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做好基层文化宣传工作
2015-12-06周宁
周 宁
(沭阳县文化馆 江苏 沭阳 223600)
利用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做好基层文化宣传工作
周 宁
(沭阳县文化馆 江苏 沭阳 223600)
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拥有183万人口,是全省人口最多、陆域面积最大的县份,素有“虞姬故里、花木之乡”美誉。充分发掘各种本土文化资源和力量,坚持“三贴近”原则,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辟群众便于接受的渠道,搭建群众乐于参与的宣传思想工作平台。
一、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宣传工作形式
对县级文化部门来说,充分发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以境内丰富的“民俗文化、虞姬文化、花卉文化和生态文化”为依托,使主题教育浓墨重彩,文化建设有声有色。
(一)城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2010年以来,以虞姬生态园和市民广场为主阵地,组织了“欢乐广场”、送电影进社区等系列文化活动350多次,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以“沭阳人写、沭阳人唱、写沭阳人、唱沭阳事”为主题的“花乡歌会”至今已举办7届,成为靓丽的群众文化品牌。
(二)学校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沭阳县东关小学“长荣少儿京剧团”4次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和平杯”京剧票友大赛,分获金银铜奖,先后荣获第二届深圳少儿艺术节金奖和2次央视少儿春晚节目金奖,参加了省委团拜会、省梅花节等大型文艺演出,央视戏曲频道“过把瘾”栏目专门为该团录制了专场晚会;积极开展“淮海戏进校园”活动,城区各学校已将淮海戏纳入学校教学内容。
(三)农村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大力实施“三下乡”和“文化三送”工程,各乡镇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利用文化站小戏台等阵地,组织演出小戏、小品演出,群众还自发成立了“六塘春”民间艺术团等5个农民业余剧团,累计演出190余场,推动了农村自办文化的发展。
(四)重磅打造民俗文化
沭阳县将非遗保护工作纳入财政预算,拨付专款用于非遗项目的调查,珍贵资料实物汇集,队伍培训和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将建成《工鼓锣传习所》、《剪纸传习所》等,重点打造《虞姬传说》传习所。工鼓锣传习所已完成室内效果图设计工作,准备开工建设,《虞姬传说》传习所完成了改造方案,正在收集虞姬传说的相关资料。
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深化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内涵
(一)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立足点
为唱响科学发展主旋律,沭阳县文化激发建设斗志为主题,结合和谐文化、民间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积极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打造虞姬文化品牌,着力唱红花卉、民俗、生态文化。重点打造“中国沭阳花木节”和“沭阳虞姬文化节”、“沭阳生态旅游节”等,把特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生动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助推沭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以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为重要载体
沭阳坚持在抓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等传统内容的基础上,把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与政治性、思想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组织当地文学爱好者开展主题征文活动等,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创作平台。将艺术的舞台设在了社区街头、文化搬进了村社文化大院,为广大群众送上了一份份宝贵的精神食粮;把“三下乡”变成“常下乡”、“多下乡”,为基层群众“送理论、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送法律”。
(三)以创新机制、推动发展作为突破口
机制创新是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发展的活水源泉。在这方面沭阳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成功的的实践。活动年年有不同的主题、内容和形式,实行城乡联动、片区组合、行业地区互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活动方式,将舞台艺术、街头文艺、广场文化、农家大院文化、场馆展演、电影、电视、广播、传媒等各种文化手段综合运用,串起熠熠生辉的“沭阳文化”珠玑,形成一条魅力四射的文化活动链。2012年春节前后,沭阳文化吸引新华社、半月谈等媒体记者的眼球,基层文化活动被争相报道。
三、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增强基层文化宣传工作实效
实效性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生命力所在。近年来,沭阳本土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利用和整合,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探索,在改进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一)有力提升了沭阳知名度和美誉度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省、市各级各类媒体多次对沭阳文化活动进行专题宣传推介“虞姬文化、花卉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成为沭阳对外宣传日益响亮的四张“名片”。特色文化的大力宣传,对外树立了形象,打造了品牌,营造了氛围;对内进一步突出了中心,凝聚了力量,鼓舞了士气,坚定了信心,有效引导和激励广大文化界人士积极投身建设主战场。
(二)结成了丰硕的本土精神文化产品
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为繁荣沭阳文化阵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入挖掘和弘扬本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剧目生产,每年都设立了50万元文艺创作基金,采取专项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扶持剧目创作,由我县作者创作的淮海戏《月牙楼》、《牡丹情》、《孙明芝》,小戏小品“人情债”、“姑嫂剪花”、“两把刀”等多次在省内获奖,《孙明芝》还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少儿舞蹈“海那边”荣获了省“五星”工程奖。县淮海剧团《金水河》有力地推动了我县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也培养造就了一批文艺新人。
(三)“历史沭阳”建设深入推进
如今,在万匹乡文化站新建的万北文化遗址展陈馆,详细记录了万北村从新石器到商代之前的岁月,成为人们了解万北村前世今生的重要古文化景点。在我县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就有21处,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9处。近年来,古城墙、逍遥厅、宿沭海抗日中学纪念塔、吴岺生烈士墓等文物修缮后焕然一新,现已成为人们参观休闲和凭吊的好去处。在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中,位于新河镇和颜集镇交界的沭阳古栗林入选全省“十大新发现”,目前我们正在对该项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栗林如今已被开发成全省魅力乡村旅游景点,古栗林所在地的周圈村荣获了“中国十大魅力乡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