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院校学生田径训练有关问题的思考①

2015-12-05程茂勇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模拟训练田径训练方法

程茂勇(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滁州 239000)

对高职院校学生田径训练有关问题的思考①

程茂勇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摘 要:所谓健康,指的是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田径运动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确保学生身体健康以及培养学生心理素质都有重要作用。加之,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创建田径队,国内各个高校间的田径比赛也越来越多,为此,有必要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的田径训练,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身体和良好心理提供保障。该文就高职院校学生田径训练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田径训练有效方法对策

田径运动包含了径赛、田赛以及全能比赛,是三者的统称。作为世界上年限最长的运动,田径运动相较于体育比赛的其他项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田径运动的内容也很复杂化和多样化,训练计划的制定和训练方法的选择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田径训练的有效方法需要长期实践与总结,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逐渐完善,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田径训练方法。

1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田径训练的差距

从安徽省第十三届高校部田径比赛来看,高职院校运动员在竞技水平、赛场表现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与本科院校运动员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如田径运动中的跳高就比较能说明问题:本科男子甲组跳高第一名成绩为1.95米,破了高校部纪录,此运动员当时在1.75米时两跳没过的情况下,在教练的指挥和自我调节下,出色发挥,最终以1.95米夺冠。但高职院校的情况相对不容乐观,就拿我校的一名运动员来说,平时能跳1.8米左右,结果到了赛场,只跳了1米6几。总结而言,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田径训练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执教水平的差距

相比之下,高职院校的执教水平与本科院校有一定差距,高职院校一些教师不够专业,不能深入、全面认识到田径训练对学生而言的价值,只能用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式对学生展开田径训练,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得学生田径训练的质量和效率都大打折扣。

1.2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差距

高职院校对学生田径训练不够重视,教师在训练时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模式,成为了导致高职院校运动员竞技状态差的主要原因。很多高职院校认为学生田径训练作用和意义不大,所以就不重视,基本上只是在春季和秋季运动会的时候才会对学生进行突击田径训练;加之,高职院校很多教师采取的都是比较传统的训练方法和模式,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同时也使得学生的竞技水平提升缓慢,进而导致了与本科院校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差距。最终在实际比赛的时候,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差距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1.3运动员比赛心态的差距

运动员比赛心态差距是表现尤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在运动会期间,高职院校有不少运动员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使得在比赛时发挥失常。但本科院校的运动员相对来说很少出现这种情况,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运动员在比赛心态方面的训练还有待加强。

2 高职院校学生田径训练的有效对策

2.1完善田径训练内容

2.1.1完善训练设施设备

高职院校应强化对体育器材的完善以及体育场的建设,让教师在训练学生时有足够的能量和激情,学生在接受训练时也能长久保持兴趣和激情。此外,还应注意很多细节的完善,如在田径训练场地设置喇叭,在训练学生时就可以通过广播督促学生训练,比较常用的就是用广播播放一些有激情、有动力的歌曲,帮助学生更全身心投入到田径训练中,体验田径运动的乐趣[1]。

2.1.2完善训练理念方法

教师和学生都应清晰认识到,田径训练的目的不仅仅是训练体育技能,还应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所以,在实际的田径训练中,教师应注重适时引导学生,着重培养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参加田径训练,体验田径训练带来的好处。此外,教师还应传授学生正确的田径锻炼与练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田径锻炼习惯。最后,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田径运动中有关技术要点实施动态化讲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田径运动训练的要点和技巧。

2.1.3完善学校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应逐渐完善田径训练的师资力量,教师应有健康良好的体魄,具备多项体育技能,专业知识要扎实,性格要好,在训练学生时要掌握正确、有效的方法,给学生讲解训练技巧和要点时要一步到位,不要让学生去猜;同时,还应熟知田径运动历史、发展现状以及趋势,并不断强化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顺应时代潮流,掌握更多与时俱进的知识,提升在学生田径训练方面的开发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多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田径训练,长久保持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训练效果。

2.1.4完善田径训练计划

田径训练都具备周期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完善的田径训练计划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磨合,各个训练项目都需要相应的训练计划;加之,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都不一样,田径训练的方式方法也应有针对性和独特性。为此,完善田径训练计划是一个复杂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过程。学生必须通过长期稳定的训练才可能在田径运动方面取得好的成绩,而长期稳定的训练又是由很多个短期特别训练构成的。这些特别训练有显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身体的缺陷,虽说训练不同,但彼此间又相互促进和支持,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逐渐形成完善统一的田径训练计划。

2.2完善田径训练方法

2.2.1遵循层层递进原则,注重训后放松活动

在训练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训练状态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忌随意或是盲目增加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学生经过大量运动后,教师要及时观察与倾听学生们的反映,并适当调整训练方法。训练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帮助学生的身体在短时间里得到放松与恢复,确保学生有比较充足的精力和热情积极参与下阶段训练。

2.2.2引入专项优选训练,有效提升训练效率

首先,教师要全面分析并研究专项的技术与功能特点,准确掌握专项的本质,在选择训练方法时要确保实用、高效和集中,切忌流于形式;其次,教师应积极搜集与查阅有关资料,掌握专项的发展情况、发展趋势以及最新的训练成果,并基于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量身订做”训练方法;最后,在训练时要基于比赛强度的基础或是超出比赛强度的基础完成练习。

2.2.3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实现“因地制宜”

首先要充分利用场地。通常来说,在课余训练时间里田径场里的学生都很多,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先组织学生在训练房里做一些简单的身体训练以及专项力量训练,等到场地学生少的时候,再开展跳、跑等专项训练。此外,教师也可以将田径场的一端直道划分出来作为专门的训练区,让学生进行速度和耐力的训练;某些高职院校有看台,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看台,观看学生进行跑跳能力训练;如果是投掷专项学生的训练就可以充分利用场地的挡网与墙壁,通过实心球达到训练目的等。其次要充分利用器材。相较于专业的田径训练队来说,很多高职院校的田径训练器材都比较缺乏,如一些学校只有1~2副杠铃,很难满足专项组学生的训练需求[2]。为此,教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的训练时间,确保器材的空余时间都能得到充分运用。

2.2.4合理安排短期集训,注重“负荷结构”

短期集训是由很多个周训练构成的,在各个周训练时,既有各自的显著特点,彼此间也相互联系和支持,进而构成了统一完善的阶段训练过程。每个周训练负荷的构成都有各自的形式,田径项目的短期集训最好采取周负荷节奏较为显著的周训练负荷组合。根据中期和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特点以及相应的负荷原则,倘若以四周作为一次短期阶段集训,在第一周,总负荷量要小,切忌随意增加强度;第二周,可以安排次数较少、强度最大的训练,但不能让学生身体进入很疲劳的状态;第三周,要确保总负荷量达到整个集训阶段的最高峰,再合理安排连续两天到三天的比赛强度训练,但训练的次数不能太多,密度不能太大,不能让学生达到极限疲劳状态,如果是长距离的项目尽可能不实施全程比赛性的极限强度训练,尽量使用分段间歇等训练方法,让学生逐渐适应正式比赛时的身体负担;第四周,总负荷量应逐渐减少,消除学生身体的疲劳,次数较少的强度训练能有效保持身体对场地、器械等的良好肌肉感[3]。

2.2.5注重心理训练方法,改善学生心理素质

首先是自律训练法。所谓自律训练就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实施自我诱导催眠。自律训练的原理就是重复进行有生理学意义的训练,激发身体部分生理状态的转换,产生跟催眠暗示进入睡眠状态的结果。在进行自律训练的初期,要先用意念控制好随意肌,然后进行自我暗示,依照相应的顺序控制循环呼吸、心脏等人体器官。其次是冥想训练法。所谓冥想训练就是能帮学生实现深度身体放松的状态,帮助学生放松心理以及克服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冥想训练具体包含三方面,即身体放松、调节呼吸以及集中注意力。具体方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呼吸冥想练习,尽量降低学生在训练里的压抑感,因为有些时候学生体力发挥不出来,情绪低落都不是身体原因导致的,而是学生心理过度疲劳造成的。最后是模拟训练法。所谓模拟训练法主要是针对比赛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情况实施模拟实战训练。模拟训练的目的就是基于学生心理准备的基础上,消除日常训练身体负荷状况良好但在比赛时因为心理压力导致的差异,通常来说,模拟训练比口头提醒的效果更好。具体训练方法就是战术模拟训练、抗干扰模拟训练、气候环境模拟训练、场地模拟训练、裁判模拟训练、观众模拟训练等[4]。教师必须要运用层层递进与变换压力两者结合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3 结语

就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田径训练的情况来看,还存在比较显著的局限性:一是场地局限,学生训练没有多余的和专业的场地,很容易影响学生对田径训练的积极性和兴趣,进而产生各种消极情绪;二是师资力量局限,田径训练包含了很多内容,如果师资力量不足,就不能让学生的训练体现效果和达到目标,学生难以突破身体极限,在真正比赛的时候,也很可能出现发挥失常的情况。为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的田径训练,正视当前学生田径训练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完善学生田径训练内容,从多方位采取训练方法,确保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体育技能都能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马婉红.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7):145-145.

[2]姜琳.论高职院校田径教学改革新思路[J].才智,2014(7):60-60.

[3]崔权明.高职院校田径训练方法新探[J].成功:教育,2011(3):92-92.

[4]包荻文.高职院校田径训练方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7):113-114.

作者简介:程茂勇,(1972,1—),男,汉族,安徽滁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学与训练。

课题来源:①本文系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地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俱乐部运作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CCB14013。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4(c)-0027-02

猜你喜欢

模拟训练田径训练方法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计数:田径小能手
单板U型场地滑雪关键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模拟训练(二)
模拟训练(十一)
模拟训练(十)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