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营凹陷大芦湖油田东北部沙三中亚段沉积体系演化

2015-12-04李春芹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纯梁采油厂山东博兴256504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年14期
关键词:洼陷层序鲁西

李春芹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纯梁采油厂,山东 博兴256504)

大芦湖油田隶属于胜利油田纯梁油区,位于东营凹陷次级洼陷博兴洼陷的西北部,是东营凹陷重要的油气探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E)是大芦湖油田主要含油气层段,其砂体成因机制较为复杂。前人研究认为大芦湖油田E砂体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砂体在滑塌作用下形成的浊积岩体[1],但通过钻井岩心观察及相关资料分析表明,大芦湖油田东北部E砂体具有牵引流和重力流特征共存的双重特性。笔者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地震、测井、录井及各种分析化验资料,建立了研究区E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砂体沉积成因类型及垂向演化规律,为大芦湖油田东北部E油气勘探提供了指导。

1 层序地层格架

1.1 层序界面识别

不整合的层序界面与上、下地震反射轴之间相互接触都会存在一定的角度,接触类型有上超、削截、顶超、下超等[2~5]。三维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工区层序界面与上、下地震轴的接触关系主要有削截和上超。通过对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大芦湖油田东北部E可识别出T4、Z1、Z1-1、Z1-2、Z2、Z3、Z4、Z5、Z6、Z7、Z8、Z9、T6共13个反射界面(图1),其中T4和T6为三级层序界面,Z1和Z6为四级层序界面;Z8和Z4分别为四级层序1和四级层序2的湖泛面,其中Z8是E的最大湖泛面。

T4界面在岩性上表现为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E)底部暗色泥岩与E顶部稳定分布的标志层(灰岩、白云岩)的分界线[6]。穿过T4界面,地层叠加样式由进积式转变为退积式。T6界面测井曲线的识别标志也较为显著,主要表现在T6界面之下发育了一套电阻率曲线幅度很高的泥岩[7]。

图1 研究区E内部地震反射界面接触关系

1.2 层序格架建立

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地震、测录井的基础上,结合博兴洼陷构造特征、古地貌特征,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作为指导,对大芦湖油田东北部E地层进行了层序划分,构建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E是一个以T4、T6为顶、底界面的三级层序,其内部又可以划分出3个四级层序,T6~Z6为四级层序1;Z6~Z1为四级层序2;Z1~T4为四级层序3。

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钻井岩心观察描述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浊积岩和滨浅湖滩坝3种沉积相。

2.1 三角洲沉积

2.2 浊积岩沉积

博兴洼陷被金家樊家鼻状构造带分成了2个次级小洼陷,为沉积物卸载和保存提供了有利负地形,鼻状构造带也起到了一定的遮挡作用,控制沉积物卸载位置和方向,且博兴洼陷南部在博兴断层的控制下,发育了北东走向、北西倾向的樊128断层和樊9断层,为浊积岩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8]。

滑塌浊积扇岩性和粒度与三角洲前缘砂体相比具有继承性,总体粒度比较细,内扇主水道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可见少量中粗砂岩;中扇辫状水道以细砂岩为主,含有泥砾,水道间为薄层灰色粉细砂岩与泥岩互层;外扇发育灰色薄层粉细砂岩与泥岩互层。透镜状浊积体岩性更细,以灰色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砂体厚度较小。

2.3 滨浅湖滩坝沉积

研究区滨浅湖滩坝主要发育在四级层序2的上部和四级层序1内。四级层序2的上部和四级层序1基准面整体处于下降状态,受波浪和沿岸流对三角洲前缘砂体再搬运和改造的影响,在三角洲前缘发育了一定规模的滨浅湖滩坝沉积[9]。滩坝砂体沉积物粒度比较细,分选好,岩性以灰色、灰绿色粉砂、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等细粒沉积物为主。沉积构造以平行层理和浪成砂纹交错层理为主,反映了滨浅湖波浪和沿岸流作用,另外可见大量的螺化石。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主要以两段式和滚动跳跃加悬浮式为主。

3 沉积体系演化

四级层序1发育时期,三级层序相对湖平面以上升为主,可容空间大,水体比较深,研究区大部分都处于半深湖-深湖环境,大芦湖油田地势南高北低,鲁西隆起西部曲流河三角洲发育,三角洲推进至樊124井、樊122井附近。工区内主要发育的是三角洲前缘沉积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微相。受顺向倾斜断层的影响,地层坡度发生明显变化,在研究区前端形成了低洼负地形。受到外界作用的影响,未固结的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向低洼处发生二次搬运,形成了滑塌浊积扇(图2(a))。

图2 研究区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四级层序2发育时期,三级层序基准面整体处于下降的背景,但是该四级层序发育早期基准面处于上升背景下,与四级层序1发育晚期相比,相对湖平面增加,湖泊水体深度增加,半深湖-深湖范围有所扩大。该时期物源由鲁西隆起西部和东部同时提供,在研究区发育了鲁西隆起东部三角洲和鲁西隆起西部三角洲2个三角洲体系。鲁西隆起西部三角洲推进范围明显扩大,已经推进至樊123井附近,并且在高26井、高351井、高890井等处出现新的水下分流河道,朵叶向东推进。鲁西隆起东部三角洲开始推进到研究区,分布范围比较有限,主体分布在樊136井附近。受地形坡折和负地形的影响,西次洼内浊积岩比较发育,范围较四级层序1时期有所扩大,向北已推进至樊9断层附近,西次洼逐渐被填平。由于鲁西隆起东三角洲分布范围有限,并且受到中央鼻状构造带的遮挡作用,西次洼滑塌浊积岩体的物源仍然来自鲁西隆起西部三角洲。该四级层序发育晚期,相对湖平面处于下降状态,滨浅湖范围明显增加,受早期沉积充填的影响,古地形相对平缓。该时期鲁西隆起继续提供物源,且物源更加充足,三角洲延伸范围进一步增大,鲁西隆起西部三角洲最北端推进到樊181井处,而鲁西隆起东部三角洲最北端延伸到樊146井和樊149井处,东端到博103井处,2个三角洲前缘部分在中间连成一片。由于早期的沉积充填作用,地形相对平缓,水体较浅,以滨浅湖沉积环境为主,受波浪和沿岸流改造作用的影响,在三角洲前端发育了一定规模的滨浅湖滩坝沉积(图2(b))。

四级层序3发育时期,三级层序的基准面处于快速下降状态。该时期工区内水体比较浅,半深湖-深湖范围比较小,在东次洼、西次洼处均为滨浅湖沉积。鲁西隆起物源供应量比较充足,鲁西隆起西部三角洲延伸范围比较远,到樊182井、樊104井一线附近,鲁西隆起东部三角洲延伸到樊146井、樊149井一线附近(图2(c))。

4 结论

1)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和录井资料,采用井震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大芦湖油田东北部Esm3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区可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为四级层序1、四级层序2和四级层序3。

2)钻井岩心观察描述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浊积岩和滨浅湖滩坝沉积。三角洲沉积是研究区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在3个四级层序均有发育;受断层坡折和负地形的影响,浊积岩主要发育在四级层序1和四级层序2早期,位于三角洲沉积前端;滨浅湖滩坝沉积主要发育在四级层序2晚期和四级层序3时期,受相对平缓的古地貌和滨浅湖波浪和沿岸流作用的影响,是由三角洲前缘沉积物被再搬运、沉积而形成。总体而言,相对湖平面的变化规律和沉积古地形的演化特征控制了研究区沉积体系垂向上的演化规律。

[1]王居峰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J].古地理学报,2005,7(1):46~57.

[2]冯有良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盆地充填样式 [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24(6):635~642.

[3]邱桂强 .陆相断陷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现状与思路 [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3):2~8.

[4]李思田,潘元林,陆永潮,等 .断陷盆地隐蔽油藏预测及勘探的关键技术——高精度地震探测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27(5):592~597.

[5]蔡希源,李思田 .陆相盆地高精度层序地层学——隐蔽油气藏勘探基础、方法与实践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6]苏永进,蒋有录,廉庆存,等 .博兴洼陷下第三系沙四上亚段和沙三段岩性油藏形成机制 [J].石油学报,2005,26(5):29~32.

[7]林会喜,鄢继华,袁文芳,等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分布特征 [J].石油实验地质,2005,21(1):55~61.

[8]饶孟余,钟建华,郭泽清,等 .济阳坳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三角洲前缘浊积岩特征 [J].高校地质学报,2004,10(4):625~633.

[9]操应长,王健,刘惠民,等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及模式 [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6):5~10.

猜你喜欢

洼陷层序鲁西
和利时成功签约鲁西化工120万吨/年双酚A装置项目
层序地层研究在豫北小南海石膏找矿的应用与效果
“V-C”层序地层学方法及其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应用
白云凹陷SQ13.8层序细粒深水扇沉积模式
无返排精细酸化技术在临南洼陷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
盆缘非生烃洼陷它源油气运聚方式及勘探意义
——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为例
石油天然气工程
鲁西化工并入中化集团
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作用
珠-坳陷北部洼陷带始新统半深-深湖相烃源岩综合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