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2015-12-06佟明增
文/佟明增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宴请过华侨领袖陈嘉庚。两顿饭产生的政治效果,足以说明什么是“人心”,什么是“最大的政治”。
1940年春天,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带着南洋华侨的殷殷嘱托,率团回到祖国慰问抗日军民。蒋介石对陈嘉庚一行十分重视,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国民政府成立了由20多个党政军重要部门组成的“欢迎委员会”。尽管当时财政拮据,但“欢迎委员会”仅宴请一项费用就高达8万元。
陈嘉庚在重庆的两个多月里,每天被迫在觥筹交错中疲于应付。但不管什么样的山珍海味,他都难以下咽,因为他知道,大敌当前的中国最需要的就是钱和物资。“前方吃紧”与“后方紧吃”的鲜明对比,让陈嘉庚备感痛苦和窒息。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国民党的《中央日报》上连续三天刊登罢宴声明,大声疾呼:“在此抗战中艰难困苦时期,望政府及民众实践节约,切勿消耗物力!”
面对国民党的奢靡和颓废,陈嘉庚决心奔赴“传说”中的延安,看一看那里的党心和民心。1940年6月1日晚上,毛泽东在自己的窑洞外面宴请了风尘仆仆赶到的陈嘉庚。毛泽东用的饭桌,其实就是一个小方桌上面搭着的大桌面,桌面上铺了几张旧报纸。毛泽东与客人吃的是自家菜园里种的大白菜和豆角,最讲究的一道“佳肴”是每人一碗鸡汤。毛泽东解释说,我们实在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招待客人,这碗鸡汤还是邻居大娘家里唯一的一只鸡,正下着蛋呢。她听说我贵客临门,悄悄宰了送来的。陈嘉庚听罢,差点落了泪。这个山沟里的质朴廉洁的共产党,这种水乳交融的官民关系,这种饱满昂扬的精神状态,立即震撼了陈嘉庚的灵魂。“如拨云雾见青天”“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这就是陈嘉庚在延安看到的“民心”,感悟到的“最大的政治”。
蒋介石用重金宴请陈嘉庚,毛泽东借邻居大娘一只老母鸡款待陈嘉庚,这一奢一俭中有民心。中国共产党正是拥有了这样的民心,人民解放军才能以60万大胜国民党军的80万,取得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对此,斯大林连连赞叹:“奇迹,真是奇迹!”其实,真正的“奇迹”是人民群众自发组成的500万支前大军的磅礴力量。这500万推着独轮车的支前群众,演绎了一幅人类历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民心画卷”,这不得不让那些在山东作战的国民党将领再三哀叹:“山东尽是老八路!”
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权、一个政党兴衰成败的核心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我们的使命越艰巨,就越需要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去干事创业。”习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治国理政的历史真谛和深层镜鉴。“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去干事创业”,首先就要凝聚所有人之心。所有人之心,即是人心、民心。人心是力量,民心是战场和阵地。为党守住民心阵地,就是为党凝聚前行的力量。在这个问题上,党员干部要始终做一个民心阵地的坚守者,而不是一个旁观者和弃守者。
做一个民心阵地的坚守者,就要以百姓之心为心。“百姓之心”是什么?就是平常之心、淡泊之心,就是对柴米油盐的需求之心,就是对衣食住行的期待之心,更是对是非善恶的亲近之心、明辨之心、抛弃之心。懂得了百姓之心,也就懂得了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什么,也就懂得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真谛在哪里。
做一个民心阵地的坚守者,就要彻底弄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当年上海解放的时候,民族资本家荣毅仁看到大街上一排排和衣而睡的解放军战士,不禁发出“国民党再也回不来”的感慨。这种感慨,道出了共产党为了谁、共产党依靠谁、共产党是谁的立场问题和宗旨问题。今天,我们深化作风建设新常态,进一步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本质上就是一场坚守民心阵地的作风之战和巩固民心阵地的执政之战。因此,扎根人民土壤、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诉求、造福人民期盼,永远是共产党人为党守住民心阵地的全部要义,也永远是共产党人须臾不能忘记的最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