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陕茶之困

2015-12-05赖作莲

西部大开发 2015年10期
关键词:茶叶

主持人:

当前,“互联网+”正全面渗透和应用于各产业,成为提升实体经济的强大生产力和创新力,有效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功能集成,有力推动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的发展生态。在此形势下,陕西茶产业如何以互联网思维推动转型升级?如何借助互联网“利器”,开拓陕茶市场,打造龙头品牌,提升陕茶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如何利用互联网数据洞察消费需求,变“生产主导”为“消费主导”?

主讲人:赖作莲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陕西茶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就业。近年来陕西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省产茶县22个占20%,涉茶农民300万人,但茶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需要对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管理的责任制度以及组织机构进行强化,充分发挥出相关技术人员的能力以及价值。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国家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需要根据公路桥梁施工的特点做好修订工作,保证技术管理工作能够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依据。管理人员需要对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进度进行定期的检查,不断提升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管理的质量。

着力打造大型茶产品垂直电商平台。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茶叶B2C网上零售的交易规模中,天猫、京东、当当等综合电商平台占到了整个交易规模的90%,而垂直网站仅占到了10%。在综合电商平台茶产品容易被海量的网店和商品所淹灭。同时,茶产品蕴含独特的茶文化,打造茶产品垂直销售平台既是满足顾客便捷快速需求的需要,也是满足顾客体验独特茶文化的需要,也成为促进整个茶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线上线下结合,为顾客提供专业精准的信息,配合线下体验店,顾客可品尝不同品牌种类茶叶,体验茶文化。

为解决当前陕西茶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根本上讲,必须依靠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找出路。

二是陕茶市场占有率低

当地主要种植荔枝、柑桔、木瓜、番石榴、火龙果等经济作物。近两年,当地大力推行水肥一体化种植,这是转变农业施肥方式的一项先进农作物科学施肥技术。目前当地主推水肥一体化配套水溶肥、液体肥,很多农民都参加了培训。从今年开始,农药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6%,化肥价格同比上涨7%,经销商积极性虽然提高,但仍不囤货。

老师在家长群中拥有更多的权力,所以老师一发言,总有家长附和,甚至有一些所谓的“戏精”家长会在群里卖力地表演。在微信群的场域之中,时刻展开着身份、地位和话语权的博弈与角逐,与现实生活的场景相似。所不同的是,微信群里并没有一套明晰、严格的秩序与规则,所以不确定因素以及显得不那么靠谱的事儿也更多。

虽然陕茶有着得天独厚的品质优势,但是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低。陕茶外销水平低,大部分产品是当地销售。作为茶叶大县的商洛市商南县销往省外的茶叶不足10%。在北京的马连道茶叶市场聚集着全国近万家茶门店,可是卖陕南茶叶的直营店只有几家,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陕南有茶。按照陕西省茶产业发展规划,未来6年,陕西茶园面积将增加到300万亩,茶叶产量也将成倍增加。只有提高陕茶在省外的销售量,提高陕茶在省外、国外市场的占有率,才有助于茶产业健康发展和茶农增收。

三是陕茶龙头品牌缺乏

一是以互联网为“利器”,开拓陕茶市场

“立顿”、“团宁”等国际品牌已经进驻中国市场。这些洋品牌以规范化的市场运作,强烈的品牌意识,迎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营销模式,展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被公认为世界茶叶第一品牌的立顿茶叶,2008年,年产值约23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茶产业产值总计300亿元人民币。仅立顿的红茶,每年的销售额就已经突破30多亿美元,几乎相当于中国茶叶产值的70%。目前,立顿公司已经把中国总部设在安徽合肥,开始贴牌生产绿茶、花茶和乌龙茶。这无疑将使茶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四是市场竞争环境加剧

陕茶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弱,其根源在于缺乏有影响力叫得响的龙头品牌,品牌市场认知度不高。长期以来,陕西茶叶品牌开发,诸侯割据,没有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大品牌。陕西茶叶品牌呈现多、乱、杂,品牌数量多达200多种。21个茶叶县区,县县有品牌,但每一种品牌都规模小、产量低,势单力薄。众多品牌各自为阵,未能形成合力共同开发市场,导致外销困难,市场占有率难以提高。

陕西茶叶主要局限于绿茶,种类单一;茶叶产量规模小,2011年陕西茶叶产量为2.66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155.3万吨的1.71%,是茶叶产量第一大省福建省30.16万吨的8.82%。在18个产茶叶省份中,仅高于海南、甘肃、山东、江苏。陕西茶叶效益偏低。2011年茶叶产量比2010年增长了32.8%,产值只增长了15.1%。而同期,全国茶叶产量增长率只有9.9%,产值增长率却达到了30.5%。更有甚者,同期河南在茶叶产量增长26.1%的情况下,产值增长136.2%。

据悉,作为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世界矿业巨头,BHP旗下的主要矿产项目都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的特征,同时由于加拿大距离中国海运运距较短,Jason项目对中农进口钾肥从原产地、品质、物流等方面都是关键性的补充。而中农控股作为国内化肥流通主要力量,渠道资源丰富。随着销售网络的不断扩大和加深,中农控股更加确立了稳定并扩大供应体系的战略,与BHP的签约为公司钾肥货源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完善了公司钾肥供应体系。

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是品牌的影响力和效益的最直接的体现。虽然与传统营销方式一样,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本质仍然是满足客户的需求;但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品牌的方法和途径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陕茶产品种类单一

二是借助互联网打造龙头品牌,提升茶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利用互联网思维发展茶产业是大势所趋,发展电子商务是茶企的必然选择。茶企要利用各种资源,结合自身优势,发展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例如,采用“企业+网店”模式,茶企依托自身生产基地和自有品牌,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或自建商务网站开展网上交易。对于看好电子商务,但又受制于技术力量不足,对直接操作电子商务缺乏信心的茶企,可以采用“茶企+委托运营商+平台模式”,将其产品的电子商务业务委托给有经验的第三方运营商代理。

有机水果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技术标准要求较高,在果树栽培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生物调节剂。有机果树施肥应该以有机肥为主,禁止使用化肥,有机肥主要选择完全腐熟的农家肥,或沼气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沼液沼渣,有条件的种植户推广使用生物菌肥。

按照传统营销方式打造优势品牌,往往遵循在消费者中依次建立“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口碑”的顺序来实现。即首先通过大规模的广告和推介活动让消费者知晓品牌(知名度),然后缩小范围进行有针对性的告知和推广(认知度),再通过连续的有针对性推广活动,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偏爱(美誉度),再进而使消费者形成对产品的持续偏爱(忠诚度),直至形成消费者口口相传的赞誉(口碑)。而互联网时代品牌打造的路径完全相反。首先,借助新媒体,通过小而精,超出消费者期望的营销策略,在消费者中形成好评(口碑);第二步,因口碑而形成铁杆粉丝、“骨灰级”玩家(忠诚度),并形成核心消费圈;第三步,通过互联网社会化媒体的参与,例如微博获得更大范围的好评(美誉度);第四步,进一步形成更广泛的消费群体(认知度)。最后一步,利用传统电视、杂志、报纸等媒体平台的参与,实现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打造成为一个全社会有影响力的品牌。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流通部馆员不仅要熟练掌握本部门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更要具备较高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知识、各学 科知识以及知识评价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服务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鉴于此,馆领导必须强化支持馆员参加各类业务知识培训,采取措施激励员工积极自学钻研图书馆学、档案学、信息管理学等图书馆管理与知识,加强计算机知识与网络知识的学习,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综合业务能力,还要潜心学习心理学,以便更好的和读者沟通,培养出更加专业型,现代型的服务人才,才能适应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三是利用互联网数据洞察消费需求,变“生产主导”为“消费主导”

“互联网+”的理念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开个网店或微店,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产业思维的革新,是对产业模式、商业模式,乃至消费模式的颠覆式重构。

传统营销方式以生产为主导,由生产决定消费。而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产业模式是消费主导型。正如马云在德国汉诺威博览会开幕式上所说,未来的生产模式将是C2B。用户改变企业,而不是企业向用户出售。未来企业将主要关注灵活性、敏捷性、个性化和用户友好体验。实际上是产品从生产主导(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生产流程主导产品形态),向消费主导(从消费者到生产者的消费流程主导产品形态)的逆转。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全面细致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包括购买商品种类、品牌及花费等,从而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精准判断,实现“从茶园到茶杯”至“从茶杯到茶园”生产营销方式的根本转变。

猜你喜欢

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摘茶叶的学问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叶包上的日记
香喷喷的茶叶
徐召学:到北方种茶叶
六年扶持 茶叶富了山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