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人情怀的启蒙第一课

2015-12-05陈嘉莉

中国工人 2015年9期
关键词:第一课工友女职工

● 陈嘉莉

两周到工厂第一线的学习时间,是我们工人情怀的启蒙第一课。正如我们在青湖学堂学习时前辈跟我们说到的,其实与职工沟通交流最重的就是“真诚”。两个星期下来,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我发现工友们其实都很乐意和我们交流,在得知我们是实习学生时,他们对我们也感到新奇甚至会主动和我们交流。通过跟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性格的工友面对面的交流,我发现了小小的交流秘诀:在交流的过程中尽量让工友们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充分尊重和我们内心的真诚,是一段成功对话开展的基础,这种尊重和真诚的传达可以是通过一种粗鲁的话语或是幽默的笑话去让他们感觉到自在。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现象是,在工厂一线上大部分都是90后的新生代外来务工者,95后的年轻人比比皆是。因为年龄上的相仿,很多时候让我更容易去理解他们的心态和想法。在车间时我听了不少年轻工友的打工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感触良深。他们当中大部分学历较低,有的年轻人放弃学业是因为不喜欢读书,或者读书成绩不好;有的是因为看到身边的朋友都出来工作,能赚钱帮补家庭而放弃学业;有的是年轻叛逆,自己不会想、不听家人劝告而弃学。他们当中不乏后悔放弃学业的人,但是,问及是否有意愿重拾学业时,大部分都表示离校时间太久、年龄太大,而缺乏信心或是缺乏资金支持。在我认识的工友当中,其中有一个小姑娘是明确表示有意愿并且有打算重拾学业的,但由于初中没毕业就出来打工,连初中毕业证都没有,因此让她求学无门而感到无助。因此,我认为工会“圆梦计划”的推广和宣传是非常有必要和意义的,这会使更多职工拾起重返校园的信心,让他们知道重拾学业的现实可能性。

年轻的他们大多也对自己的现状有所认识,认为在工厂做普工没前途,并且不认为是长久的打算,特别是在没有晋升机制的企业、打工看不到晋升机会的前提下。但是在我问及他们以后的长期打算时,他们除了明确表示会回老家外,并有没确切的长期打算,普遍对未来的规划表示迷茫。针对这一普遍的现象,我们在以后开展的项目活动中,技能培训、职能扩展等方面应作为重点课程项目来组织,逐渐地把这些课程项目常态化、制度化,使职工日后能多一些职业选择,以便终身受用。

女职工权益保障这方面,也是我比较关注的问题。我留意到日立金融的一线车间里,针对孕妇的特殊保护做得比较到位。比如孕妇工作安排都比较简单轻松,在工作期间可以坐着休息,有专门的孕妇储存柜、饭堂孕妇优先通道等。这种针对女职特殊生理期的优待制度,我认为值得推广。

我也关注职工心理问题。特别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离婚、长期分居、留守儿童、找对象难等问题对职工心理的影响。在日立期间,正好厂方与心理机构共同开展了专门针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幸福提款机”项目,员工人手一卡,并可以24小时电话咨询心理健康问题。这种项目是对员工权益保障的一种很好体现,也非常值得学习推广。但是,怎样去指引员工善用这类企业提供的资源也是我思考的问题,现实情况是很多员工大多不信任这样的项目甚至有些排斥。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思考:怎样通过企业工会的途径去引导职工善用现有的资源?针对女职工权益保障困境,什么样的活动或者课程能够真正引起她们的兴趣,真正对她们起到作用?怎样去激发现有女职工委员会的活力,使女职工委员会真正为女职工争取利益?怎样在没建女职工委员会的企业工会中发挥女职工委员的作用?

猜你喜欢

第一课工友女职工
中铁六局女职工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工友艺苑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早上第一课
工友艺苑
工友艺苑
家教第一课:有话好好说
做好转型发展中的基层女职工工作
科学第一课
创新思路,做好女职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