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视域中国高校体育发展的反思①

2015-12-05庞琳靳铁军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南京大学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0093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视域全球化体育课

庞琳 靳铁军(.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南京大学科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 0093)

全球化视域中国高校体育发展的反思①

庞琳1靳铁军2
(1.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1;2.南京大学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3)

摘 要:基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趋于持续下滑,学校体育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在《决定》中对学校体育精神进行重新解读,学校体育工作被列入党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针对中国高校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分析高校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反思在全球化视域,如何发挥体育的功能,增强学生体质,为国家培养国际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学校体育全球化体育精神反思

靳铁军(1990—),男,河南南阳人,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管理。

全球化是非蓄意和非预期的全球性效应,而不是全球性倡议和行动[1]。“流动自由”被赋予全球化最大的成就,它是人类社会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是社会进步重要途径。在全球化视域,高瞻远瞩,反思中国高等学校体育发展,既不是一味的批判外来体育文化,也不是全盘接收。

中国高等学校体育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不仅在物质文化得到了完善,在精神文化继续发扬光大,而且其制度文化也得到长足的规范。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趋剧烈,欧美发达国家的体育文化“怪相”也相继迁移到大陆内地,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高校承载着传统文化巩固和优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如何使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全球化的惊涛骇浪中不被湮没,为我国培养适应社会的国际型复合人才做贡献,这些问题都值得反思。

1 全球化背景

“全球化”概念,是在19世纪60年代由“罗马俱乐部”提出,从狭义的角度讲,是指从孤立的地域或国家走向国际社会的进程;从广义上讲,是指在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间的影响、互动、合作愈益加强,使得具有共性的文化样式逐渐普及,并推广成为全球通行标准的状态和趋势[2]。全球化有两种理论,一种是中心论,一种是反中心论。中心论认为,全球化源于一个中心,而进程是以一个中心向全球扩张,结果是这个中心模式在全球普遍化。反中心论则认为,全球化将是一幅多元化的图景,这得到了长期受西方力量压迫的非西方国家的认同及支持。在1990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全球化问题”被提上日程。 而体育的全球化由来已久,自奥运始,以“奥运”为中心,向全世界铺展开来。

2 全球化视域中国高校体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2.1西化形式突出

近代大学教育肇始于西方,因此,近代大学体育教育亦是沿袭西方。在我国大学体育历次改革中,来自西方的体育运动科学和人文知识占据了主导地位[3]。从清朝末年,我们开始学习日本、德国,到新中国成立的完全“苏化”,到如今我们仍处于不断向先进国家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这百年来,我国大学的体育也一直深受西方体育价值观的影响和渗透。大学体育课也逐步形成了以竞技体育为主导的西式内容体系。

2.2生命力匮乏

相对于其他课程,体育课显得更具有生命力。文史地哲、数理化工等课程更多的是关心学生的智力、情商方面的知识传授,而只有体育课程更多的发展学生的动商,关注智力、情商和动商的大整合。从教师访谈、学生访谈可以了解到,日前的体育课本质被忽视严重,体育课的质量大大折扣,体育教学的生命力明显匮乏。国家为学生体质健康和改善体育课的口号,也更多地的是被作为一种象征性的任务,没有按照理想状态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2.3教学模式滞

翻转课堂、moocs席卷全球,学校教学面临从“言传身教”的模式向信息化和网络化课堂转变,实现了人类教学方法的有一种突破。在我国,有部分高等院校开始了moocs课堂,但是体育教学在依然是沿用古老的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和技术示范模式为主。这种守旧的教学模式,注重强调教学的工具性意义,却很难满足学生多维度的个性学习。

2.4教学理念错位

以学生为中心,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教师掌握权威,学生顺从的关系。全球化视域的体育教学应该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的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应该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也就是说二者之间应该呈现一种平等、对话开放的关系[2]。但是作为教师继续控制课堂的主体部分,无疑会扼杀学生体育课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厌倦的心理。这样势必会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失去崇高的高标,学生创新性被遏制,走向平庸。

3 全球化视域中国高校体育发展的反思

3.1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曼德拉曾经说“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如何把体育的功能最大化,是全球化各地域、各民族国家思考的话题。从日韩体育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民族传统文化独具魅力的把日韩的国家形象和文化特征展现给世界人民。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博大精深,种类诸多,既有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项目,也有各民族中普遍开展的竞技项目。如武术、舞狮、舞龙、赛马、龙舟、抢花炮、打陀螺、民族式摔跤、大象拔河、风筝等。作为具有独特民族底蕴的武术文化,现在已经在大学体育中被慢慢的边缘化,在教材中被忽视或简化,如何在全球化视域,发挥在国际传播的功能是当代大学体育值得思考话题。大学体育首当在意识领域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不仅让每一个人都了解武术,并且可以随时拿出来用,也可作为一种健身健美的手段。我们需要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投入,以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作为手段,探索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发展的多重路径[4]。

3.2重塑大学体育的生命力

重塑大学体育生命力,需要对体育价值观进行认识。落实国家政策,党的十八三中全会,对学校体育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学校体育工作被列入国家重点去抓的任务。针对大学体育,各组织、单位也提出了相应的口号,例如,“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中去”“快乐体育”“健康第一”等。

其次,大学师生更应该互相尊重。在人体特征方面,难免会有学生存在肢体缺陷;在动商层面,也会因为个人的体质特征等导致掌握运动机能的差异;在运动喜好方面,会有人喜欢隔网对抗,或者群体类运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强化体育课的民主和平等意识。另外,在体育课上,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多的培养学生在体育课堂自我创新的能力,争取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体育在生命里的意义。

3.3突破守旧的教学模式

全球化视域,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各国的体育教学模式也顺应时代潮流,与日剧变,例如德国、瑞典的体操教学模式,美国的俱乐部模式,日本的快乐、成功教学模式,英国户外运动模式,苏联的“三基”教学模式等,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潮流中为适应发展需求,泛生出多种新的模式。但是在体育教学模式中,中国一直在因袭和模仿欧美日韩等国家发展经验,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时代,moocs已经开始在其他学科普及开来,但是在体育学领域,目前仍未有成功的探索案例,仅有华东师范大学开始尝试在理论课程中实施moocs教学,但是真正的效果现在还没有凸现出来。在技术课领域,moocs亦有很大的挖掘价值,利用教师的网络教学,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等变得生动、直观,在课前,初步建立正确的动作理念,在实践课程堂中,更多的是指导学生的动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将会是大学体育中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减少了学生的老师的工作量,而且提高的学生上课的课堂效果,提高技术课的学习效率。

3.4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大学体育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体质为重点,陶冶学生的情操,快乐生活为目标。但是现在的高校体育盲目的追求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精神,崇尚竞技主义,建立高水平运动队、普系运动队等,人本价值观普遍缺席,“健康第一”、“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已经基本被边缘化。基于此,学校领导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体育教师在工作上要重新给自己定位,认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学生体质和体育课的重新解读,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体育运动,追求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英)齐格蒙特.鲍曼.全球化人类的结果[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1.

[2]周珉“全球化”的理论与现实——第四次双月学术沙龙综述[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39-41.

[3]李卫.全球化视野中的大学体育教学变革[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8).

[4]白晋湘.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5(3):220.

[5]陈永起.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①庞琳(1993—),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研究方向:体育舞蹈、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4(c)-0101-02

猜你喜欢

视域全球化体育课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