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题所需的三面镜子

2015-12-04夏玉桥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5年11期
关键词:之根凸透镜意蕴

夏玉桥

在考试中,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它们呈现的空间都很宽,蕴含的内容都很深,涉及的生活面都很广。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一双慧眼,运用凸透镜、透视镜与凹透镜,对题目内容予以准确聚焦、深入透视、广泛辐射,进而调度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个题目,涉及的内容往往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拿起凸透镜,把目光聚焦于一个核心点上。文题的内容不同,聚焦点就有异。常用的聚焦方式有以下几种:

聚焦于物:如《书,我的良师益友》《胡萝卜的种子》。这类题目需要我们围绕“书”“种子”进行写作,不得偏离。

聚焦于事:如《铃声响过之后》《日成一事》。这两篇文章,需要我们集中笔墨,写出铃声响过之后所发生的事以及每天做成的一件事。

聚焦于情:如《有种幸福在心间》《有一种记忆叫温暖》。前一题需要我们表达心中的幸福之情,后一题需要我们表达被关心后的温暖之情。

聚焦于思:如《生活告诉我》以及关于“成长”的材料作文,都是要求我们突出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及思考。

聚焦,一是找文题中有关物、事、情、思的关键词,二是要从这个关键词的博大内涵中找到与自己心心相映的那一点。如《有种幸福在心间》,就是让你找出生活中哪一件事引起你的幸福感,以及在这种幸福感中,你的别样感受。

聚焦,还能达到显豁形象的效果。如《书,我的良师益友》,抓住“书”进行写作,可以向人们展示“我”的书香生活;《胡萝卜的种子》,抓住“种子”进行写作,你会感受到一种旺盛的生命力。

聚焦,还要关注题目中的一些辅助词语。它们对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称及情节结构有着独特的规定性,抓住了它们,会更加突出文题的特征。如《铃声响过之后》,既有时间的特征,又有地点的特征;《我终于说了公道话》,“终于”一词,对文章情节就有了强烈的规定性。

穿透,就是把我们的目光,通过一面透视镜,穿越表层的现象,发现一件事后面的深层意蕴。一些题目,总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它们有极强的暗示性,需要我们抓住深层内蕴进行写作。如《那天,雨一直下》,你要透过雨,看到“我”或“他”在雨天有着怎样的故事,怎样的情感,对生活有着怎样的感想。有时,文题中有些词语直接提示了你要穿透表象进行写作。如《橘子的启示》,那个“启示”一词就是让你从橘子或橘子的故事中,去发现其背后的人生哲理。

对文题的穿透理解,有以下几种方法:

1.引申词语法。这种方法对于一些含有寓意的文题很实用。如《因为有根》,这个“根”指什么?可以理解为民间艺术之根,华夏血脉之根,民族文化之根……这样引申,你就会看到一般人看不见的东西,写出一般人写不出的文章。同样,《那一支春天的歌》一题,“春天”,小则可理解为“我”从泥淖中走出,迎来了春天;大则可理解为国家改革开放,迎来了民族经济发展的春天。

2.添加词语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文字较少的题目。如《喜欢》,可以在“喜欢”后面添加些词语:小草,春风,我的老师,美丽校园,妹妹的笑靥……同是“喜欢”,对不同事物的喜欢原因不同,也就使“喜欢”具有了不同的意蕴。

3.探寻句意法。这种方法需要对一些有意味的句子进行认真品读,感受它的意蕴。如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一题,要进行思索: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会怎样重新生活?我会避免哪些错误?我会弥补哪些亲情友情?我会怎样珍爱美好的时光?这样一思索,一些崭新的意蕴就出来了。

4.反向追问法。有的题目是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需要我们逆向思维,认真揣摩,领悟其中的深层意蕴。如《与平凡相伴》一题,我们可以这样问:平凡的生活会使我们平淡一生吗?平凡的岗位上就不能做出非凡的业绩吗?这样一反问,就会豁然醒悟,探寻出文题中的深沉意蕴。

辐射,就是在审视了文题意蕴之后,用一面凹透镜,把这种思想的光亮发散到广阔的时空背景下,去赋予它崭新的时代现实意义;辐射,就是把思想置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辐射,就是让我们拓展视野,发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

对于半命题作文的空格,这本身就给我们的思想留有一个广阔的辐射空间。如《____去哪儿了?》,若要追问《蓝天去哪儿了?》,那就是在指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若要追问《雾霾去哪儿了?》,是在透露着对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的欣喜;若要追问《童年去哪儿了?》,是对片面追求分数的反思;若要追问《爸妈去哪儿了?》,是在表明对远方爸妈的深沉思念。

其次,关键词的本身就是一个广阔的辐射空间。如《我最得意的一句话》,这一句话放在不同的事件中,就会有不同的意思,就能写成一篇篇不同内容的文章。我们的思维辐射得越广,发现的内容就越多。

聚焦求准;透视求深;辐射求新。审题中,只要我们拿出凸透镜、透视镜及凹透镜,对文题进行聚焦、透视、辐射,就一定能看出文题的深刻意蕴,写出不同凡响而又紧接地气的文章。

(作者单位:安徽省五河县临北中学)

猜你喜欢

之根凸透镜意蕴
美丽的汉字,中华文化之根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颂歌
贾丽的诗
[透镜成像的规律]随堂练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
臂挡烈焰 舍己为群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