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头贝雕
——海洋文化的瑰宝

2015-12-06撰文沈婷婷摄影思源

海洋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螺钿洞头画屏

撰文/沈婷婷 摄影/思源

洞头贝雕
——海洋文化的瑰宝

撰文/沈婷婷 摄影/思源

远在山顶洞人时期,贝壳就被人类穿成串链作为装饰。商代到秦代,人们曾长期使用一种贝类作为货币使用。汉代以后,民间的手工艺者根据贝壳的色泽,雕琢成各种图案,镶嵌在铜器、镜子、屏风和桌椅上作装饰。宋、元前后,民间开始流行螺钿镶嵌和贝贴等工艺。品种有各种人物、动物、花卉、挂屏等陈设品和各种文具、烟具、台灯等生活用品。色彩富丽,形状奇异,自然美观。

洞头岛的海岸线曲折蜿蜒,盛产各种贝类,贝壳自然也就多。经过波涛长时间的冲刷洗涤,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贝壳更显得玲珑剔透,晶莹喜人。海边人把小一点的贝壳穿成串,挂在颈项或手腕,作装饰品;把大螺壳的外延取下制成钩,悬吊蚊帐,作为日用品;对形状特异的螺贝,则置放案头,作摆件。小孩满月时,家人习惯为他们挂上榧螺,这种俗名“长寿螺”的挂件,意在祈福祛祸;逢年过节,尤其是农历“七月七”中国“情人节”,女孩佩戴悬挂贝串的更为普遍。这种对贝壳自然形态的利用和初步加工,是贝雕工艺的发端,算起来,在洞头至少有100多年历史了。

20世纪50年代初,洞头群岛获得新生,岛上百业初兴,民间艺术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兴盛。在一批独具海洋特色的民间器乐曲、民间舞蹈赴浙江、山西、北京演出并获奖的鼓舞下,民间艺人发掘海洋传统工艺,对原材料丰富的贝壳动起了脑筋:在贝串的基础上,尝试着把多个贝壳组合粘叠,按照新的艺术构思,粘叠成油灯座、蜡烛台等日用品,雕塑成山水、动物等工艺摆件,成为新颖的室内装饰品。60年代,洞头第二轻工业系统下属服装社的工人创办了贝雕工坊,聘请民间艺人做技师,开始批量生产贝堆工艺品,推向市场。贝堆技艺的出现,使洞头贝雕工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70年,洞头成立了贝雕工艺厂。技术人员和工人大胆创新,通力合作,经过多年努力,陆续开发生产了系列贝雕产品:有置放和悬挂类的贝雕画屏;有手链、耳环、贝珠类的贝雕首饰;有用于家具装饰的平嵌贝雕件等等。这些造型别致、色泽自然、海洋韵味浓郁的贝雕工艺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很快行销国内市场,并远销东南亚和西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洞头一些执著于贝雕工艺创作的民间艺人,吸收了木雕、石雕等姐妹雕刻艺术的长处,创作了一批贝类圆雕的艺术品。这些作品突破了原来贝雕画屏依附于底板、外框的局限,着眼于贝壳的整体造型,以透、镂等创作手法,精雕细刻,呈现立体形、全方位的艺术美,受到行家和消费者的推崇,并屡屡在全国、省市展览中获奖。

比之贝堆工艺品,贝雕画屏的创作技法和生产工艺更为复杂。光是图纸,就分设计总图、白描组合图、贴料分解图多种。而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的生产加工,则需在贝壳原料选定后,先经砂轮割磨打粗坯,再进行面块粗雕,继之以线刻、点刻、劈刻等多种技法精凿,还需经过水磨和细砂纸细磨,才能进入抛光、上色等工序。最后按照设计总图,把精心制作的一片片贝雕块面,组装粘搭在事先加工上色的底板上,四周配上以红木等名贵木料制成的外框,再蒙上玻璃。这种贝雕挂屏如画作,色彩艳丽;似雕塑,立体感强;尺寸可大可小,摆法可立可挂,令人感觉新颖别致。

70年代后期,贝雕工艺在文艺春风中复苏。洞头贝雕工艺厂领导班子重新配备,一些跳槽了的技术骨干回归车间,生产重又恢复。新设计出的大型贝雕画屏《玉人秋风》、《春湖钓趣》在广交会亮相,获得大批订单,以后陆续推出的贝雕山水画屏、贝雕首饰盒等,年产值都在百万元以上。这一业绩,在上世纪80年代的海岛小县,是十分骄人的。贝雕业鼎盛时期,厂里的技术骨干和生产人员达200余人。当时洞头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洞头三件宝:貂皮、贝雕和玛瑙。”可见贝雕工艺生产一度曾是洞头海岛经济的一个亮点。

洞头贝雕工艺品通过上海进出口公司,远销东南亚和西欧,广受好评。时逢第24届奥运会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召开,马德里的餐饮住宿等服务业抓住商机装修迎客,洞头的贝雕画屏成了抢手货,贝雕厂一下子接到了价值800万人民币的订单。30多个品种的3200多件贝雕画屏,装了40个集装箱,远渡重洋为奥运添彩。这批工艺品中,最大的一幅,宽1.2米、长7米,堪称当时的贝雕之最。

1993年后,受到名贵贝壳原料日渐稀缺、不断涨价、工厂流动资金短缺,以及人才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贝雕生产出现滑坡。此后,贝雕工艺厂改制,工人大多另谋出路,部分贝雕艺人自行办厂,自主营销。近10年间,他们陆续开发了使用于家具的倒模平嵌贝雕,应用于领带夹、衬衫袖扣、高档钢笔的日用贝雕精品,生产少量贝雕画屏和小型贝雕旅游纪念品,但其生产规模、品种式样、销售总量,都无法与鼎盛时期相提并论。

如今在洞头县,从事贝雕工艺的作坊已寥寥无几,留意县城街上经营贝壳的店铺,出售的也只是贝串、贝堆一类的小工艺品,那美轮美奂的贝雕画屏已是凤毛麟角。谈到贝雕萎缩的原因,洞头几个贝雕艺人的看法大致相同:人才缺档是关键所在。贝雕受材质所限,雕刻的难度大,技艺掌握不易,经济收益也不高,现在的年轻人面对的是精彩的市场经济,很少有人愿意学习这门技艺。坚持下来的少数几家贝雕作坊,只靠老艺人支撑着,加上规模小、资金缺、设备差,难以为继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近年来,在全国性的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呼吁声中,洞头县政府十分关注本地这一独具海洋特色的民间工艺。洞头县东海贝雕工艺品有限公司在原洞头贝雕厂的基础上,通过重组另外几家螺钿加工企业合并成立。公司的贝雕生产技艺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公司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

公司主营的贝雕挂画和螺钿漆器都是可以传世的不二宝贝。技工师精选新西兰鲍鱼贝、白蝶贝、夜光螺等贝壳原材料,将其雕刻成花鸟、动物等图案,再一点点切割出来。经过十几道工序方能完成一幅贝雕作品。目前此工艺被列入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国只有四五家贝雕厂还有少量生产。因为每个贝壳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贝雕作品都是独一无二。再加上是全手工制作,每月产量也只有近百个,因此贝雕作品的收藏价值极高。

螺钿漆器是把螺贝制成0.5毫米以下的薄片,并切割成点、丝、片等各种不同形状。一点一点地镶嵌在黑色或者深色的底材上,层层上漆,层层打磨,在光线下能产生绚丽奇幻的艺术效果,是漆器中的精品,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东海贝雕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收藏螺钿漆器最多的民间博物馆,也是目前国内少数能制作此工艺的厂家之一。洞头人民将古老工艺与现代审美结合,力求工艺性与实用性完美统一,将贝雕螺钿这个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工艺发扬光大。

(责编:金希)

猜你喜欢

螺钿洞头画屏
螺钿镶嵌工艺概述
分析漆器中的螺钿镶嵌
洞头:三无村变身“桃花源”
蒲美合作品选
花梨木嵌螺钿玉石人物图顶竖柜
游漓江
温州洞头发出“干部召回令”
到皖南
观海有感
“意外”的插曲撞击出数学思维“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