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2015-12-05李玥崇喆王珊珊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7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李玥 崇喆 王珊珊

摘要:由政府改革和互联网技术创新引领的创业浪潮,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内在驱动力,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新的选择。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以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出发点,从课程体系、创业平台、师资队伍、组织机构和政策与环境等方面构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并提出有关实施策略,为提高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水平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新常态;大众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039-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关注。据统计,2015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749万人,相对2014年增加2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长期以来,持续增加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和没有相应增长的就业机会,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最近中央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条新选择,又能有效释放这个庞大群体的创造力,更好地发挥其才能,促进产生积极的经济社会效益。在此背景下,建立完善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常态下地方高校创业教育需求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呈现出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等特征,而持续深化的改革更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由政府改革和互联网技术创新引领下的创业浪潮,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和进入新常态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很多创业者后劲不足,难以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保持竞争优势,缺乏持续创新能力,无法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只有不断加强创业教育,从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等维度全面提升创业者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才能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

经济新常态对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提出需求:①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坚强的意志和品质等,以提高其创业积极性和持续性。②创业知识体系。包括企业战略管理、技术创新、创业基础、商业计划书撰写及创业过程中常见的财务管理、融资、知识产权评估、资本运作、市场营销等创业相关知识。③创业能力体系。要求创业者具备创新实践能力、市场洞察能力、领导决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抗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④创新创业环境。地方高校应提供有利的创新文化、创业氛围、灵活创业机制及相关激励政策等,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保障。

二、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2002年,教育部指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作为全国首批九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1],对创业教育进行实践性探索。随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逐步加快,目前已形成三类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一是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和组织各类创新或创业计划大赛,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以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二是依托科技园区或孵化基地等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活动的模拟仿真操作训练,多视角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三是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或政策推动大学生创业,例如,杭州市政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组建创业导师队伍、设立扶持基金、举办全国性创业大赛,并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等,有组织地推动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地方高校学生的创业数量和比例呈明显增加趋势。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县和县级市创办企业的比例最高,占48.9%,其次是省会城市和地市级城市,在上述三类城市创业的比例达到88.6%,而且大学生所创办的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小微企业。地方高校肩负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大责任,是创业教育的主战场。然而,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较弱、缺乏激励机制或扶持政策、产学研结合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建立并不断完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是高等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深化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根据新常态下地方高校创业教育需求,从课程体系优化、创业平台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机构调整、创业环境营造等方面构建创业教育体系。

(一)建立目标导向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从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和定位出发,将创业类相关课程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进一步优化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一是设立创业教育选修课,增设创业与风险投资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与创业过程密切相关的核心课程为全校选修课[2]。加强创业教育教学计划内的实践活动环节,要求实践课比重达到70%以上,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二是采用模块化结构优化设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由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训练等模块构成,启动新教材和案例库建设,同时鼓励教师引入翻转课程等新型教学形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促进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加强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如结合专业特点开设“创造学”、“科技发明学”等课程,重视学生想象力和挑战精神的培养。同时,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等创新创业活动(大赛)为契机,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实现理论课程、实践环节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创业平台

应将创业教育与科学研究、产业化等创新环节紧密结合,增加学生在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及市场分析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一方面,依托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器等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或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既能使学生了解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创新全过程,明确产学研各主体在不同创新环节的定位及其优势资源整合方式,也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专家咨询、创业指导等各种资源和服务,帮助创业的学生实现产、学、研一体化[3]。另一方面,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或社会实践,依托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或创业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形成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高水平、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核心所在。一方面,地方高校应组建从事创业与创业教育的研究型团队和实践指导团队,既要鼓励研究型团队探求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规律及趋势,也要让实践指导团队的“创业导师”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技能和经验方面的支持。同时,争取将企业家、管理者、投资者等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专家请进学校,通过授课或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培训,鼓励和选派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或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实践体验,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此外,建立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与考核体系,将创业教育研究、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参与创业咨询等工作折算成教学工作量[4],制定创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质量反馈系统和保障体系,建立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型。

(四)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

我国的很多高校将创业教育归口到团委或就业指导中心管理,这样会无形中弱化创业教育管理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建议成立学校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创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决策、协调、管理和监控等职能;建议成立创业教育中心,负责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设相关案例库和教材等;建议成立创业研究中心,负责创业与创业教育的学术研究、课题申报、会议研讨等,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学术交流平台;建议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负责组织专题讲座、推广创业者成功经验、宣传大学生创业政策和信息、开展创业实践指导等工作。上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还应与各种孵化器、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等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形成一个地方高校、社区、企业、地方政府等协同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五)完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环境

一是营造一种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通过开设“创业学堂”,创办学生创业刊物、创业教育网站,设立“创业者日”,组织学生去企业考察创业经历和经营状况等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精神。二是建立灵活的创业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一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容忍失败、鼓励冒险的创业环境,形成一种崇尚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与风气。三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多元化的创业资金筹措渠道。例如,由高校提供一笔专项资金,或通过企业赞助、天使基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建立相应的基金管理机构,制定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风险投资选择标准、考核指标与监控机制,对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与信息反馈,为大学生创业成功和风险投资基金的顺利回收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33-137.

[2]安宁,王宏起.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集群化模式构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32-136.

[3]宋斌,王磊.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1,(11):71-74.

[4]李玥,王宏起.基于BSC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设计[J].科技与管理,2014,16(2):53-57.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