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隐性分层教学的新思考
2015-12-05郁华
郁 华
(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131)
中学体育隐性分层教学的新思考
郁 华
(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江苏 苏州 215131)
体育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在保障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中学生因各自身体条件的不同,在兴趣爱好上有所差异是在所难免的,中学体育教师必须采取更多元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促成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将隐性分层教学法运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处理好提高学生素质和搞好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分析隐性分层教学方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隐性分层教学的具体操作的建议。
近年来,中学生面对的学习竞争与升学压力逐渐增大,增强中学生身心素质迫在眉睫。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与深入,“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实践。体育教学作为实现素质教育和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环节,也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中,不同的学生个体往往拥有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天赋和兴趣,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自信心等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区别,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依据学生的差异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所有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
1 隐性分层教学方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1 实施隐性分层教学能够加强学生体育学习的自觉性
部分学生生性并不好动,身体条件比较差,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受自卑心理影响,认为自己技不如人,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隐性分层教学通过学生身体条件的划分、因材施教、分层考核等途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展现自我的环境。隐性分层教学满足了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求知欲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自觉性也会大幅提高。改进学生学习情况的关键是自觉性。实施隐性分层教学,营造自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便可以使学生体育学习的自觉性得到提高。
1.2 实施隐性分层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与敏感期,渴望平等与重视。应试教育只重视学习成绩,以成绩高低评判学生好坏,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而素质教育则与之完全不同。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让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隐性分层教学能综合考虑到中学生群体的年龄、身体、心理等因素,这种教学方法不会公开学生的分层情况,充分照顾学生心理情绪,对学生进行充分的鼓励与帮助。让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充分展现自我,身心健康能得到良好、积极的发展。
1.3 实施隐性分层教学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中学体育教育事业伴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浪潮实现了巨大的进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得到了丰富和创新,投入到体育的教学资金连续增长。但是,相关机构提供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校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在整体上不容乐观,这种学习成绩与身心健康成反比的趋势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和重视。为实现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中学体育教师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寻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途径,坚持把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把隐性分层教学方法投入到实践中进行检验,不断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2 隐性分层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2.1 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
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的前提要求是教师能够对自己学生的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虽然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为了保证学生层次的划分、教学内容的制定做到科学合理,体育教师必须要严格完成这一工作。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的学生群体时,可以通过制作调查表格的途径来对全体学生的体质特点、年龄、兴趣爱好等要素做一个初步的调查。也可选取各种类型的运动项目来对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大致的检测。比如选取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和中长跑等项目。同时在平时的技能教学授课中,给每个学生建立所授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的档案。教师对学生的情况真正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才真正迈出了隐性分层教学的第一步。
2.2 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隐性分层
根据上述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之后,可以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教学层次,A层是学习能力强、测试成绩优秀、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20%左右;B层是学习能力较强或不稳定、测试成绩中等、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0%左右;C层是学习能力差、测试成绩不理想、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0%左右。特别强调的是,不能向学生公开他们的测试成绩和所分层次,以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当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的层次进行调整。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三个层次的学生合并成一个少组,平等对待,也可让A层学生穿插在B、C层中练习,在B、C层中可以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这样,既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维护,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主体意识和自觉性。
2.3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为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教学层次之后,体育教师应该根据三个层次学生的具体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既统一又有区别。按照中学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首先必须保证每个学生都要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及基本技能(“三基”),然后就是制定教材广度、深层次知识理解和高难度体育技能教授等教学目标,这时体育教师需要根据三个层次的具体情况进行目标制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三个层次学生不同的身心健康情况,分别制定以创新性、发展性和基本性为各层特点的教学目标,即:针对A层学生制定创新性的教学目标,在学生掌握了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拓展,使学生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针对B层次学生制定发展性的教学目标,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拓展;针对C层次学生制定基础性的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觉性,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通过体育学习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
2.4 坚持全面、科学、合理地考核评价,平等对待
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的一个关键步骤是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要求教师在进行考核评价时必须做到全面、科学、合理。笔者推荐的具体做法是:在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期末考试的内容应当一致,平等对待,期末的总成绩的给出要综合期末大测、平时少测、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学生自评、少组成员互评等考评因素,多角度寻找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同时,学生自评可以使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扬长避短,改正不足。更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进步幅度,每个学生取得的进步都是值得肯定与鼓励的,这样能燃起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和自信,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隐性分层体育教学方法,顺应了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有益选择。这种教学方式新颖灵活、层次清楚、针对性强,让学生们自觉地投入到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学习中,获得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双丰收。特别对于一些先天条件较差的学生,他们总是以自卑的心态对待体育学习,认为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还是不及格,隐性分层体育教学能够帮助他们突破心理障碍,告诉他们只要有兴趣、有良好的态度,不仅及格变得容易,还有可能得到较高的成绩,得到更多人的认可。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够使体育教师自我反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必须要积极转变之前老旧的大集体教学观念,认真接受并实施隐性分层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全面了解,通过隐性分层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 1 ] 司宇.中学体育隐性分层教学模式探讨[ J ].教学与管理,2014(12):143-145.
[ 2 ] 吴丽云,金筱艳,熊媛.班内隐性分层教学模式探讨[ 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05-107.
[ 3 ] 宫成刚.初中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2):145-146.
[ 4 ] 王育鸽.隐性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研究[ 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 5 ] 王爱军.分层教学发展与研究综述[ J ].成人教育,2011(8):67-68.
[ 6 ] 张玲德.高中体育课程实行“自定目标、自主发展”教学的实验研究[ J ].中国学校体育,2005(3):20-22.
G807.3
A
1674-151X(2015)09-078-02
2015-08-10
郁华(1979 ~),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运动训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