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的战略思考
2015-12-06秦惠莉
文/秦惠莉
绿色转型的战略思考
文/秦惠莉
发展绿色的城市,必须注意经济系统小于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小于生态系统,而不是倒过来;必须先圈定不能发展的地方是什么,然后再进行适当的经济性开发。
中国当前的城市化是沿着生态足迹增大的传统路径演进的,而微观技术上的进步并不一定能有效地促使城市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有新意的战略思考和对策建议。
绿色转型需要区分不同城市类型
如果说传统的城市发展采取的是物质规模与空间无限扩张的发展战略的话,那么城市绿色转型就是要实现物质规模与空间有节制的城市发展模式。由于不同的城市生态发展绩效有不同的产生原因,因此可以有两种城市绿色转型战略,即基于生态优化的模式和基于理性增长的模式。
生态优化的模式,是指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进一步的发展要求资源环境消耗与经济社会增长绝对脱钩。该模式的特征是提高服务效率,有效利用存量满足增长的福利需求。流量只是为了补充存量的折旧。
理性增长的模式,是指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该模式的特征是提高技术效率,在大幅度利用自然资本流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规模扩张的同时,要求资源环境消耗与经济社会增长相对地脱钩。
生态优化模式适用于中国东部以及相关的优化开发地区的城市转型。理性增长模式适用于中国中西部以及相关的重点开发地区。当然,在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下,无论什么模式都要避免走城市无限扩张的老路。
绿色转型需要强调城市系统创新
系统的城市绿色创新要注意两个方面:发展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的各种技术创新;政府有促进绿色转型的制度创新。
中国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要大幅度提高资源生产率,必须更多地关注产品替代和系统创新这两种结构性的改进方式。与此同时,要从政府管理层面解决城市绿色转型中资源消耗的规模问题,通过总量上的控制减少和消除反弹效应的影响。
绿色转型需要发展广义服务经济
中国城市转型不仅应该发展基于人工劳动的服务经济(狭义的第三产业),而且应该发展基于物质产品的服务经济以及基于生态功能的服务经济。其中,经济增长提供基于物质产品的服务,社会福利提供基于人工劳动的服务,自然保护提供基于生态功能的服务。当一个城市能够获得来自人力、产品、自然等的足够的服务时,这个城市的生活品质与发展质量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