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智引用、“给力”观点

2015-12-04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5年48期
关键词:给力妙处紫罗兰

名言警句,内蕴丰厚,言简意赅,发人深省,给人启迪。广大学生对名言警句不仅要做到“积累之功,存于一本”,而且要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为了提升广大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机智引用名言警句的能力,现对2015年高考骄子机智引用、“给力”观点的六种技法作一简介。

一、引发观点

以引用的名言警句作为“引子”,自然而巧妙地引出或生发出自己的观点。它的妙处在于回避了“凭空立论”,使文章开篇就彰显“理趣”,顿生“看头”。如:

①佛家有智慧三境:一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现在我认为,智慧还能分为三境:山,海,天。(江苏考生《智慧三境》)

②古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就是说,我们要辨清所面对的局势,该勇敢、坚硬之时便似山般不屈、不折,该柔软、柔和之时便似水般不兴、不惊。(上海考生《柔也人生,刚也人生》)

③马克·吐温曾言:“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紫罗兰宽恕于人,我们求其次,亦当宽容于人,让身上溢满紫罗兰般的香气。香气散发,让别人也感受到紫罗兰宁静的温馨,宽容的温馨。(重庆考生《轻嗅紫罗兰》)

二、亮出观点

援引或截取直击、紧扣观点的名言警句立论,亮出自己的观点。它的妙处在于既得引文的思情、意蕴,又增观点的高度、力道。如:

①“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的这句名言启示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安徽考生《善于发现》)

②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这句至理名言充分说明了行动的重要性!所以,走在人生之路上要有梦想,有了梦想,就抓紧让它在行动中起航;有了梦想,就克服一切困难,让它在行动中腾飞。(福建考生《梦想,在路上起飞》)

③尼采曾有言:“谁终将声震世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静水流深,沉静下方可孕育奔涌的力量;聚沙成塔,积聚后才能成就恢宏之美景。生命的绽放,必是由内而外的质变,是在一整个冬日的蓄势沉寂后,迎向春晖的自信笑靥。(湖北考生《声震世界必长久缄默》)

三、阐发观点

学生在论证中常遭遇对事理虽“心知”但又难以“言明”的尴尬。怎么办?不妨扫描一下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只要引用得当,就能将难言之理阐发得清晰而透彻。它的妙处在于探幽索隐,以一当十。如:

①难怪张晓风会呢喃:“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你还要一个怎样的世界?”确实,人生这一路有绿野山川为伴,岁月如歌,纵使山高水长,纵使满身尘嚣,何惧?当人文与自然美妙地交融,奏起一篇华美的乐章,那是我们离自然最近的时候,那是我们理想的诗意世界。(广东考生《诗意的世界》)

②当然,我们不能苛求社会为我们营造一个慢生活环境,毕竟快节奏也是时代的要求。但在快的同时,并不妨碍自己拥有慢的情怀。朱光潜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启迪我们当下就应经营好内心,此时此刻就富有。像那春天,慢慢地等待花的盛开。故整个春天,都是一个花的世界。(重庆考生《等待,让爱更温暖》)

③鲍鹏山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眼冷选择了举报,借法与警方之手来拉父亲一把;眼冷,所以你能看透一切,权衡利弊,因此会不顾世人的冷嘲热讽,义无反顾地让父亲好好过一把受罚的瘾。(山西考生《给违驾司机女儿的一封信》)

四、支撑观点

高中生较之于初中生、小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此,在议论文写作中,不仅要有事实论据的支撑,而且要有理论论据的支撑,而名言警句正是理论论据中的主打猛料。它的妙处在于佐证论述,以“理”服人。如:

①人,只有自我修行,价值昭彰,才可求他人赏识,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即是此理,修心如莲,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田田的荷叶间一段绿波,愈令风荷芳行万里。(湖南考生《修心如莲》)

②遵守规则,是一个民族发展复兴的利剑。莱蒙特曾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一个民族的兴盛不能缺少规矩法则。我们身为中华民族的儿女,就更应该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江西考生《遵守规则,做好自己》)

③大师丰子恺曾言:“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我们曾如此渴求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收获的果实最是甜美,而不纠缠于藤须交错的凌乱;我们曾如此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到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山东考生《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五、深化观点

将论证向纵深推进,开掘出一个新的论述层次,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钻头”,而富含思辨色彩的名言警句无疑是一枚掘进的“金刚钻”。它的妙处在于借力发力,别开论层。如:

①面对风风雨雨,面对灯红酒绿,深谙禅定之道的智者苏东坡有词云:“一蓑烟雨任平生。”用一颗禅定之心,帮助我们这些聪明人变得老实,帮助我们这些老实人变得聪明,岂不更好?(四川考生《人生禅定》)

②穿行在岁月的长河中,随时都会遇到各式谣言,冷暴力似的,让人猝不及防。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可以推崇格拉西安的心态:“对流言蜚语最好的谴责,就是不加理睬。”用现代流行语来说,即做一个“高冷范儿”。

俗语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你不把谣言当回事儿,不理睬它,自然就让造谣者感到没趣,然后息事宁人。(天津考生《做个“高冷范儿”》)

③“人不单是靠吃米而活着”,巴金的这句名言,道出了精神之于人的重要性。其实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亦是如此。如果说“矢志创新”的“大李”们和“爱岗敬业”的“老王”们齐心合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让神舟飞天、高铁飞驰、蛟龙入海,从物质层面改变了中国,那么,酷爱摄影的“小刘”们就通过追求美、传递美,托起了国人精神的脊梁,铸就了文化的辉煌,国家的软实力也得以增强,个人的价值也会因为凝结了对自然深沉的爱而在时代中大放异彩。(辽宁考生《感受世间美景,小刘更有风采》)

六、收束观点

议论文收篇贵在有力,最好是“豹尾”,但广大学生常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浓缩人生之智、蕴蓄万象之道的名言警句可助你一臂之力。它的妙处在于总结陈词,简洁有力。如:

①老子云“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代哲人的教导,我们应当听取。为了一份尽善尽美,人们绞尽脑汁,殚精竭虑,日思夜想,寝食难安。其实,与其百般思量,不如顺其自然,反倒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山东考生《顺其自然》)

②一个和谐的自我,不在于取得了多大的社会成就,而在于他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有自己的原则底线,并伴有一颗善良之心,过完有风却顺遂的一生。愿大家都能如贺拉斯所言一般:无论风暴将我带到什么崖边,我都会以主人的身份上岸。(上海考生《柔·刚·和谐的自我》)

③纪伯伦曾写道:“死亡所改变的只是覆盖在我们脸上的面具,林居者依然是林居者,农夫依然是农夫,而将歌声融入微风中的人,他同时也对着运转的星球歌唱。”作品中的深沉思考就如同那个歌唱微风的人,无论面具怎么多样,你仍然可以看见那最本质的东西,毕竟“似曾相识燕归来”。(浙江考生《似曾相识燕归来》)

猜你喜欢

给力妙处紫罗兰
公开表扬的妙处
探究紫罗兰科协成立的背后
探寻字源妙处多
北极上的一朵紫罗兰
让备课“给力”语文课堂
亲切的紫罗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