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为何对雾霾集体失声
2015-12-06波波夫
波波夫
最爱做预测的经济学家们,在雾霾问题上集体失声了。虽然经济学家们的预测历来靠不住,但起码聊胜于无。
遗憾的是,主流经济学们既没有人预测到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后,雾霾作为中国经济最大变量的出现,同样也没有给出最擅长的事后诸葛亮式的分析——PM2.5、PM10 里的那些小颗粒究竟来自何方:河北农民集体烧秸秆?小汽车尾气排放?钢铁化工排放?很遗憾,至今没能检索到一篇稍微系统点的有关雾霾的经济学分析报告。
经济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还是人口结构、发展模式转型、互联网+,对了,还有当下最热门的供应侧改革,但却少有人对我们呼吸的空气——这个最为重要的公共产品所出现的供给问题给予科学上的关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之上,但如果这个理性人成了病人,基于之上的各种分析其实都没有意义。
2015 年是最近十年中国经济的低谷。近日,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发布那份致全体员工公开信,语调低沉、用情节制,不仅坦白了钢铁行业病入膏肓,同时泄露了当前整个中国传统行业的大底。很快,日照钢铁在官网发布了一条声明,称上述公开信发布于2008 年,而非当下。但是重化工业的衰败却已成定局:从宏观指标看,今年前十个月产电、用电量持续回落,全国钢铁减产2300 万吨,相当于少了一个宝钢,水泥行业减产一亿吨,比美国全年的用量都多。
昔日污染大户减产,排污减少,但雾霾依旧严重。
幸运的是主流经济学家之外仍有良知。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以及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联合研究比较了中国中部的淮河南北的居民寿命后发现,在淮河以北,政府免费发放煤炭用于冬季取暖,造成这些地区与南方相比空气污染程度较高,导致淮河北岸比南岸居民的人均寿命少了5 年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在近日刊登了这一研究成果。但是这一研究是否可以推而广之到整个中国北方地区,其实仍有商榷余地,特别是考虑到集中供暖的历史远远长于雾霾的历史。同时,这项研究对于中国南方的雾霾缺乏解释性。
相比之下还是理工男似乎更靠谱。气象学家声称找了元凶——厄尔尼诺现象。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王会军在其主笔的《我国霾污染及气候变化的影响》的报告中称,东亚冬季风减弱、副热带西太平洋海温负异常、北极秋季海冰减少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2015 年华北地区或东部地区的霾发生频数和严重程度。但是,这一解释无法让人满意。最近三十年,厄尔尼诺现象基本上每三到五年就会发生一次,但并非每一次都引发了雾霾。
更早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尝试发布了他们对于关雾霾成因的量化分析报告——在北京2013 年1 月霾天期间,烹饪油烟对PM2.5的“贡献率”高达13%,相当于“北京地面扬尘”+“工业排放”占比的总和。这份报告出来之后被骂惨了。在失去了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后,如果还要剥夺品尝美食的权利那就太残忍了。然后,作为生活在雾霾中的普罗大众,就再也没有看到一篇像样的量化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