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微”政务差异化背景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2015-12-05任怡康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

决策与信息 2015年27期
关键词:政务微博治理现代化互动

任怡康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350



“双微”政务差异化背景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任怡康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350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国理念,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重大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政府信息发布、政民互动、公共服务的新平台。本文对差异化背景下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在助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可行性路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互动;治理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对中国政治乃至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新媒体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发展起来的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型媒体。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媒体以其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特征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在此背景下产生,其影响力正逐步凸显。

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发展的差异化分析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以其互动性、即时性、开放性成为信息发布与政民互动的新平台,但受各自特点的影响,二者在传播模式上存在巨大差异。分析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在传播模式上的差异,有助于更加针对性地对二者进行功能定位,增强实效性,以避免同质化,从而打造“双微”双向互动的新路径。

1、传播互动性差异:就传播环境而言,微博用户可根据需要或系统推荐,通过“加关注”的方式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订阅,这一操作并不需要取得对方的同意,微博的内容完全公开化,任何微博内容可以被用户评论、转发,使得微博用户之间可以自由建立关系,形成无数个传播节点,推动信息的极速传播。基于微博的开放性,政务微博中发布的重要内容会在短时间内大量评论、转发,继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场,产生多向互动的传播效果。与微博不同,微信好友的添加主要依托手机联系人、QQ好友等方式,使得微信用户的好友多数是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亲朋好友,私密性更强,形成相对稳定的“朋友圈”。“‘圈子’联系的相对稳固使之带有保守的特征,不愿和外部的群体或个人发生过多联系,‘圈子’内的信息不会为外部的人员所探知,而一些新的信息也很难进入这个‘圈子’并被其成员所接纳,这样不利于信息的流通和观念的更新。”[1]在政务微信平台上,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回复,但无法看到其他用户的互动信息,导致政务微信互动范围狭小,形成双向互动的传播效果。

2、传播信息量差异:受发布字数的限制,微博的信息内容控制在140字以内,无法表达详细、深刻的内容,使得政务微博呈现出碎片化、海量的特征。如要对某一事件进行详尽的发布报道,只能依靠“少量多次”的传播方式进行。据《2015年上半年人民日报-政务微博影响力报告》显示,政务微博已进入深入、稳定发展期。截至今年6月,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为145016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08115个,公务人员微博36901个。影响力排名前100名的政务微博,日均累计发博数2200余条,日均总阅读达到4800万人次。与微博相反,微信在信息传播方面呈现集中、深度的特点。客观上微信的语音发布有60秒的时间限制,认证用户和非认证用户在24小时内同样只能群发1条消息,群发图文消息的标题上限为64个字符,群发内容字数上限为600个字符。为避免引起微信用户的反感甚至取消好友,很多公共账号尽可能控制每天向用户推送的信息数目。以政务微博“微成都”为例,其微信平台每日为用户推送一条语音信息,两组图文信息,每组3-4条不等,每条通过详尽的文字并配以图片向用户发布或分享成都当地各类信息,与微博相比,微信的传播内容更加集中,便于用户深入了解,但与此同时,信息的即时性受到制约。

3、传播有效性差异:由于微博信息呈现碎片化特点,加之微博用户浏览时间相对随机,政务微信给公众提供更加丰富信息的同时,也更容易造成对重要信息的遗漏,用户对于所需信息需要自行筛选,无疑大海捞针,费时费力。这导致信息的到达率低,传播有效性差。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弥补了微博到达率低的缺陷,微信平台的消息以对话框的形式呈现在微信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打开相关内容进行浏览,加之每日推送数量的限制,微信的点对点传播使得微信中信息的到达率更高,也更有利于重要信息的传播。

二、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之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分析

2014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宣布人民日报客户端政务发布厅和政务指数排行榜上线。政务指数排行榜是一个考量政府机构网络政务实际绩效和影响力的综合性榜单,对政务机构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的运营水平进行排名。以“日榜”“周榜”“月榜”等形式定期发布,评价对象包含了全国各级各类政务机构。12月8日,人民日报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布了“政务指数排行榜(双微排行)”周榜,将评价对象拓展至政务微信平台。榜单显示,在排名前十的机构中,“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江宁公安在线”“共产党员”等只有单一平台的机构经过综合双位后,排名较之前有较大滑落,而“南京发布”“微成都”等拥有“双微”平台的机构排名靠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根据新浪政务微博、腾讯政务微信样本库进行“双微匹配”,发现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均已开通的党政机构达到6564家。[2]“双微”榜单的发布结果表明,开设“双微”平台已成为各级政府机构今后的发展趋势,并将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

治理理论的产生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为了缓解日益复杂的社会事务与相对集中的公共权力之间的矛盾,许多国家开始通过向社会组织、私营部门等主体开放权力来提高国家管理的弹性与韧性,从而产生了从“统治”向“治理”的转变。其在实际运用中的巨大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家管理的成本与风险,从而被许多发达国家与国家组织所推崇,进而推广到发展中国家。[3]“从‘社会管理’上升到‘国家治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把握时代脉搏、探索执政规律的基础上治国方略的重大创新。这个重大创新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以互联网为引擎的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社会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因此,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运用好互联网和新媒体。”[4]

三、“双微”差异化背景下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路径探析

1、理性借力微博反腐,不断完善权力监督体系

“微博反腐”不同于一般的反腐模式。微博作为自媒体社交工具的典型代表,由于其在传播速度上的优势,成为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的重要平台,微博反腐也应运而生。微博反腐通过知情人微博爆料或网友的偶然行为,发布腐败信息,引发公众关注与热议,进而形成社会舆论,以此对腐败行为进行合理监督与管控,达到反腐效果。微博反腐作为网络反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用户的相对隐蔽性,使得在公众中具有较高参与度。微博平台传播的即时性,使得腐败事件一经在网络曝光,便会传播发酵,形成相应舆论场,提高了反腐效率。

微博反腐在我国已成为民众监督的重要形式,但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互联网本身的特性,使得微博在地域、受众群体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微博反腐不能得到有效推广。更为关键的是,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专门的法律法规规范与完善相关监督渠道,在微博相对自由的言论环境中,用户的监督行为还停留在浅层次的无意识中,尚未形成理性、规范的行为,在此背景下,微博反腐容易滋生不必要的冲突与影响,给反腐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应理性借力微博反腐,从而不断完善权力监督体系。

2、健全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

政务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是基于微信公共订阅号产生的服务形式,微信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订阅相关服务账号,进行个人信息查询、缴费、投诉、建议等类型的公众服务,足不出户便可享受相关政府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公众参与度。“基于微信平台的电子化公共服务模式的特点表现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便捷性、微信信息发布的精准性、微信支付功能的即时性以及微信互动的私密性等方面。”[5]例如用户只需进行简单的扫码关注便可完成服务账号的订阅,并由微信运营商进行系统的后台维护,提高了服务的稳定性,同时也节约了服务成本;微信运营商开发的微信支付功能也大大便捷了缴费程序,微信用户只需通过微信支付平台便可进行个人的相关缴费服务,无需再前往相关地点进行缴费。同时微信相对于微博的私密化特点,也使得微信在公众咨询方面有着相对便捷的优势。公众可以在服务平台进行一对一咨询,交流内容仅双方可见,不对公众开放,充分发挥了微信自身优势。政务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为公众获得公共服务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在公众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因不断完善服务平台服务内容与形式,拓展服务范围,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以此满足日益增长的公众服务需求。

3、利用微博微信汇集民意,完善政府决策体系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民主政治的独有形式。随着政务微博微信的兴起和网络舆情影响力的扩大,互联网已成为表达和汇集民意的重要场所,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传统民主协商形式下的决策方式。网络以其开放性、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及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等特征,给政府汇集民意、协商民主提供了新的平台与途径。政府通过“双微”发布信息,进行民意调查与收集,以此完善政府决策,这一过程有助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与表达权,同时有利于政府决策的制定与实施,为各地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方式、新途径。今后一段时期,政府应大力建设微博微信平台,密切保持与群众联系,了解民情、社情,以此提高政府决策质量,完善决策体系。

参考文献

[1]聂磊,傅翠晓,程丹.微信朋友圈: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虚拟社区[J].新闻记者,2013(5).

[2]《人民日报首次发布政务指数“双微”综合排行》:http://yuqing. people.com.cn/n/2014/1208/c209043-26170468.html

[3]郑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4]吴文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须用好新媒体》

[5]王少辉,高业庭.基于微信平台的电子化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研究——以“武汉交警”政务微信为例[J].电子政务,2014,08:53.

任怡康:女,研究生二年级,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政务微博治理现代化互动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语言习惯与民族地区双语司法人才队伍建设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巧用政务微博,回应民众关切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