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建筑的发展及设计利用探讨

2015-12-04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古罗马体育场体育场馆

李 鹏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体育建筑场地及设施是人类体育竞技运动的载体,也是人们展示生命活力、强身健体的场所。体育建筑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和文明程度。它不仅是体育健儿竞赛的舞台,而且也是大众进行娱乐健身的场所,更是一个城市城市化水平的重要体现。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落幕,进一步深化了我国国民对体育运动和体育建筑的再理解和再认识。在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生活方式多元并存的当下,体育建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因此研究体育建筑及其设计特点,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 人类早期体育建筑特点

1.1 古希腊奥运会和体育场馆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体育应起源于劳动。最早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跑、跳、掷、游泳、攀登等都是在人类的生存和劳动中产生的。公元前9~8世纪,古希腊建立城邦制的奴隶社会,那个时代有许多彼此独立的城邦,城邦之间战争连绵不断,各个城邦都积极训练士兵。而体育运动是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优秀士兵的重要方式。正因为此,战争也使体育运动得到发展。古希腊奥运会的体育比赛有军事化的倾向,不停的战争导致国家贫穷,人民受难,人们迫切希望有一个平静生活状态。后来斯巴达王和伊利斯王签订了“神圣休战”合约。为培养士兵的军事训练慢慢转变为和平的运动会。体育由为战争服务转变为民族精神的培养和强健生命体质的效能。所以古希腊应当是最早的体育场发源地。公元前15世纪左右,在古希腊发现了狭长的马蹄形体育场(尼米亚体育场),是世界上最早的体育场。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人修建的是一座长方形的走廊式建筑,专门为18岁以上的男性运动员建造的,在里面进行身体训练和竞技比赛。古希腊体育场建在佰罗奔尼撒半岛伊利斯城邦南部的奥林比亚,这里水草丰美,土地平旷,人口聚集;建在郊外的雅典的4个大体育场,场内均设有大的花园,这些古希腊的体育场是公认为人类最早规范性的体育场所,也是现代体育公园的雏形。

1.2 古罗马时期的竞技场

希腊的辉煌,罗马的伟大,这是历史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高度赞誉。古希腊和古罗马是世界文化史上两座丰碑。就建筑风格来说,古希腊建筑风格特点主要是和谐、单纯、庄重和布局清晰。古罗马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多元和谐。拱柱结构是罗马式建筑的显著风格,体育建筑也是如此。古罗马时期竞技场的建造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古罗马竞技是古罗马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古罗马竞技最初的形成仅是宗教祭祀或是节日庆典的一部分,慢慢演化为大众喜欢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古罗马竞技的昌盛得益于3个主要因素。一是物质基础,古罗马帝国在不断对外扩张中获得了大量人力和财力。二是统治阶级的制度保障。体现在两个方面,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大量建竞技场举行竞技比赛来安抚好战的秉性,促进社会稳定。实现政治斗争的需要。古罗马皇帝和贵族为维护个人权力,把古罗马竞技制度化、经常化,成为政治斗争的一种工具。三是古罗马人独特的气质,主要包括本性、社会风气、价值观以及宗教信仰。这三种因素促进了古罗马竞技场的飞速发展,并且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最著名的无疑是罗马斗兽场,亦译作罗马大角斗场、罗马竞技场(见图1)、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等,建于公元72-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这一竞技场以庞大、雄伟、壮观著称于世,大圆柱形和拱券结构是其显著特色,建筑设计并不落后于现代美学观点,而事实上,大约2000年后的今天,每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体育场都或多或少的烙上了一些古罗马斗兽场的设计风格。体育建筑的最初模型来源于古罗马的伟大建筑,当之无愧的被称为现代体育场的鼻祖。

2 现代体育建筑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2.1 现代体育建筑的发展

从1896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第一代体育建筑。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办,这次奥运会,主体育场为帕那辛纳克体育场,也叫古大理石体育场(见图2)。这一时期的体育建筑重点体现古典风格与蕴藏神话传说的联系,体现绘画与艺术的结合,体现体育与人类精神层面的关联。美中不足的是建筑设施质量不高,不方便利用场地,存在安全隐患。

图1 罗马竞技场外观

图2 古大理石体育场

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6年)之间为第二代体育建筑。奥运会没有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而停止,这一时期的体育建筑,相反规模不断扩大。主要突出民族传统风格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结合。比如1924年巴黎科隆比斯体育场,是现代体育建筑的典范。最主要的是在主体育场旁边搭建许多小木屋,这些木屋每间可住3人,里面有简单卫生及淋浴设施,这就是最早的奥运村雏形。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为第三代体育建筑。二战后体育场馆建设进入新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体育建筑有三个特点,一是体育建筑与城市发展逐步和谐统一。比如1964年东京奥运会,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以及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体育场馆等等都与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结合,主办方通过体育场馆的建设,新建交通设施、完善市政设施,使城市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使体育设施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二是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力求独特、新颖,不拘一格。例如1964年采用“悬索结构”新技术的日本代代木体育馆(见图3),1980年列宁馆装有新型照明系统等,突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合理运用。三是开始探索赛后场馆的综合利用问题。如东京体育馆,非关键部分运用组装技术,需要的时候装上,不需要的时候拆下来,合理利用空间。再比如首尔奥运村,运动会期间提供运动员住宿,比赛之后就卖给个人,成为高档社区等等,探索了运动会后场馆的利用问题。

2.2 我国现代体育建筑存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体育设施截至目前有上百万个,人均拥有体育及健身场地及资金指标均有较大提高。但在众多的体育设施中,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这些建筑设施在设计和管理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一是设计缺陷。注重外在形式,注重规模效应,注重个性,功能比较单一,单纯地为体育竞技而设计,缺乏复合型功能,而且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度不强。体育设施的大众化、功能多元化效果不突出。二是管理缺陷。在赛后场地利用方面,存在投资巨大,而投资回收时间长,回报偏低,甚至亏损现象。在全民健身经营领域,经营项目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新兴项目比较少。经营发展不平衡,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等。

图3 日本代代木体育馆

3 体育建筑设计及后期再利用的建议

3.1 因地制宜,发挥区域特色及建筑功能

体育场馆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场所和服务设施。不同的城市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不同的区域拥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应将城市的特色、文化内涵和比赛后时期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场馆要和所在城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不但成为一座城市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且应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和地标性建筑,成为当地居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子,成为来往游客难忘的记忆,产生名片效应。同时,在选址和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生态因素,要重点解决噪音、灯光、废水排放、垃圾处理等问题,应满足大众参与和方便管理使用的要求。而且,城市土地寸土寸金,节约用地也是选址和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

3.2 发挥优势,借鉴国外成功案例

通过洛杉矶、亚特兰大奥运场馆的分析,国外的诸多成功事例给予我们极大的启发。这些建筑无论是从前期的规划还是到后期的实施都是在彰显奥运精神的同时,充分考虑从奥运时期到后奥运时期的良好过渡,是体育建筑管理较为成功的例子。国内诸多的体育赛事,在大型体育建筑设计及后期运营管理方面考虑的都不很周全,就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设计理念与后期再利用的管理方法。

3.3 注重和周围的环境多元共存

一个奥运场馆的开发、利用,不仅应该从其自身考虑,同时还应考虑其周边的环境设施。例如:如果将奥运场馆开发成为商业运行中心,那么它的周围肯定要包含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只有将周围的环境设施与场馆本身的运行特点结合,后奥运会时期的一系列开发方案才能够得到最优的实施。

3.4 以体育休闲产业引领其他行业可持续发展

大型体育场馆在承办各种高水平体育赛事、大型演唱会以及各类群体活动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但是如何才能够更大范围的推广体育休闲产业,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效益,则应该将视野放在其内部的配套设施、广场上的空地以及大面积的水域等(见图4)。比如,引进多种商业会所,适当的餐饮、购物场所,举办各类发布会、推介会,打造商业商务交流中心等等,这样才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体育建筑的再利用。

图4 体育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4 现代体育建筑的设计特点

4.1 体育建筑集竞技、休闲、娱乐为一体

目前,休闲娱乐体育运动已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和前景,全国上下都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人们的健身愿望日益增加,健身活动场所却相当有限,功能也比较单一。这种休闲娱乐性的体育建筑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而类似的体育建筑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滞后于人们的需求。所以今后的体育建筑设计应重视比赛与休闲娱乐方面的兼容性,满足百姓健身娱乐、休闲活动的需要。

4.2 体育建筑是高科技的展现

空间大、跨度大、容积大是体育建筑的共性,领先和创新来源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使用。科技的发展使大型露天体育场馆向室内体育馆转化,保证任何时间都可以利用。设备的现代化是现代体育场馆必不可少的,比如高品质的防滑木地板、高效的照明系统、清晰度高的音响设备和吸音材料、高品质的塑胶跑道、舒适的空调与活动看台、大型彩屏系统、活动地板等自动控制设备的大量应用。故体育场馆设计要融合新材料、新技术,要有超前意识,达到技术先进、科学合理、造价经济(见图5)。

图5 大跨度、新材料场馆

4.3 体育建筑向功能多元化延伸

具有单一功能的体育场馆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大中型体育场馆应根据体育建筑的固有特性,挖掘相关功能,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建筑师和经营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体育建筑大多数由政府投资,往往存在比赛后荒废问题,因此体育场馆的设计在保证体育比赛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拓展使用功能,做到一馆多种用途,一场多种功能的多元化。

4.4 体育建筑要体现“人文”与“人本”

在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进程中,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精神生活的提升也显得尤为重要,体育场馆在满足体育比赛的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体育馆本身属于公共建筑,人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而来,要求为其服务的建筑和环境优美宜人,并且有充分的闲情逸致来品评环境和建筑造型。要想办法提高人们观看比赛的舒适度,以满足精神层面的需要,因此设计上要考虑视点选择、视差的确定、视觉质量、视距、照明梯度、电声和扩声系统等更加科学合理,从观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4.5 体育建筑的生态化和环保性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为改善人居环境回归自然、追求环保的呼声越来越强烈。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上,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先生首次提出了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张,建议通过一些保障手段,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体育建筑已经从开始转向更深层的矛盾与制衡的探究—体育建筑空间与体育运动品质之间的均衡,这是对体育本原的回归,同时也反映了大众对于体育建筑空间认知的提升,符合我国创建节约型社会的思想。因此主办者应慎重选择场馆的地理位置,常常规划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城市和乡村相结合的地方,并且自然环境优美。还要尽量维护原有地貌、植被等自然因素,使体育建筑成为城市的一面标志。在体育建筑方面的环保就是要体现科学技术与环保技术充分利用。这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水立方”馆(见图6)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自洁收水功能;自然采光省电功能;外膜镀点反光调温功能;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在设计中减少了电的使用,利用太阳能电池提供电力,游泳池内的水由太阳能加热;巧妙的自然通风设计等。

图6 水立方主入口

5 结束语

体育建筑在满足现代人的运动健身需求的同时,要更注重休闲娱乐功能,大型场馆建筑中高科技成果的应用越来越多,场馆的多功能设计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更加突出生态化与环保设计,更加重视场馆的赛后充分利用。

[1] 杨洲.花冠,角斗和金牌——体育场建筑发展趋势浅论[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4):98-103.

[2] 黄薇.第四代体育场[J].建筑创作,2002(7):48-52.

[3] 张峥.回眸天津体育建筑展望未来与发展[J].建筑创作,2001(4):109-114.

[4] 范文杰,杜朝辉,马雪容.奥运体育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4(11):32-35.

[5] 钱锋.体育建筑的“本与魂”[J].时代建筑,1997(4):17-20.

[6] 易涛.绿色体育建筑若干问题探讨[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5.

[7] 汤少哲.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探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61-62.

[8] 乐音,马烨.体育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走向[J].福建建筑,2005(5-6):186-188.

[9] 阎广君,李静.可持续发展与体育建筑[J].低温建筑技术,2010,32(1):14-15.

[10] 陈奥彦.后亚运时代的体育场馆探索-增城大球场规划及建筑设计[J].2015(8):53.

[11] 王絮梅.创新型体育中心探索——巴中经开区体育中心方案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148.

[12] 刘伟,武联,李丹萍.当代体育建筑形态的表现途径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5(1):104-110.

[13] Chen X J.City Landscape Effects on the Sports Architectural Design[J].Applied Mechanics& Materials,2014,533:191-194.

[14] Dustin R.Modernizing sports facilities[J].Ashrae Journal,1996,38(9):32 -38

[15] 孙一民.体育场馆适应性研究——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J].建筑学报,2008(1):94-97.

猜你喜欢

古罗马体育场体育场馆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Two Funny Men
去体育场所时如何防疫
乘地中海游轮,寻访古罗马历史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第九回 古罗马人钟爱写实的浪漫
古罗马艺术从何而来?
体育场馆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与应用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