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与德育素质教育

2015-12-05郭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7期
关键词:微信

郭伟

摘要:如今,微信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社交的关键工具,然而,对于这个工具究竟有怎样的特点,起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应用,教育工作者还缺乏系统的了解。本文主要研究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从而探究将微信应用于德育与素质教育中的方式。

关键词:微信;社交行为;德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054-02

一、微信的传播特点

微信是腾讯公司出品的新型社交工具,构建形成社交媒体中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以及社交网络的连接。微信作为新型的社交工具,带来一些新型的传播特点。

(一)语音性

语音性,是微信的独创。随着语音识别功能的高度发展,微信可以通过语音的方式来沟通,发送语音信息。语音信息的发送,可以节省用户的使用时间,而且通过声音识别,增强用户之间的联系。

微信的语音性深受大学生喜爱,许多大学生会长时间地使用微信,发送语音消息,无论是静止状态还是行进状态,都会通过微信与他人保持联系。

(二)群体性

微信的发起群聊功能,使群体性的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不同于QQ等软件在建群时还需要申请和验证等,微信的发起群聊功能将这些程序尽可能地简化。只需要建群人与所有人均为好友关系,即可很快建立群聊,相互沟通。

发起群聊的功能在于,可以使非好友的人以最快的方式相互熟识,互相交流,即使不是好友,也可在群聊中互相讨论,甚至发展成为好友关系。这对大学生而言具有很大优势。人是群体性动物,大学生更是如此。

(三)社交性

微信已经开发出许多种社交方式,满足大学生的社交需求,如“摇一摇”、“漂流瓶”或“附近的人”等。其中,“摇一摇”,是指随时随地可以找寻和自己同时摇晃手机的人,不受地域限制;“附近的人”是指,找寻自己附近的微信用户,不受时间的限制;“漂流瓶”,是指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进行社交的方式。

大学生天然热爱交际,微信这种方式不但能很大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交友需求,还能运用灵活多变的社交手段,帮助大学生扩展交际范围。

二、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影响

(一)碎片化

碎片化是微信对大学生社交行为的最重要的影响。在微信等社交网络尚未形成的阶段,大学生的社交行为需要耗费许多时间。无论是社交舞会,还是聚餐交流,都需要连续性的时间来与他人进行交流,认识彼此。

但,微信颠覆了这种社交行为。在微信中,大学生只需要用零碎时间就可以完成社交活动。比如,大学生可以在从宿舍到图书馆的路上,通过“摇一摇”认识新的好友,也可以在图书馆中通过“附近的人”结实新的学习伙伴。

(二)电子化

电子化是指,受到微信的影响,大学生的社交行为越来越依赖手机等电子设备。在传统社交时代,大学生的社交行为需要依靠学生会、广场等媒介,但如今的社交媒介就是一部手机,大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所有想要获得的社交资源。

电子化式的社交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在于可以使大学生的社交变得轻松容易,不受场地和天气的影响,但不利之处在于虚拟社交的产生会使大学生的人格进一步分裂,影响身心健康。

(三)群体化

在微信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社交行为越来越呈现出群体化的特点,并非以往的一对一的社交方式,如单独吃饭或是散步,而是更多的一群人进行热热闹闹的谈话或游戏。微信群聊就是一个典型表现。此外,类似桌游的网络群体游戏也是群体化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微信的抢红包活动火热,每个微信用户的聊天列表中都会出现无数群,其主要内容就是互相发红包。这一方式代表着大学生的交往出现群体化的特征,抱团性越来越明显。

(四)娱乐化

微信的交流方式存在很大的娱乐化倾向,典型的就是emoji表情的诞生以及广泛应用。微信聊天过程中,许多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意思,大学生往往会选择运用emoji表情来引起共鸣,且乐此不疲。

同时,娱乐化语言的广泛应用也使得大学生的社交行为呈现出娱乐化的特点。如今,许多大学生会选择在问有没有的时候说“有木有”,也会有人说“+1”等,这些娱乐化的网络语言不仅会在微信交流中运用,也渗入日常社交行为中,成为大学生社交的一大特点。

(五)从众化

从众心理是大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大学生这一群体往往是刚刚步入社会的一群人,对于许多问题并没有解决清楚,因此常常会在出现问题时选择从众,随大流,跟着大家走。

而且,微信的出现又助长形成这一特点。微信的“朋友圈”等功能使大家看到对方都在看哪些文章,在做什么事情,容易使人们产生从众心理。“朋友圈”中常常被某一篇文章刷屏,就是大学生社交从众化的一个例证。

三、微信对德育素质教育的启示

(一)碎片教育

传统的德育素质教育往往以一对多的形式进行,由一位德育教师对全部学生开展德育素质教育,针对课本上的要求完成相应的课程安排。然而,这样的德育教育往往生涩、无聊,甚至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反弹或抗拒。

然而,微信启迪德育素质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碎片化的时间以及碎片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碎片化的德育素质教育。例如,通过群聊,不时地分享内容,对学生开展德育素质教育,让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不知不觉间渗透在学生中。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的不知不觉间将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渗透在学生生活中,或是在没有受到学生抵触之前,先让学生接受一些优秀的德育品质,从而提升自身素质。

(二)互助教育

互助教育是微信对德育素质教育的另一重要启示。学生之间通过互帮互助,彼此要求和监督,共同开展德育素质教育。以往的德育素质教育,所有的要求都由教师提出,这一方式会使德育素质教育的任课教师背负较大的压力。

互助教育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毕竟在微信中,学生之间彼此结合形成朋友圈和群聊模式,可以借助朋友之间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形成互助教育。例如,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彼此监督,克服不良行为。

如今在大学生中,抽烟是男生中很普遍的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在很大程度是自身缺乏自制力。因此,可以通过互助教育,在男生之间或男、女生之间形成彼此监督的态势,从而远离抽烟,远离不良的生活和生存方式。

(三)娱乐教育

微信的娱乐化是指可以在德育素质教育中采用娱乐化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和快乐的氛围中,接受德育素质的相关知识与信息,在不知不觉间符合德育素质教育的相关规定、规则与要求。

这种娱乐化的特征在德育素质教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例如,通过播放有趣的综艺节目对学生进行教育。正如《娱乐至死》中所言,人们在娱乐化的环境中可以逐渐降低自己的防备心态,从而对所接受的知识进行全盘接受。

娱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教师可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尽量采用娱乐化和年轻化的语言。例如,在教育学生应孝顺父母时,可以告诉大家:“你妈在喊你回家吃饭!”这一贴近年轻人的交流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了解德育素质教育的规范。

四、微信在德育素质教育方面的应用

(一)微信公众号的应用

微信公众号是指由特定人或特定组织发布文章、视频或图片的公众账号,他人通过订阅公众号获得相关信息。目前,许多微信公众号有极大的粉丝量以及极高的阅读量和分享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德育素质教育中,微信公众号也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例如,德育部门可创立自己的公众账号,定期发布文章。通过发布奖励、讲座门票、展览馆门票等方法,获取关注量和粉丝量,从而让德育素质教育的相关微信公众号获得极大关注。

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是以内容的优秀程度作为主要的判别方式。好的内容,在快速阅读时代,仍能够获得极高的关注,因此,发布者要对内容进行一定的包装。

(二)微信群的应用

微信群可以在大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中发挥极大的作用。微信群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是组织大家共同学习优秀事迹或优秀案例。这一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教师的平等位置,从而更加主动地开展德育素质学习。

在微信群的应用中,需要组织者注意定期性的原则。组织者要定期在微信群中开展活动,如邀请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德育人物进入微信群,和大家分享经验,回答学生提问。央视《开讲了》获得大学生的极大欢迎,重点在于其人物的选择具有贴近性,其所邀请的人物如成龙、周杰伦等,都是受到当代大学生热烈欢迎的人物。人们对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故事比较感兴趣,愿意与他们交流和沟通。若能把大学生感兴趣的人物邀请至微信群中,则会使微信群成为德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

(三)朋友圈的应用

朋友圈是微信的一项重要功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可在其中发布照片和文字,随时随地发表感想。然而,朋友圈也具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人们可以通过朋友圈来了解特定人的性格或动态,也可通过朋友圈让他人了解自己的动态。

分享是朋友圈的重要特点之一。微信会让大学生的社交行为具有很大程度的从众性,如果绝大多数的人在朋友圈中分享一篇内容,会使大学生降低抗拒心理,而是抱着探索的心态,了解这些内容究竟有怎样的优点,从而引起众人的争相转发。

由此,德育素质教育者应科学运用微信功能。例如,用微信公众账号发布德育素质教育的相关优秀内容,将其发布在微信群中,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注意,通过争相转发,在朋友圈中形成“刷屏”态势,从而引起所有学生的共鸣。

这一方法可以在无形中对所有学生进行德育素质教育,依靠彼此间的相互转发,以及人际关系和人际连接,从而使相关德育素质教育内容发挥最大程度的效果。

综上,微信如今已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社交行为的重要方法,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交行为,因此,德育素质教育工作者应妥善运用微信,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