下降了5.31%。从9℃开始,污泥膨胀一直存在,污泥中EPS的含量也持续下降,从15~3℃,污泥中EPS含量最高为81.78mg/gMVSS,最低时为 69.78mg/gMVSS,下降了14.67%。

污泥EPS中多糖的含量随温度降低总体呈上升趋势,在9℃时,污泥EPS中多糖含量较11℃略有下降,此时正是污泥开始膨胀的阶段,对EPS中多糖含量有一定影响,之后随着温度持续降低,EPS中多糖的含量持续上升。最高时的多糖含量高达36.46mg/gMVSS,相较于最低时的 24.99mg/gMVSS上升了45.90%。

污泥SVI随温度下降呈上升趋势。在15℃和13℃阶段,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SVI都在150mL/g以下。当污泥在11℃时发生了污泥膨胀,污泥的沉降性能变差,SVI随即上升到了189.03mL/g,之后随着温度继续下降,污泥SVI越来越大,沉降性能越来越差,最高SVI相较于最低SVI上升幅度高达143.16%。

污泥EPS的含量随温度下降而下降,其中多糖含量随温度下降而上升,EPS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就是蛋白质和多糖,因此蛋白质含量也随温度下降而减少且占的组分更大。EPS中蛋白质成分多时有利于污泥沉降,反之则不利于污泥沉降。有关研究表明,LB-EPS的数量的增加对应着污泥体积指数(SVI)的升高与区域沉降速率的降低,LB-EPS中起作用的正是多糖,因此EPS中多糖含量的上升也不利于污泥沉降。

4 结语

本研究表明,在15℃以下低温条件运行中,活性污泥中EPS的含量随着温度下降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14.67%。而EPS中多糖含量则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高达45.90%,EPS含量变化和EPS中多糖含量变化成反比关系。在低温条件下,污泥膨胀现象对污泥中EPS的变化有一定影响,当污泥刚发生膨胀时污泥中EPS含量变化会与总体变化趋势相反,其中多糖含量的变化也是如此。污泥的沉降性能受EPS中多糖含量变高以及蛋白质含量变低的影响,随温度降低而变差。

[1]钱程,任丽波,姚瑶.寒冷地区冬季低温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5):84-86.

[2]王燕妮.低温污水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技术中试试验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3]Flemming H C,Wingender J.Relevance of microbial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s)-Part I:Structural and ecological aspects[J].Water Sci Technol,2001,43(6):1-8.

[4]杨超,杨海英,黄新颖,等.胞外聚合物(EPS)对市政污泥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4,41(277):135-136.

[5]Liao B Q,Allen D G,Droppo I G,et al.Surface Properties of sludge and their role in bioflocculation and settleability[J].Water Res.,2001,35(2):339-350.

[6]Houghton J I,Stephenson T.Effect of influent organic content on digested sludge extracellular polymer content and dewaterability[J].Water Research,2002,36:3620-3628.

[7]王红武,李晓岩,赵庆祥.活性污泥的表面特性与其沉降脱水性能的关系[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6):766-769.

[8]刘翔.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胞外聚合物性质及其对污泥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曝气池活性污泥反应器
曝气池污泥发黑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IC厌氧反应器+A/O工艺在黄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EGSB反应器处理阿维菌素废水
活性污泥系统ASM2d模型的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污水活性污泥处理过程的溶解氧增益调度控制
上旋流厌氧反应器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螺旋曝气特性与流场分析
污水处理厂曝气池运行管理常见问题处理探讨
平推流管式连续反应器合成耐热ABS树脂的研究
三级推流式表面曝气改为鼓风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