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干部始终有如履薄冰的警觉

2015-12-06廖吉轩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19期
关键词:剖析辽宁省辽宁

文/廖吉轩

“ 张立洲我认识, 原来和我一栋楼办公。” “ 看完后十分震惊。史联文的那些风险点,我天天都碰到。”……辽宁省一些厅局级领导干部在接受采访时,对前不久接受的警示教育仍然念念不忘,唏嘘不已。

“这些腐败案件,让人既惋惜又痛恨,有很多教训值得总结。”辽宁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林铎明确提出了“一案一剖析,将案例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和治本资源,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的要求。

警示教育如何触及灵魂,又怎样避免“出了会场,酒杯一端就什么都忘了”的现象?辽宁省纪委的实践,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

一封特殊的信

不久前,辽阳市委书记王正谱收到了一封来自省纪委的信。

王正谱很诧异,但打开信后,又觉得理所应当。

信的标题是“关于向省管领导干部推荐案例剖析材料加强警示教育的信”,后面附着《“一把手”成为“一霸手”的悲剧——辽宁广播电视台原台长史联文案件剖析》。

“当了台长以后,我身边希望通过我的权力寻求利益的人也多了,在这些人的吹捧和央求下,我和他们就逐渐形成利益共同体,我的胆子也放开了,几万、几十万,人家送,我就收……”史联文的忏悔书让王正谱印象深刻。

反复地看了三遍后,他在信中“底线”两个字下,用黑笔重重地划了几条线。

“必须守住做人、干事、用权、交友的底线。”王正谱说,史联文突破底线,事业脱轨、人生走偏,教训深刻。

和王正谱一样收到这封信的,还有辽宁省的470余位省管领导干部。史联文的剖析材料,同样给他们极大的警示。

“权力是领导干部最大的资源,也是领导干部最大的风险。”营口市委书记吴汉圣说,用权不可任性,瞎干乱干,史联文就是前车之鉴。

据了解,为做好史联文案例的剖析,辽宁省纪委宣传部多次召开座谈会,邀请部分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形成剖析材料后,再由省纪委常委会讨论、修改。

抓一个案例,胜过讲一百遍枯燥的道理。以案施教要想让人“脸红心跳”,一方面要深入剖析腐败分子,做到“画像”准确;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教育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力求一针见血。

为此,辽宁省纪委制定了《关于运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的方案》,分专题、分领域、分岗位对领导干部进行针对性警示教育。

目前,辽宁省纪委已对辽宁医学院腐败案件、史联文案件、抚顺市东洲区委原书记徐波案件、建平县原县长张靖案件等进行剖析,形成了多份剖析报告,并拍摄了《医者之鉴——辽宁医疗行业腐败案件警示录》 等警示教育片。

警示教育促进主体责任落实

“全场鸦雀无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郭启勇谈到了全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暨警示教育会议上的这一幕——

播完《医者之鉴——辽宁医疗行业腐败案件警示录》后,会场气氛严肃,警钟在每个人耳畔轰然敲响。

“片子里的人大家都很熟,所以震撼特别大。有的人就是我大学同学。”郭启勇感慨说,“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党纪国法就是‘高压线’。一碰,政治生命和职业生涯就此‘ 结束’!”

在辽宁省医疗行业,很多领导干部和郭启勇的观点不谋而合。

辽宁省肿瘤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罗娅红用“血淋淋”来形容这些案例。她表示,回到医院后立即开展了类似的警示教育。

辽宁省卫计委党组把加强警示教育作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的抓手,在广泛开展案例警示教育的同时,启动了“风险点大排查、廉政大谈话、问题大巡视”活动,深入推进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辽宁省国资委党委和省卫计委党组的做法如出一辙。它们围绕健全完善制度、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和巡视工作等方面,逐项查找问题,制定措施,逐项整改。通过举办省属企业管理人员警示教育培训班,积极开展案例警示教育。

“以往搞警示教育是纪委‘承包’,现在各地方和各单位承担起了这个职责,纪委不再‘越俎代庖’。”辽宁省纪委一名领导同志表示,省纪委主要是做好案例剖析,提供相关案例,做好协调指导。“各地方和各单位把警示教育当做履行主体责任的一个方面,自己负责、自己组织,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程。”

猜你喜欢

剖析辽宁省辽宁
辽宁之光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集合中的错解剖析
创作剖析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角”的常见错解剖析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