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达沃斯激辩无人工厂
2015-12-04范春生汪伟许晟
范春生 汪伟 许晟
智能制造将把机器人产业引向何方,机器比人聪明会发生什么,‘无人工厂解决了用工荒还是带来了打工难……正在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多个分会场激辩“无人工厂”时代到来的机遇和隐忧,以及防范“高端产业低端化”的必要性。与会人士认为,“无人工厂”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也需要国家和地方层面加以引导和规划,力争占领竞争的制高点。
无人工厂时代来了吗
可以感知前方的物体、可以像人一样看到三维空间的物体而自主避让、可以精准地移动组装前方的小物体……夏季达沃斯论坛机器人体验区吸引了大批参会嘉宾。
参加论坛的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陈鸿波表示,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一些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地方政府和企业看到了机器人产业的机遇,正加紧上马机器人项目,“无人工厂”或将随之涌现。
记者在沈阳市采访时也看到,宝马沈阳工厂焊接车间,火花四溅的自动化流水线上,每天近700台进口机器人曲臂摆身,穿梭忙碌;华晨金杯汽车公司生产线上,十几台来自沈阳新松机器人的国产机器人,搬运重物,移动自如……
据介绍,“无人工厂”脱胎于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工业4.0”概念,即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基础,以生产的高度数字化、网络化等为标志的工业模式。随着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迅猛发展,一批“无人工厂”已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毫无疑问地将推动这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用工荒还是打工难
连日来,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多个分会场围绕机器人、智能制造业展开了激辩。2015年9月9日的“机器比人类聪明?”“机器人与开发者面对面”“未来制造业”等相关分论坛,9月10日的“无国界机器人”议题,均吸引了中外嘉宾的参与和关注。一个焦点性问题引发激辩,“无人工厂”究竟是破解用工荒还是带来打工难?
“对企业尤其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劳动力不足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所产生的叠加效应,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而‘机器换人‘无人工厂的出现,不仅能缓解技工短缺困境,应对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而且能提高工作准确度和效率。”陈鸿波说,日本学术振兴会理事长安西祐一郎、高通中国研究院软件部门负责人张亮等与会嘉宾持这一观点。
“即使没有劳动力成本的制约,让机器逐步替代人也会成为趋势。”陈鸿波还认为,“机器换人”后,不但生产安全问题迎刃而解,同时机器人稳定性更高,产品质量更有保障,合格率将大大提高,创造更大的产能。
不过,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斯图尔特·罗索等几位智能机器人领域专家认为,“无人工厂”的大规模涌现,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形势带来冲击,这考验着政府的就业保障能力。
张亮指出,“无人工厂”机器操作的生产线投入成本较高,一些特定的高精工序依然无法用机器替代人工。因此,过去简单操作型的普通工人在未来的需求量会下降,但高级技术工人特别是能够驾驭机器的高级技工将更加吃香。
防范高端产业低端化
目前,在我国“机器人”已有“燥热”迹象,许多城市均提出了机器人产业规划,各路科研、投资机构纷纷加入。
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一些专家提醒,中国的机器人产业“高端产业低端化”苗头已经出现,规划趋同、结构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等现象已经显现。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指出,机器人是典型的“三高”产业——需要高技术、高人才、高投入,而国内很多中小企业处在“三低”阶段,甚至“三无”,在不掌握芯片、软件、控制系统等高端技术情况下,只能做外壳和组装。“如果不加速培育龙头企业、占领竞争制高点,小散弱的低端企业很快就成为机器人大战的牺牲品。”曲道奎说。
专业人士建议,为使“无人工厂”良性发展、更好的带动产业升级,在国家层面上,应着眼于全球竞争,重点培育有强大创新能力的国际级企业;在地方层面,应遵循市场规律,打造分工科学、竞争有序的细化产业链;在企业层面,应瞄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的产品。另外,探索企业办学、工人再培训等方式,应对机器人时代的新挑战。
相关链接:
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概况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5.6万台,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据不完全统计:
国内已建在建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近40家。
近两年几乎每天都会诞生一家机器人企业。
相关制造企业总数从2014年初的200余家,猛增至现在的80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