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电影增加“自来水”
2015-12-04李思远潘强吕梦琦欧甸丘
李思远 潘强 吕梦琦 欧甸丘
正如专家所言,中国电影的内容生产,若只满足于当前水平,将不进则退。这指出了下一步继续努力的方向。
近些年,中国电影蓬勃发展,与好莱坞的差距正在缩小。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电影业依然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内容原创力不足、想象力不够,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纵观近年来的中国电影,人们的关注重点放在票房数字的提高,但是忽略了一个同样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在电影质量普遍不高情况下,诸如《1942》《钢的琴》一些实实在在的好电影却出现“叫好不叫座”的情况。而一些强营销、高排片的“劣币”驱逐“良币”,使得不少热爱电影的观众与上述好电影失之交臂。光靠《大圣归来》的“自来水”现象,恐怕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还有待相关方面综合筹划加以解决。
唯有心静,方有艺成。长期存在的譬如抄袭模仿、千篇一律,人才储备欠缺等问题目前尚在。当看到其他影片成功时,许多从业者并不屏声静气分析成功原因、为消费者们奉上诚意之作,而是“一窝蜂”如法炮制。此外,中国电影尚未实现全球发行。即使有了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中国的电影向海外传播,依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日前的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多部优秀影片脱颖而出。在国产电影创出佳绩之时,还应多一些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经过12年的产业化改革,中国电影票房规模已接近400亿元,国产片市场占有率突破60%,并从好莱坞大片手中奪回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冠军。这都是国产电影在产业化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值得肯定。
但要实现电影强国梦,国产电影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目前,国内电影市场仍然缺少足够数量的高质量影片,有的国产电影存在美学上的粗鄙化,伦理上的虚无主义,为了迎合部分市场搞“粗糙娱乐”,这势必削弱国产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质量是占领竞争制高点最有效的武器。在日益开放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国电影人要认清楚市场化与文化土壤之间的关系。牢牢守住民族的文化本性,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中汲取创作灵感,努力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是中国电影赢得竞争主动的根本法宝。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鲜活的镜头语言、丰满的银幕人物,生动形象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核心价值观,写出更多受百姓欢迎的好剧本,推出更多传递正能量的好影片。不在竞争中转型,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国产电影应当发挥好对价值观念和文化繁荣的引领作用,做到既有高原,又有高峰,如此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中国电影虽然在爬坡,尤其在爬质量、内容、原创、健康环境等方面的坡,但中国电影人依然有理由抬头挺胸、扬眉吐气。毕竟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人赶上了万马奔腾的大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势头。只要中国电影人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在中国大地上吸取传统文化养料、深耕细作,不断拓展产业规模、提升电影文化品质,就完全可以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富有生命力、大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作为“围观者”的我们,则要不断地为其点滴进步拊掌点赞、增添“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