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坻区宝9区块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及对策分析

2015-12-05郭充

天津建设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馆陶流体储层

□文/郭充

宝坻区宝9区块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及对策分析

□文/郭充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绿色资源,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和利用。近年来,天津市经济发展迅猛,为打造绿色城区,减少城市污染,对绿色能源需求逐年增加。文章对宝坻区宝9区块地热地质构造条件进行了论证分析,预测区内新近系馆陶组热储层地热水水温、水量、回灌量并提出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地热;资源;热储层;开发;天津;宝坻区

近年来,天津市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环保型能源,以其清洁、无污染的特点备受人们青睐。天津市地热资源丰富,是我国首批“中国温泉之都”之一,利用地热资源提高城市品位,改善生活条件,同时减小燃煤等造成的污染是天津市城建工作中一项重要举措[1]。

宝9区块于天津市宝坻区内,潘青公路与九园公路交口。区内城市供热配套设施不完善,供热需求较大。为此,对该区地热资源开发潜力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地开发规划,对实现该区地热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

1 地热地质条件

1.1构造特征

本次研究区范围见图1。宝9区块构造位置位于冀中坳陷(Ⅲ级)的武清凹陷(Ⅳ级)上,武清凹陷北以宁河-宝坻断裂为界与宝坻凹褶相邻,东南以古近系缺失线为界分别与大城凸起、王草庄凸起相接;凹陷内沉积巨厚的古近系,基岩以中生界为主。区块内基岩为中生界和古生界奥陶系,顶板埋深为2 800~3 200 m。附近发育断裂主要有汉沽断裂、牛蹄河断裂、杨码头断裂及八道沽断裂。

1.2地层特征

根据区域地质及钻井资料,研究区已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有新生界第四系、新近系及古近系、中生界、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奥陶系和寒武系、中新元古界的青白口系和蓟县系雾迷山组。

1.3地温场特征

在研究区中,由于地质构造条件差异,形成了两个地温梯度高值区,一个是研究区北部牛蹄河断裂以北基岩浅埋区,属于周良庄地热异常区范围,地温梯度值最大值>4.0℃/100 m;另一个为研究区南部大唐庄附近,紧靠汉沽断裂,属于潘庄地热异常区范围,地温梯度值最大值>4.0℃/100m。

宝9区块所在位置属于正常增温区见图1,根据区域盖层平均地温梯度图,推测宝9区块所在位置盖层平均地温梯度为2.5~2.8℃/100m,见图2。

图2 研究区盖层平均地温梯度等值线

1.4热储层特征

研究区从上到下发育两种类型的热储:即上部以砂砾岩为主的孔隙型热储(包括新近系明化镇组热储层和馆陶组热储层);下部以灰岩、白云岩为主的岩溶裂隙型热储(包括奥陶系、寒武系和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层)[3]。

1)新近系明化镇组热储层。该热储层为一套砂岩、砂砾岩与泥岩频繁交互叠置的河流相沉积层,在区域内普遍分布。揭露热储顶板埋深为253~507m,揭露厚度为689~1180m。研究区2眼该层地热井出水温度为45~48℃,单井出水量60~90 m3/h。该层地热流体化学类型为HCO3-Na型,总矿化度为900mg/L左右。

2)新近系馆陶组热储层。该热储层在研究区部分地区缺失,为河流相碎屑岩沉积层,揭露顶板埋深为1346~1433m,揭露厚度为161~404m。根据区域地温梯度估算,热储温度在40~59℃。研究区西侧WQR-22井成井目的层为馆陶组热储层,该井井口流体最高温度59℃,出水量为126 m3/h,地层孔隙度为23.01%~29.27%,渗透率为219.6×10-3~718.57×10-3μm2,泥质含量为11.35%~22.19%;流体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总矿化度为871.2 mg/L,pH为8.55,总体来说,馆陶组热储条件较好。

3)古生界奥陶系热储层。该热储层在研究区部分地区缺失,该层裂隙发育很不均匀,一般靠近凸起中心部位或导水断裂带附近裂隙、岩溶发育较好。揭露顶板埋深2 270~2 830 m,钻遇厚度314~726.39 m(未穿)。流体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矿化度为1 000 mg/L左右。

4)古生界寒武系热储层。该热储层在研究区部分地区缺失,分布在背斜两翼,区域发育不稳定,在中部(背斜核部)有缺失,其余地区均有分布。揭露顶板埋深1988~2414m,揭露厚度为129~1146m。研究区目前尚无该储层地热井。流体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l-Na型,pH值为8.0左右,总矿化度1 020 mg/L,总碱度约287.0mg/L左右,总硬度为120.0mg/L左右。

5)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层。该热储层在研究区普遍分布,揭露顶板埋深为2 244~3 344 m,揭露厚度157~451m(未穿)。研究区东北部雾迷山组埋深较浅,出水温度为101~113℃,流体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l-Na,总矿化度1 000~1 200 mg/L。研究区中部及西南部大部分地区该地层埋深普遍>4 000 m,尚无地热井钻遇该层。

综合考虑热储层埋深,地层发育稳定性,热储层温度和出水量,确定新近系馆陶组为宝9区块地热资源开采的热储层。

1.5周边地热开采现状

宝9区块周边尚无地热井,整个研究区目前共有8眼地热井,其中新近系明化镇组地热井2眼,馆陶组地热井1眼,奥陶系地热井1眼,雾迷山组地热井4眼。

明化镇组地热井主要用于渔业养殖,近几年未使用。馆陶组1眼地热井主要用于居民洗浴,开采量为22.8×104m3/a。奥陶系地热井1眼主要用于供暖及居民洗浴,尚未开采。蓟县系雾迷山组4眼地热井,目前仍自流,自流量为30~69 m3/h;其中1眼为回灌井,由于自流未能实现回灌。地热流体主要用于建筑供暖、温泉洗浴及旅游度假,开采量为43.3×104m3/a。井口压力有逐年降低的趋势,目前井口压力在0.13~0.39MPa。

2 地热流体水质分析

2.1地热流体的水质分析

宝9区块内馆陶组热储层地热流体总矿化度为800~1 000 mg/L,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pH值约8.2~8.6,按酸碱度分类为弱碱性水。

2.2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宝9区块馆陶组热储地热流体为无腐蚀性热流体,无硫酸垢和硅酸垢生成,可能会有轻微碳酸钙垢或者不生成碳酸钙结垢。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流体与空气接触会改变流体性质对管道产生腐蚀,所以利用时使用的管材和设备应具有防腐性。

3 地热水水温、水量及回灌量预测

盖层底板温度依据式(1)进行推算

式中:Tg为盖层底板温度,℃;D1为热储层中点埋深,根据预测宝9区块馆陶组中点埋深1 500~1 625 m;Gg为盖层平均地温梯度,2.5~2.8℃/100 m;D2为常温层埋深,30m;T0为常温层温度,13.5℃。

经计算,宝9块馆陶组热储温度约为50~58℃。由于地热流体自井筒向井口运移过程中,因受流动速度、流量大小、井壁阻力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井口水温小于热储层流体的温度,成井段越深、流量越小,温度损失越大。依据经验,天津地区馆陶组地热井井口温度低于热储层温度约2~4℃,所以预测宝9区馆陶组地热井的出水温度约为46~56℃。

地热井水量预测主要采用与同构造单元、同热储层开采井实际出水量进行比拟确定。依据研究区周边馆陶组热储层地热井出水量估算,预测宝9区块馆陶组地热井出水量约为60~80m3/h。

近年,与宝9区块处在同一构造单元的武清WQ-23B井采用射孔成井工艺,回灌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单井稳定回灌量达到120m3/h,回灌效果良好。但是构造位置相同、与WQ-23B井距离较近且水文地质条件类似的馆陶组WQ-15B井,采用二开过滤器成井工艺,单井加压最大回灌量为40 m3/h并且衰减较快,回灌效果不理想,说明射孔成井工艺对于改善馆陶组地热井回灌效果具有明显作用。宝9区块馆陶组热储条件相对WQ-23B和WQ-15B两井较差,可能回灌效果次于WQ-23B井。如果采用射孔成井工艺,预计宝9区馆陶组地热回灌井回灌能力为60~80 m3/h,满足《天津市地热资源规划(2011-2015年)》“孔隙型热储层采灌系统回灌率达到60%以上”的要求。

4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本区新近系馆陶组地热资源丰富。要对本区地热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必须控制年开采量并进行回灌处理,防止过度开采形成较大降落漏斗[4]。根据本区具体情况,制定如下开发利用对策。

1)采用同层对井采灌方式开发,制定合理布井方案。地热采、灌对井的井底合理距离,主要取决于冷热水的混和锋面自回灌井向开采井的运移时间和速度[5]。本区新近系馆陶组热储层为孔隙型热储层,其地热采、灌对井井距遵循以下数学关系式

式中:D为对井井底距离,m;Q为年总回灌量,回灌量预测为60~80 m3/h,计算取平均值70 m3/h;每年采暖期(120 d)进行回灌,即Q=70×120×24=201 600(m3/a);b为热储层有效厚度,取75 m;n为热储层孔隙度,取28%;t为冷热水混和锋面到达开采井的时间,按50a计。

由式(2)计算得知,D=801 m,即地热井的井底距离为801 m时,冷热流体混和锋面在50 a后可到达开采井,产生热突破。因此为避免相互干扰或过早出现热突破现象,地热井的合理井底距离应>801m。

2)采用地热间接供热方式。一方面,可以避免地热流体对供热系统的腐蚀,延长系统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地热原水回灌,减少地热流体直接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节约排污费用,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5 结论及建议

1)研究区位于冀中坳陷(Ⅲ级)的武清凹陷(Ⅳ级)上,新近系馆陶组热储层广泛分布,该层地热水水温高、水量大,满足供热需求,预计区块内馆陶组热储层地热井井口流体温度46~56℃,出水量60~80 m3/h,地热井单井回灌量为60~80m3/h,具有良好的开采前景。

2)采用采灌对井方式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井距>801 m;开采井采用过滤器、回灌井采用射孔工艺成井;采用地热间接供热方式,预计可满足6.01×104m2住宅建筑用户的冬季供暖需求。依据“以灌定采”的原则确定实际可开采量,根据实际回灌量等动态情况及时调整开采指标。

[1]马凤如,林黎,王颖萍,等.天津地热资源现状与可持续性开发利用问题[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6,(3):222-228.

[2]王贵岭,张发旺,刘志明.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J].地球学报,2000,21(2):134-135.

[3]徐云鹏,李振杰.天津市塘沽区地热井钻井技术改进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2,(5):82-86.

[4]郑克.中国地热资源开发与保护[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5]刘杰,宋美钰,田光辉.天津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建议[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2,(1):67-73.

□DOI编码:10.3969/j.issn.1008-3197.2015.01.003

□P314.1

□C

□1008-3197(2015)01-07-03

□2014-11-21

□郭充/女,1989年出生,助理工程师,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从事地热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馆陶流体储层
纳米流体研究进展
流体压强知多少
输导层
——北美又一种非常规储层类型
基于边界探测技术的储层识别与追踪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基于储层构型研究的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表征
海上低渗储层防水锁强封堵钻井液技术
春天的省会是馆陶
馆陶四月
馆陶到底有多馆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