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办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①
2015-12-04王俊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王俊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山西太原 030031)
山西民办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①
王俊强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摘 要: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就业行形势比较严峻,体育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就业难情况,使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通过访谈法对山西3所民办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随机访谈,发现体育专业学生在就业心理上产生自我认识不全面、职业规划不明确、考研信念不坚定、就业心态不端正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社会增添更多不稳定因素。分析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进行分类性心理辅导,以期保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结合各高校体育专业优势,提出合理化建议,改变学生培养模式,从而扩展学生就业渠道,缓解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专业就业心理对策研究
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十五大就业难专业中,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位居第四;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十大就业难专业中,体育教育位居第六。毋庸置疑,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纵观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去向,无论是双向洽谈会,还是人才市场招聘会,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单位仅仅是学校、培训机构、健身房等,不限专业的单位仅是一些销售、管理、文员等岗位。就业形势日渐严峻,来自各方面的就业压力是否对山西民办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心理上造成了一定影响,造成的心理问题又将如何解决,本研究着手于此问题,对山西民办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随机访谈,以期了解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 山西民办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山西民办高校中开设体育专业的有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和山西师范大学文理学院3所高校,分别在3所学校体育专业各年级中随机抽取2名,共24名学生以开放形式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对当前学习情况的满意度,上学前是否进行职业规划以及毕业后取向,有无考研想法及准备情况,对未来工作的要求及待遇期望等,并对访谈过程进行了访谈记录和录音,然后根据访谈记录和录音的内容进行话语分析。
1.1自我认识不全面
部分学生自我认识不全面,“找工作主要靠关系吧,你再努力也没用(郭XX)”,“感觉大学没学到什么,与社会所需有一定差距(李X)”。学生不能很好对自己的优势、劣势进行剖析,很好发扬自己的优点,认真对待自己的缺点,过多找客观原因来掩饰自身出现的问题。大学是学生初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时期,有必要对学生在自我认识方面进行良性引导,以保证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1.2职业规划不明确
大部分学生没有对自己进行明确的职业规划,“感觉自己挺有能力,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干什么(闫XX)”“职业规划?计划赶不上变化吧(马XX)”。体育专业学生认为体育专业就业面比较窄,仅仅是体育老师、健身教练等,缺乏就业竞争力,却就业率相对较低,常常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体育专业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优势,尽早进行职业规划,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主动应对就业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1.3考研信念不坚定
访谈中部分学生表现出有考研的想法,但是考研信念不坚定,表现出“目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先考考研,考上就再念几年(李XX)”,“如果有合适工作,就放弃上研(王XX)”。考研似乎仅仅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读不读研究生都行,读研究生的前提第一要看是否能找上合适的工作;第二看是否能通过研究生考试。作为当代大学生,不能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思想,否则将一事无成,做任何事都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并且努力付诸于行动,然后才可能接近于成功。
1.4就业心态不端正
部分学生就业心态不端正,过分追求“待遇”问题,且对“五险一金”等认识不全面,出现“先找份干的,不合适就换(韩XX)”“找工作主要看待遇,待遇不好不去(赵X)”,对职业的要求过分依赖于本专业范畴,认为“大部分工作发挥不到本专业的优势,而且对自身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方面没有促进、提升地作用(牛XX)”。大学生要在就业心态上进行调整,不要一味刻意追求完美工作,要了解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培养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心态,使学生明白各种职业都会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后逐渐实现自己的价值。
2 缓解体育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建议
2.1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辅导体系
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工作,使学生学会自我生涯规划,确保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开展入校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每班设立心育委员,各系设立心理辅导站,开学前和放假时都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正常的就业观、择业观或继续求学。大一,普查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初步学习专业课知识和专项技能,大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培养专项能力,大三,进行职业规划,大四,就业形势、政策进行分析,教授简历制作及求职技能,鼓励学生考研,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使学生在大学期间时刻为就业打基础,做准备,从而更好地保证学校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2.2拓宽就业渠道,启发创业思想
学校应很好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与健身俱乐部和中、小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实习实训创业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渠道,促进学生就业或创业。
学校尽可能与健身俱乐部联合开展专项课程学习,使学生们学到更多前沿的管理模式、营销手段及健身理论知识和方法,定向为健身俱乐部培养专业性人才;与相关部门进行多方磋谈,组织学生进行教师资格证培训,体育类裁判、教练员培训,村官考试培训、企事业单位考试培训,公务员考试培训及考研班培训等,在当下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多条腿走路,拓宽学生的毕业去向,增加学生选择机会。组织学生帮助中、小学校学生体育项目的普及与提高,一方面能增长学生自身教学、比赛编排、裁判等方面的经验,丰富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另一方面能切实了解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的需求,为其培养急需型师资力量。
2.3利用本校特色体育项目,培养专项体育项目人才
作为独立学院,生源、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上一般没有二本及
以上类院校质量高,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上受到资金和专项教练等方面的限制,所以独立院校在培养体育专项学生的专项时,不必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在三大球和三小球类竞技项目上,应该更好地特出学校特色体育项目,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人才的培养,如: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空竹项目,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的柔力球项目。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大多具有表演性、娱乐性、健身性、竞技性等多重功能,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教学时,不仅能减少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活动风险量,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减少学生学习压力,增加了体育学习乐趣,而且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简单易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特殊要求,全部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更有利于青少年逐渐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3 结语
山西民办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就业心理上产生自我认识不全面、职业规划不明确、考研信念不坚定、就业心态不端正等问题,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社会增添了不稳定因素。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分类性就业心理辅导,以期保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结合各高校体育专业优势,提出合理化建议,改变学生培养模式,从而扩展学生就业渠道,缓解山西民办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石红,陈俊傲.大学毕业生的不良就业心态分析及其心理素质培养[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4-30.
[2]丁东升,陈立勇.体院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2):107-109.
[3]沈雁华,陶磊,孙传波.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辅导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4):119-121.
[4]武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现状及压力源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1):124-126.
作者简介:①王俊强(1982,2,25—),男,汉,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体育系,助教,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c)-02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