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以布拖县火烈乡若普村党支部“领头羊”工程为分析对象
2015-12-05
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以布拖县火烈乡若普村党支部“领头羊”工程为分析对象
王凯
中共布拖县委党校 四川凉山 616350
[摘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推进民族地区乡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领头羊”队伍建设的基本概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以及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打基础、抓重点、攻难点、建机制,火烈乡若普村党支部的“领头羊”工程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推动了火烈乡若普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1.乡党委抓“领头羊”工程建设的认识进一步到位。乡党委对村党支部的领导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来认识,作为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目标去落实,作为加快乡村现代化建设的组织保障去巩固,形成了良好的“领头羊”队伍建设氛围。
2、“领头羊”队伍建设的载体不断创新,机制日臻完善,基本动力,放在制度建设上。该村围绕“富民强村领头羊”工程建设的意见规划,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富民强村先进党支部,探索了“领头羊”工程的制度建设。一是制定出适合村情民意、管用的《村规民约》。二是充实和补充党内队伍,加强支部的战斗力。三是结合民间风俗习惯,灵活运用政策和法律法规,把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位,提高党支部在农村的执政水平;四是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使其承当一定的工作责任,增强村党组织的吸引力;五是完善村集体公益事业的管理和利用方式,增强村党支部的向心力。
3、“领头羊”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将实际行动,放在民生工程上。若普村党支部结合班子换届,改善队伍结构,村党支部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不断教育引导,队伍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双带”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积极与县农口部门、交通、扶贫移民、科信局等单位联系,使90%的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调整土地结构,变单一的种植方式为科技服务,农村科技生产得以全面推广。争取到“三房”改造项目,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通过村支书自己创办效益农业示范基地、带头搞好农产品市场营销,成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4、“领头羊”队伍整体上得到了群众的认可。通过创业干事、民主管村,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得到了广大群众拥护和支持,村党支部书记“领头羊”地位进一步确立,在群众中威信不断提高。群众对村党支部的满意率普遍有了较大提高。
二、“领头羊”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布拖的实际县情的影响,“领头羊”队伍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领头羊队伍结构还不够优化。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性别比例失衡,年龄结构老龄化,民族结构不合理等现象。结构上的不够优化,势必影响到“领头羊”的眼光、思路和精力,从而影响新农村建设工作。
2、部分“领头羊”水平能力还不够高。一是观念比较陈旧,缺乏创业创新意识。受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村支部书观念比较陈旧,缺乏创业创新意识,在带领和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上缺乏力度。二是缺乏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由于大部分村支部书记欠缺开阔的视野,也无外出见世面的机会和必要的处置复杂局面的培训,对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显得办法不多。三是缺乏依法办事的能力。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办事还是想当然,不依法办事。四是缺乏民主管村的能力。由于我县农村普遍存在依靠家族势力解决事情的陋习,导致一部分村支部书记缺乏民主管村的能力,造成党支部的正确决定不能得到实施。五是缺乏“双带”能力。由于我县村支部书记存在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办事能力偏低等实际情况的制约。一方面,自已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另一方面对如何发展村级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
3、领头羊队伍活力还不够强。“领头羊”队伍缺乏源头活水。有的村党支部书记认为反正村里年轻党员、后备干部少,工作干好干坏都是自己当,工作缺乏压力,没有动力。
三、进一步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1、夯实拴心留人的物质基础,解决有人办事问题。鉴于村官难当,待遇又低,多吃多占一点在所难免,况且有能力的村干部不好找的状况,应把调整后的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办公经费标准等支出纳入省对市(州)、县(市、区)一般性转移支付标准支出保障范围,大幅度提高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补助标准的政策机遇,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2、夯实协调共事的环境基础,解决有章理事问题。进一步认真贯彻村两委议事规则,进一步落实好村务公开、村帐乡镇代理、村民民主议事日和村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通过这些制度,实现民主议事,科学决策,明确职责,和谐干事。
3、注重在外出务工经商优秀青年中培养选拔村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针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出现农村好“苗子”难找的状况。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农村“双培双带”工程,结合外出务工经商青年的特点,提高村后备干部工作水平,不断为村党支部领导队伍积蓄后备力量。在加强农村外出流动党员管理的同时,通过村后备干部公推公选等办法,对各方面表现好,有潜力,有一定思想觉悟的优秀外出务工经商青年,要通过组织途径将他们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并试行“1+1”培养联系办法,使优秀的外出务工经商青年向党组织靠拢。
4、营造争创氛围。针对我县的现实情况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年中全县基层党组织分类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分类定级的作用,以分类定级为契机,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以先进促后进,以提升促发展。激励村党支部争先进、创一流。注重对不同等级的差异化管理。对优秀村党支部,采取帮助总结经验、加强宣传推介的方法,切实巩固工作成果;对处于中间位次的村党支部,加强教育引导,激发创优热情,促进提档升级;对被评为较差等级的村党支部,采取制定整改方案、驻点推进整顿、定期督促检查的方法,推动整改提高。着力破解制约村党支部建设的难点问题,全面夯实每个村党支部的基础工作。村党支部更应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订科学规划,细化争创标准,落实争创措施,扎实开展争创,营造争创氛围。
5、营造共创氛围。组织部门要经常深入乡村对“领头羊”工程建设进行有效指导和督查。新闻舆论部门要善于挖掘“领头羊”典型、通过县内和州内的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基层组织建设的先进典型,激励先进,带动后进。各部门齐心协力,营造“领头羊”工程建设共创氛围,不断把“领头羊”队伍建设推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