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山地“城市之肺”意象设计特色——以乐山市绿心公园为例

2015-12-05

建筑设计管理 2015年11期
关键词:绿心边界意象

杨 聆

(云南大学 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昆明 650500)

0 引言

结合城市意象五大元素,探究乐山市绿心公园不同意象元素的设计特点,改善公园意象设计上考虑不周的问题。城市公园是由节点、道路、边界、标志、区域这5个空间意象元素组成的,这5个空间意象是衡量城市公园建设的重要标准[1]。研究城市绿心公园的空间意象元素特点有助于提高城市公园建设质量。

乐山市属于典型的山地城市,乐山市绿心公园是生态型城市规划的代表[2]。对乐山市绿心公园的意象元素特点进行探究,旨在保留或突出绿心公园特点,使绿心公园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到更好的发挥。

1 相关概念

1.1 城市意象

城市意象概念的提出者凯文·林奇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形成了对城市的局部印象,叠加后则对城市的整体印象达成共识[3],城市意象包括道路、区域、节点、边界、标识。

1.2 山地城市

山地城市是指城市主要分布在山地区域的城市,形成与平原地区迥然不同的城市形态与生境[4]。乐山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500 m,乐山城区海拔360 m。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坝3种类型,以山地为主,属于山地城市,城市形态和生态环境也有着自身的特点[5]。

1.3 绿心

绿心位于城市中心位置,随着城市集聚逐渐向一元化的集中型城市转变,能够提供城市中心范围内所需的生态服务功能,使城市中心的生态环境达到规定的标准值,服务对象是城市中心区范围或扩大至整体城市范围[6]。

2 乐山市绿心公园概况

图1 乐山市绿心公园区位图

乐山市是我国最早提出“绿心”规划结构的城市之一,具有“山水中的城市,城市中的森林”的特色[7]。绿心公园被称为乐山“城市之肺”,位于乐山中心城区中部(见图1),占地约9.8 km2,森林覆盖率约70%,绿心中森林植被条件较好的区域为丘陵山体群,地形的起伏导致植被分布产生垂直地带性差异,形成了绿心公园变化多样,层次丰富的景观特点。绿心公园的结构形态是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因素、历史文化因素、自然生态因素的结果[8]。

3 绿心公园空间意象特征分析

3.1 道路特征

3.1.1 入口划分

绿心公园结合绿心周边城市道路网形成“一轴、一环”的道路结构。绿心主要出入口共5个,分别是靠近红旗塘的西北入口、紧邻竹溪景城的东北出入口、海棠公园处的东南出入口、位于大件路与大渡河大桥相交的南面出入口和位于大件路旅游接待中心的西南出入口。

3.1.2 控制性

绿心公园的主要道路为绿心环路,绿心环路全长近1 km,道路宽18 m,道路贯穿绿心公园5个出入口和11个小节点、4个大节点,环绕经济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林、阔叶林5个地带性植被带(见图2)。道路随地形蜿蜒起伏,公园东北部地形变化较小,道路起伏较为平缓,西北部地形变化丰富,道路较为曲折蜿蜒,多急转弯。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绿心公园的主要道路具有较强的控制性。

图2 绿心环路控制性示意图

3.1.3 非连续性

由于绿心公园地形起伏和植被地带性差异的影响,绿心环路形成了非连续性的道路形态特点,非连续性的道路能够起到增加景观趣味性和层次性的作用[9](王雅丽,2014)。绿心环路设置有人行道、骑游道、观光游览车行道,这3种道路类型结合非连续性道路的特征使得人们可以进行多种观赏体验,步行可感受到沿途草本花卉的变化,骑行可体验到植被种类的变化,坐车可体验到峰回路转的地形变化。

3.1.4 可识别性

空间特质能够强化特定的道路意象,绿心公园的道路通过特殊的铺地和景观节点设计,达到可识别性的目的。人行道和观光游览车行道采用沥青混凝土铺地,并在相应路面上印有行人和游览车图案,骑游道采用暗红色彩色沥青混凝土铺地,路面上印有自行车图案,黑色的道路和暗红色的道路颜色区分明显,让人一目了然,具有可识别性。在羊儿冲至火柴地路段、梁祠堂至桥儿洞路段、塘湾至碗水路段、毛家湾至石马嘴路段处有较大的景观节点,这样就使绿心环路起到边界作用,提高了道路的重要性和可识别性。

3.2 区域特征

3.2.1 区域划分

绿心公园根据景观类型划分为山地景观、湿地景观、农田景观、森林景观、水域;按功能划分为会议度假区、购物娱乐区、风景观光区、休闲娱乐区、核心生态区(见图3);按主题划分为海棠香国、春华灿烂、荷风夏影、秋韵飘香、冬翠傲霜这5个主要区域(见图4)。

3.2.2 主题鲜明性

图3 绿心公园主题区域分布图

图4 绿心公园功能区域分布图

绿心公园各区域从文化、特色、空间、形态、象征、功能、活动、地形等方面烘托主题[10](齐敬春,2010)。如表1所示,绿心公园功能区域主题较鲜明,5个功能区域以四季景色来命名如图4所示,每个主题名字都有相应的特色景观来烘托,基本依照地带性植被的分布情况来塑造区域景观和区域形象主题,避免了不同主题区之间的混淆不清。

3.2.3 空间联系性

通过分析5个主题区域的面积和空间形态可知,5个主题区域空间收放有致,形成了动态的空间序列,“秋韵飘香”区域形态狭长,引人入胜;“春华灿烂”区域形态集中,使人流连忘返(见表1)。空间上形成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空间序列,各区域面积差异、形态差异使得各个区域形象鲜明,环环相扣。

表1 绿心公园5大主题区域特征统计表

3.3 节点特征

3.3.1 节点划分

绿心公园的主要节点有湿地景观带、绿心阁、白崖山公园、植物园。

3.3.2 可识别性

湿地景观带位于绿心环线东南侧,绿心阁位于绿心路西侧的制高点,能俯瞰整个绿心公园,白崖山公园位于绿心环线东北侧,植物园位于绿心环线西南侧,由这4个主要节点位置可以看出,它们对整个绿心公园具有横向和纵向的控制性作用,容易被人们识别。

3.3.3 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性

湿地景观带靠近“海棠香国”主题区域,地带性植被为竹林、针叶林,属于核心生态功能区,该节点尺度较大,与海棠香国主题区的尺度较为协调,湿地水体和景观栈道与周围自然环境联系密切;绿心阁位于“冬翠傲霜”主题区域,有大片针叶林、阔叶林,在核心生态区内,植被条件良好,该节点尺度较小,但是由于占据制高点,能够起到很好的观景效果。白崖山公园所属主题区为“岩山叠翠”,山上覆盖地带性植被针阔混交林,苍山翠柏的景观与白崖山的历史文化内涵相互呼应,体现自然和人文历史的融合,该节点为中等尺度,和相应主题区尺度适应;植物园地处“春华灿烂”主题区域,有大片阔叶林,为休闲娱乐功能区,该节点与其周围自然环境和功能区联系性较好(见表2)。

表2 绿心公园4大节点特征统计表

3.4 边界特征

3.4.1 边界分类

边界是线形要素,起到分隔两个区域的作用[11]。将绿心公园的边界划分为1级边界、2级边界、3级边界。1级边界是指绿心公园与城市区域的分界线;2级边界是绿心公园景观区域间的分界线,3级边界为绿心公园景观区域内部边界(见表3)。

表3 绿心公园边界构成统计表

3.4.2 与周围环境联系性

根据表3可知,1级边界主要由公路、林区构成,其中公路占边界构成的比例较大;2级边界主要由水体、林区、公路构成,其中林区占边界构成的比例较大;3级边界主要由水体、人工栈道、人工树篱、小路构成,水体和人工树篱占边界构成比例较大。可以看出,绿心公园与城市的交界地带多为硬质边界,绿心公园内部边界多为软质边界,硬质边界能起到强烈的区域间隔离作用,但是使得两个区域间的联系不足[12];软质边界如林区、树篱、水体等可以加强景观区域之间的联系,同时增加人们休闲娱乐的趣味性[13],充分发挥绿心公园的生态功能和休闲功能,以湿地景观带为例,它与周围环境的边界为林区、水体、人工栈道,人们可在其中亲近湿地的水上植物和岸边植物,这种边界可营造出亲近自然生态的环境。

3.5 标识特征

3.5.1 标识分类

绿心公园的标识分为5类,分别为节点标识、公园入口标识、行车路况提醒标识、景观引导标识。

3.5.2 指示性和醒目性

节点标识位于节点入口处,具有良好的醒目性,节点标识为大型牌匾,上面配有节点平面图和节点的详细介绍,对人们的观光游览具有指示性作用。游览车招呼站标识安置在游览车停靠点,上面注明有停靠点名称及位置图示,图文结合,使人们清楚地知道所在位置。行车路况提醒标识在上坡、下坡、急转弯处、山体滑坡处均有安置,该标识树立在道路中间绿化带中,能够被人们注意到,增加行车安全性。景观引导标识位于典型景观区域,不同的景观区域有相应的景观标识,该标识以简明的文字描述景观特点,能够使人们快速了解到景观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指示性作用。

4 结语

乐山绿心公园道路、区域、节点、边界、标识这5个意象各具特点,通过调查分析,这5个意象还有需要进一步改善的方面,绿心环线内侧人行道宽4 m,外侧人行道宽4 m,骑游道宽4 m,观光游览车行道宽4 m,3种类型道路宽度无区别,应该对3种道路类型在宽度上加以区别,进一步提高道路可识别性。绿心公园主题区域虽然注重了空间连续,但是在时间秩序处理上稍显不足,主题在空间安排上的顺序为春华灿烂—冬翠傲霜—海棠香国—荷风夏影—秋韵飘香,这种区域空间顺序较不符合人们通常的四季感知。公园入口标识位于绿心公园入口处,上面标注有绿心公园名称和限时功能调整图示,但该标识位置较高,不容易引起人们注意,对人们的指示作用较弱。绿心公园意象设计的经验可为其他山地城市绿心公园所用,指导山地城市绿心公园意象设计,突出绿心公园意象特点,充分挖掘绿心公园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1]顾朝林,宋国臣.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J].地理学报,2001,56(01):64-74

[2]刘利,王法成.“绿心环形城市”的源流,发展与演变[C].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8.

[3]凯文,林奇.城市意向[J].2001.

[4]黄光宇.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思考[J].城市规划,2005(01):57-63.

[5]杨洁.开辟山地城市学新领域,加速中国生态城市发展进程——访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资深教授黄光宇[J].科学中国人,2006(03):26-31.

[6]刘凌燕,胡希军,陈存友,等.城市绿心概念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01):97-100.

[7]欧阳林,罗文智,李琳.乐山绿心环形生态城市规划与实践[J].城市发展研究,2007,13(06):42-45.

[8]罗文智,李家军,李海清.城市“绿心”规划研究——以乐山市城市“绿心”规划为例[J].华中建筑,2007,25(06):132-135.

[9]王雅丽.园林景观中设施的趣味性[J].中国科技博览,2014(03):256-256.

[10]齐敬春.城市公园改造的主题设计理念[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04):108-110.

[11]王小克,张公保.城市意象研究理论在新城区规划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34(07):51-52.

[12]张庆费,张峻毅.城市生态公园初探[J].Ecology,2002,21(03):61-64.

[13]刘丹.用人文理念解读公园边界设计[D].苏州:苏州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绿心边界意象
抚远意象等
拓展阅读的边界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500多平方公里的期待 刘激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绿心”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林间的“绿心”
“伪翻译”:“翻译”之边界行走者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