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VS田朴珺:就这样被你征服
2015-12-06谷雨
■文/谷雨
王石VS田朴珺:就这样被你征服
■文/谷雨
如果想和我一起,那欢迎加入我的世界,但请不要把我当作附庸,我也不会在你的世界里横冲直撞。
关于田朴珺,在她的名字没有和王石联系到一起之前,大概没有什么人知道。作为万科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的女友,作为一位能令地产大鳄王石对她下跪求婚的女人,公众的聚焦更多是源于一份心照不宣的好奇:为何是她?凭什么是她?
为何是她?凭什么是她?而了解她的人都知道,这份爱情,与其说是一则灰姑娘的传奇,倒不如说是一个“相同的灵魂终究会相遇”的必然。
相同的灵魂终究会相遇
在众多关于田朴珺是如何和王石相遇、相知的故事版本里,流传最广的是他们相识于就读长江商学院期间。以至于有好一阵子,长江商学院女生数量暴涨,她们付出不菲的学费,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想在此邂逅自己的王子。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事实是他们的相遇远在此之前。那个时候,田朴珺的演艺之路走得并不顺利,她时刻考虑着自己不能把人生所有的 “宝”都押在表演上,而是要多学些东西多掌握些技能。恰好朋友在做房地产投资公司,她主动申请去帮忙,不要工资,从端茶倒水开始,慢慢学习了投资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应该是在这过程的某一天遇到王石的,田朴珺已经记不起具体的场景,因为“对他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因为“他不太爱说话”,而王石也对她演员的身份“不是很高看”。
两人是怎样从相互不待见到相知相恋的呢?田朴珺说这主要源于他们都有着对学习几近疯狂的热爱。那个时候她的心思都放在怎样努力提高、充实自己上面,而王石看起来是一个“博学、有内涵、爱读书”的人。有一次,她对王石说起自己想找一个地方去好好读书充电,问他对此有什么建议。王石向她推荐了长江商学院。很多人都认为田朴珺有心机,去商学院哪里是去读书?根本就是想结识人脉嘛!而田朴珺说:“我当时去读书的时候,年纪还小,不会想到这么多。”她说她其实是一个极不喜欢应酬和交际的人,经常来往的朋友不会超过10个,从长江商学院毕业之后,她和同学来往的并不多。她在那里学习的最大收获是:成功的人应该多为他人考虑。
也许另一收获就是:她让王石对她刮目相看。在王石的印象里,女演员的世界,无非就是争名夺利,争风吃醋,却从没有一个女演员来问他:“我想读书,你能给我推荐一个学校吗?”
从长江商学院毕业之后,田朴珺又前往美国纽约学习表演。在美国,她和其他留学生一样,按部就班地学习,每天要背大段的英文独白。她托美国朋友将要背的课文录在她的手机里,坐地铁的时候听,走路的时候也听。而和其他留学生不一样的是,别人放学回家功课做完了就可以休息和娱乐,而她功课做完了,要开始和国内通电话,要跟编剧、导演讨论各种事情——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制片人。那时候她最盼望周末,周末她就能睡觉,从晚上睡到第二天晚上7点多,约了人吃饭,却发现爬不起来,打电话跟人说能不吃吗,然后自己从冰箱里拿个面包咬两口,再爬回床上继续睡。
几乎是与此同时,王石也放下手头的一切,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开始为期3年的留学生活。他说:“留学是我的一个情结,我是工农兵大学生,一直对学习有一种饥渴感,觉得自己需要充电,需要接受系统性的知识训练。”他也因此被誉为“最爱学习的老总”。
对于学习有着共同的热情,又同在异乡,他们的相爱顺其自然又水到渠成。日后他们发现彼此相同的地方越来越多。
比如他们都“抠门”。刚开始约会时,前3顿饭王石都没带钱,田朴珺火了:“咱们以后AA制吧。”平时,田朴珺晚饭不知道吃什么时,就会去超市将免费试吃的食品吃个遍。而王石出行,从来都是地铁加公交,要不就步行,但凡时间允许,绝不打车。多数时候,两个人出去购物,都是先看打折商品。有一次,田朴珺看上了一件新款大牌衣服,再看价格是8000美金,正在犹豫时,王石在一旁一个劲儿地说:“其实一般啦,性价比不高啦。”田朴珺也就作罢。结果等到走远了,王石才一脸坏笑地说:“其实真挺好看的。”
比如都很淡定。有一次,王石给田朴珺做了一锅红烧肉,田朴珺拍照放到了微博里,并附言:终于吃到笨笨的红烧肉啦。没料到这张图片和这句话会让他们的恋情曝光并由此掀起轩然大波。对于铺天盖地的嘲讽、谩骂和指责,田朴珺保持沉默,她牢记着姥姥的一句话:心胸是靠委屈撑大的。第三天,王石打来电话:“你没事吧?”她说:“我没事,我能有什么事?”从事件开始到淡去的过程里,两人对此事就这么一句交流。这是一种默契,也是对彼此的信任。
当然也有互补的成分。一直给外界硬汉形象的王石,喜爱在大自然中冒险,但是跟陌生人打交道时却十分害羞,对于这一点他很佩服田朴珺:“她的社交能力让我叹为观止,跟她打过一次交道的人,就想跟她做朋友。”也正是田朴珺,让王石学会了怎样去和陌生人沟通。
三观统一,彼此欣赏——这是田朴珺对她能和王石走到一起的原因的总结。
经济、灵魂独立,不会腻在你身旁
即便是和中国最著名的房地产商在一起,田朴珺依然执着坚持着经济上以及灵魂上的独立。她总结了一套具有独立人格女友应该做到的“行为准则”,其中包括“不会小鸟依人腻在你身旁”、“不会监督你的行踪”等,最重要的一条是“工作永远比男友或老公重要”。
事实上,10年前的田朴珺,也曾以为爱一个人就是“为他居家做饭”。那时候她正和一个男人热恋,却得到一个要去外地拍戏的机会,她百般不情愿,因为担心男友“离开我不会好好照顾自己”,几乎是哭着去了片场,内心内疚、自责,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合格女友”。结果戏还没拍完,就传来对方移情别恋的消息。她后来反省这段感情,悟出:不怨人家绝情,要怨就怨自己没有让别人离不开的绝对优势。居家做饭算什么优势呢?花几千元找个保姆,比你做得好多了。田朴珺说:“如果现在的我遇见10年前的那个我,我会对当时的我说:‘你这个脑残!’”
如今的田朴珺,坦言她不会为王石做饭,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进了厨房不是切破食指就是切破大拇指。”她说,“既然我没有这方面的天赋,那就不再苛求。我做人女友的原则是:不会为了爱谁而强求自己改变。”曾经有一次,正在开会的田朴珺接到王石的电话:“我饿了,没有饭吃。”当着同事的面,她假装像是在处理一件和工作有关的事:“我发给你一个电话号码,你打这个电话应该可以解决。”她将自己家附近餐厅的电话发给了他。几分钟后,他的电话又打了过来:“刚刚问了,人家今天不送外卖了,该怎么办?”她被搞得哭笑不得,只好压低嗓门说:“冰箱里有面包,自己拿了吃。我在开会呢,不要再打电话了!”随后她挂线,关机。她说:“我知道他一个大活人不会饿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把眼前的工作搞定。”
她不再是那个守在家中为心爱的人端茶递水烧菜煮饭的小女子,她有更多自己想做而又更为擅长的事情要做。她成立了个人工作室,筹拍纪录片,投资游戏和电视剧;她做制片人,投拍电影;她也尝试写作,写专栏,出书……忙碌的工作,让她和王石聚少离多,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时而国内时而国外,相聚的时光因为稀缺而弥足珍贵。王石曾经开玩笑说自己是找了个“男人”回家。
曾经有朋友劝说田朴珺:“王石在剑桥上学,你也应该去陪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跑来跑去创业,抓住男人才是最重要的。”她说:“越是想抓住一个人,对方越是想要挣脱。我们能抓住的,只有自己。反过来说,为什么我要去抓住他,而不是他来抓住我呢?难道我不够优秀吗?我不值得他抓住吗?”
和王石在一起,很多人感到好奇的是:王石究竟有多少钱?王石为你花了多少钱?对此,田朴珺的答案是:“其实他有多少收入你们上网都能搜到,扣完税,基本也就是一个高级白领的收入吧。我的财务能力也并不比他差多少。总之我们在经济能力上是平等的,我没花过他1分钱,当然他也没花过我什么钱。”
当初,田朴珺在纽约买了一套房子,因为那时的她在美国没有社会信誉,连信用卡也没有,贷款差点办不下来。当时恰巧王石为一个品牌做代言,有一笔不菲的收入,她也曾经闪过一个念头,想让王石帮她还一部分贷款。而王石自己也有这样的想法,但他对田朴珺说了自己的顾虑:“我在认识你之前,所有的广告收入都会捐掉做慈善,如果因为认识你,就不捐了,我的员工会怎么看我?”他的话音未落,田朴珺连忙说:“捐,赶紧捐,1分钱都别留。”至今,她仍做着房奴。
有人把田朴珺称为“王的女人”,她对此很不满,说:“我要让他成为‘田的男人’,你看‘田’字里面横竖都是一个 ‘王’,我应该做得比他多才对。”
拒绝求婚,想以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想起那次度假,在尼采小道,他张开双臂单膝下跪,说出那句:‘Will you marry me?’我愣愣地站着,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居然拿出手机冒出一句:‘别动,让我拍张照……’其实,我有些不知所措:就这么嫁了?我的工作才刚刚起步,还想更独立自由些,工作安排这么满,事情一件连一件,哪有时间结婚?再等等,不急不急。假期结束,我们各奔东西,各自忙碌……”
这是不久前田朴珺在微博转发的一篇自己写的文章中的片段。文中那个向他下跪求婚的男人,是王石。此文一发,又是掀起轩然大波。众人惊诧的不是王石向她求婚,而是:王石向她求婚,她竟然拒绝!
在许多人看来,一个小演员,最好的归宿就是能寻得佳婿入得豪门,从此相夫教子一生富贵。但田朴珺没有,面对求婚,没喜极而泣更没答应,而是说,我要工作呀,我要独立呀,哪有时间结婚呀,再等等不急呀。有记者问她拒婚的原因,她引用了舒婷那首著名的《致橡树》里的诗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以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她说:“如果相爱,就应该是两个平等灵魂之间相互的吸引、钦慕、尊重,而不仅仅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攀附、依赖、乞宠,我想以一棵树的形象和他站在一起,而我现在还只是一棵小树苗。”
这样的倔强和坚持,所幸的是王石能够懂她,并且给她足够的宽容。田朴珺说王石对于她来说 “亦师亦友”。有一次,她和王石一起看家居设计图,她指着其中一张设计图对王石说:“我觉得这里设计得不好。”王石问她:“哪里不好?”她却说不出来。于是王石告诫她:“不懂就不要随便批评,如果批评就要能说出具体的问题,这样才能让人信服。”就为了这句话,田朴珺选修了家居设计的课程,并将学校图书馆里关于家居设计的书籍基本看了个遍,然后她拿出当初那张她曾表示不满的设计图,对王石一一说出自己不满的原因——她就是这么一个较劲的人。
还有一次,是她的助理,一个90后的女生,聪明能干,可以搞定许多谈判对手,却搞不定订机票、盒饭这样的小事,好几次害得她错过航班耽误行程。她很恼火,想炒助理的鱿鱼。王石却对她说:“这是你的不对,人家说知人善任,是你将她用在一个不适合她的岗位上,只能自曝其短。一个好的领导者并不是总能遇到好人,而是能看到每一个人的长处,然后将他用在能发挥他长处的岗位上。”就为了这句话,田朴珺又去选修了心理学,她说:“我想更了解人,更懂得人……”
两个人走到今天,王石慢慢觉得,自己从这个女孩子身上学习到的东西越来越多,欣赏也越来越多。最直接的,是自打他和田朴珺恋爱以来,身边的人都觉得他的审美水准大幅度提高,穿着打扮越来越有品位。
而更多的,是他被这个女孩子的内在世界和散发的能量所吸引。有一次,在纽约,为了装修房子,他陪着田朴珺添置了好多物件,回家一试,有些不太合适,田朴珺想去退掉。可他是一个对熟人可以say no,对陌生人却说不出口的人,死活也不愿去退。田朴珺说:“美国有非常健全的退货机制,只要保留好购物凭证,就可以退,为什么不退?”她强拉着他去退货。到了店里,田朴珺出面,他躲在她身后,一番理论之后,成功退货。
田朴珺的这种简洁、干练、雷厉风行也体现在生意场上。跟人谈项目,她会开场就说:“你不要猜测我想什么,我也不猜测你想什么,这是我的一二三四五的想法,你也把你一二三四五的想法告诉我,看能不能找到共同点,这样剩下的时间你可以回去陪家人,我也可以回去陪家人。”而一旦决定做某件事,她会全情投入,只要想起什么,她会不分时间、地点,该行动的时候就按捺不住。伙伴们常常在半夜一两点接到她谈论工作的电话,她这边是目光炯炯情绪激昂,却不知人家那里正是深更半夜睡意正浓,以致同事们私下里都说:“对付田朴珺最好的办法就是关机。”
她的投入、辛苦,王石都看在眼里。这位生意场上的老手也由衷感叹道:“如果有一天谁说你赚钱容易,我都会跟他急。”
她在一天天成长,嫁人的事儿,她不着急。而对于王石来说,看着这个女孩子一步步成长的过程,是爱情逐步发芽生根的过程。所以,他也接受和认同了这个女孩子的爱情观:“爱情是建立在自信和平等的基础之上的。作为一个寻求真正独立的女性,我想应该是有他没他,我都能活。如果想和我一起,那欢迎加入我的世界,但请不要把我当作附庸,我也不会在你的世界里横冲直撞。”
(未经作者许可,本文禁止转载、改编和网摘)
(责编/邓琳琳)
E-mail:dllab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