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合作:潜力巨大 前景乐观
2015-12-04刘洪德
刘洪德
为期4天的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于2015年9月13日在宁夏银川闭幕。本届博览会以“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为主题,推进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国家的交流合作,对深化双方人民友谊、提高务实合作关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人士认为,在此大背景下,中阿合作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崭新的机遇。
合作根基牢固
中阿友谊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通过古代丝绸之路就已到达两河流域、叙利亚和埃及等地,同阿拉伯国家相知相交,中国的四大发明逐渐传入这一地区,阿拉伯的数学、天文学和医学也逐渐传入中国。近年来,在高层互访和多层次交流机制的推动下,中阿双边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快速、全面和深入发展的特点。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阿贸易额为2512亿美元,同比增长5.2%,其中,出口1139亿美元,增长12.3%,中国已经成为阿拉伯国家第二大贸易伙伴及最重要的原油出口市场。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至2014年底已超过100亿美元。此外,阿拉伯国家是中国开展承包工程业务最早和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截至2014年底,中国企业在阿拉伯国家累计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2551亿美元,项目涉及住房、通讯、交通、石油、化工、电力、港口、建材等诸多领域。
阿拉伯国家联盟主管经济事务的助理秘书长穆罕默德·图维吉里表示,中阿合作潜力巨大,具有友好合作传统,当前多层次往来互动频繁,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互补性。
2012年,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约20亿美元,而阿拉伯国家在中国直接投资约7亿美元,这一数字近年来虽有所增长,但依然落后于预期。中阿合作在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投资规模和拓宽投资渠道方面大有可为。
合作领域与环境有待提升
图维吉里对记者说,阿盟认为中阿合作目前有很多领域亟待拓展,且已设定明确的发展路线图,旨在拓展中阿双方在新能源、信息技术和高新农业技术等领域合作。
中阿双方都已认识到拓宽双方合作领域的必要性。为此,本届中阿博览会聚焦贸易、农业、卫生、网络、旅游、技术转移等合作领域,安排网上丝绸之路暨云计算技术和应用展、高新技术设备展等活动。在2015年9月10日举行的开幕式上,中阿技术转移中心正式落户宁夏,它将推动中国高铁、航天通信、核能、新能源、现代农业等先进技术及装备向阿拉伯国家转移输出。
此外,本届中阿博览会预计签约的项目涉及能源、农业、新材料、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装备制造、信息科技、通讯卫星、文化教育和现代服务业等十多个领域。
目前,中国已成为阿拉伯国家第二大贸易伙伴。阿拉伯国家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地、第七大贸易伙伴、重要的工程承包及海外投资市场。
图维吉里说,中阿双方目前并不缺乏投资意愿。但是,要落实双方强烈的投资意愿,就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应在包括电力、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海水淡化、荒漠治理、纳米技术、新能源、信息网络等领域在内的各合作领域加强不同层次的磋商协调,取消阻碍投资的政策法规,出台新政吸引投资,实现更大程度的互利共赢。
此外,中阿双边贸易发展势头强劲,但不同阿拉伯国家的进出口额出现不均衡现象。例如,中国一直是苏丹的第一大贸易国,2011年苏丹对中国出口45.9亿美元,占苏丹出口总额的53.1%,同年苏丹从中国进口20.4亿美元,但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情况并非如此。
埃及工业和贸易部长阿卜杜勒·努尔说,2014年中埃贸易额116.2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104.6亿美元,从埃及进口仅有11.6亿美元,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埃及产品自身,埃及要进入中国市场还需付出很大努力。
借力“一带一路”前景乐观
当前,中国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沿线广大阿拉伯国家的积极响应。中阿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一些阿拉伯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更新升级势在必行。在这一领域,埃及、约旦等国已开始行动,在具体项目上与中国进行合作。
图维吉里说,中阿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相信“一带一路”既会给阿拉伯国家带来发展繁荣,也会帮助中国借助阿拉伯国家的地理位置优势向欧洲和非洲市场延伸。
努尔告诉记者,埃及总统塞西2014年12月首次访华期间,中埃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其中已有18个项目条件成熟,涉及轻轨、电网、电站、遥感设备、玻璃纤维、新建高新产业园区等领域。
不久前,阿曼、科威特、阿联酋、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在第一时间加入了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表示将利用这一融资平台,积极推动中阿双方在基础设施领域的互利合作,更好地促进各自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助力阿拉伯国家走上发展繁荣道路。
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阿友好合作进一步深化打下坚实基础,为中阿关系发展创造历史性新机遇。展望未来,只要中阿双方携手努力,深化合作,做好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建设,中阿合作必将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