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策略比较研究

2015-12-04高文智

冰雪运动 2015年6期
关键词:冰雪旅游开发策略黑龙江

高文智,唐 敏

(1.绥化学院 教育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2.绥化学院 体育系,黑龙江 绥化 152061)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策略比较研究

高文智1,唐 敏2

(1.绥化学院 教育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2.绥化学院 体育系,黑龙江 绥化 152061)

摘 要:新疆、北京、河北、吉林冰雪旅游的强势崛起大大动摇了黑龙江冰雪旅游的“龙头”地位。冬奥会提名权的丧失也给“自我感觉良好”的龙江人敲响了警钟。通过与国内主要冰雪资源区旅游发展的优劣势比较,结合国内冰雪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突出市场主体,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制度建设,统筹协调管理,挖掘特色冰雪文化资源,塑造冰雪文化品牌, 以学校为依托,强化居民冰雪运动意识培育等黑龙江冰雪旅游在政策、市场融资、文化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进策略,为打造黑龙江特色的冰雪旅游品牌,拓展黑龙江冰雪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黑龙江; 冰雪旅游; 开发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冰雪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休闲、娱乐运动体验形式正日益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市场需求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极大助推了北方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我国冰雪旅游龙头和亚冬会、大冬会举办地的黑龙江省,更以其最佳的冰雪、最适宜的温度和最完善的冰雪接待设施,享誉国内外。黑龙江人也沉醉于自身独特的冰灯、冰雪雕文化,优质的冰雪资源和高标准冰雪运动设施。2022年世界冬奥会申办提名权的丧失,在让全国人民目瞪口呆的同时,梦碎的黑龙江人,也开始了深刻的自我反思。

中国冰雪旅游起源于哈尔滨。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大发展则是以1985年1月5日哈尔滨国际冰雪节(Harbin International Ice and Snow Festival)的创办为标志。自此黑龙江冰雪旅游以其近乎垄断的地位和优势,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并在国际上形成广泛知名度。亚冬会、大冬会的举办,冰雪大世界、冰灯游园会的建设、开放,进一步稳定了黑龙江尤其是哈尔滨冰雪旅游“龙头”的地位。在冰雪人才培养上,亚布力滑雪场更被称为“冰雪人才的黄埔军校”[1]。但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张家口崇礼的华北冰雪旅游区,以新疆为中心的西北冰雪旅游区以及东北冰雪旅游区中的吉林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对黑龙江冰雪旅游客源、人才、效益等方面产生巨大冲击。

新疆海拔、冰雪期以及气候与黑龙江相近。新疆阿勒泰作为国内公认的中国滑雪起源地,正计划建设一条落差达1 800 m的亚洲第一大滑雪场,丝路冰雪文化游在全国也以形成了较好的品牌效应。北京、张家口崇礼为代表的华北冰雪旅游区毗邻首都经济圈,交通便利,与华北、东北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客源地距离优势明显。特别是北京、石家庄联合申办冬奥会成功,除知名度的大幅度提升外,未来几年国家在政策、资金、资源上的倾斜和大力支持也是可以预见的。吉林在冰雪旅游发展上,一直作为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冰雪旅游区的辐射区域而存在,长期生活在哈尔滨的“阴影”之下[2]。近年来,随着万达200亿投资的强势介入以及万科400亿大青山冰雪旅游度假区投资规划,使吉林在冰雪场地以及附属设施建设方面,跃居亚布力滑雪场之上。

当前,国内冰雪旅游市场,已经由黑龙江或者说哈尔滨一家独大的局面,发展为以新疆为中心的西北区,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张家口崇礼等地区的华北区,以吉林为中心的南东北区和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北东北区四分天下的格局。

1 黑龙江冰雪旅游发展比较优势

黑龙江作为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在冰雪资源、管理经验、人才贮备、冰雪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积累了广泛优势。

1.1 资源优势

黑龙江位于北纬43°25′~53°33′,是我国位置最北、最东,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黑龙江省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雪丰富,雪期长、雪质好。从每年的10月至次年5月积雪连绵,积雪期长达7个月,年平均积雪厚度达2 m,雪量堪称中国之最,且雪质好,粘度高。

黑龙江西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丰富的山岳资源,为冬季滑雪等冰雪运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3]。黑龙江省是中国最早开展滑雪旅游的地区之一,现有各类滑雪场157家,居全国之最。S级以上滑雪场30家,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新濠亚布力阳光度假村滑雪场、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基地、哈尔滨吉华长寿山滑雪场等为5S级滑雪场。

黑龙江省是中国冰雪艺术摇篮,1985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以冰雪为主题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题游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世界唯一的冰雪版迪士尼哈尔滨冰雪迪士尼游园会以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太阳岛雪雕博览会等国内外知名冰雪旅游项目。

比较国内其他冰雪旅游资源区,除新疆与黑龙江省纬度相近外,吉林、北京、石家庄无论从雪量、雪质、雪期,还是从滑雪场总量特别是4S、5S级雪场数量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4]。在品牌建设上,除新疆的丝路冰雪文化品牌,产生一定影响外,其他冰雪资源区尚未形成具有本地域特色、知名度较高的冰雪旅游品牌。

1.2 人才优势

黑龙江作为我国冬奥会冠军的摇篮,拥有完善的冰雪教育和训练体系。索契冬奥会我国65名参赛队员中,42位来自黑龙江,占近7成。奥运冠军张虹更是被授予“哈尔滨创城形象大使”称号。在人才培养上,除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全国首家以冰雪体育为主要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等专业冰雪高等教育培养院校外,黑龙江省大部分中小学、高等院校均开设了冰雪体育运动课程。冰雪户外俱乐部、滑雪俱乐部、冰雪轮滑俱乐部等民间冰雪运动组织和培训学校,也构成黑龙江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的冰雪旅游开发、营销实践,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优秀的冰雪旅游研究、开发和管理人才。亚布力更是以它优质的冰雪资源和优秀的教学、管理水平,被誉为“冰雪人才的黄埔军校”。

相比国内其它资源区,冰雪人才,除少部分本地培养外,基本都依靠从黑龙江进行人才引进,尚未形成有效的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培养体系。

1.3 经验优势

黑龙江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意识的开发利用冰雪资源,举办了哈尔滨国家冰雪节、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创办了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承办了亚冬会、大冬会等系列节庆、比赛活动,积累了丰富冰雪旅游开发建设经验。依托亚布力滑雪场,积累了丰富的冰雪专业人才培训,滑雪场及相关服务项目的运营和管理经验。经过几十年的冰雪旅游开发实践,基本形成了全民推介冰雪资源、广泛参与冰雪运动的良好局面。

对比其他旅游资源区,虽在区位、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优势明显,但相应开发管理经验,特别是居民参与水平、意识的提高,尚需要一个较长的积累过程。

1.4 文化优势

冰雪文化是指在冰雪自然环境中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以冰雪生态环境为基础所采取的或所创造的,具有冰雪符号的生活方式。包括在冰雪环境中所产生的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冰雪环境中所产生的体育娱乐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艺术形式。

黑龙江人民在与冰雪进行生存斗争的同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饮食、居住、狩猎、冬捕、节庆、婚丧嫁娶等生产生活方式,开展了滑雪、滑冰、冬泳、雪爬犁、冬钓等体育娱乐活动,形成了以冰雪、冰雪环境为表现形式或在冰雪环境中形成的冰雪画、冰雪雕等冰雪艺术形式[5]。独特的冰雪民俗、艺术、体育、娱乐资源构成了黑龙江冰雪旅游发展,最富地域特征的文化特色优势。

2 黑龙江冰雪旅游发展不足对比分析

以新疆为中心的西北区、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张家口崇礼等地区的华北区,以吉林为中心的南东北区的迅速发展[6],在让我们惊叹的同时,也让我们深刻反思,与之相比,我们在市场定位、宣传以及管理等方面所存在的劣势和不足。

2.1 地理区位劣势

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张家口的华北冰雪资源区,位于首都经济圈,便利的交通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较短的经济距离,对华北、长三角、珠三角甚至西南、辽宁的客源产生巨大的吸引力[7]。吉林与黑龙江虽同属东北区,但在地理区位及经济距离上,仍优于黑龙江,形成了黑龙江冰雪旅游发展的第二道屏障[2]。新疆虽然和黑龙江一样远离我国中南部核心经济区,但相对于西南以及新疆本地、甘肃等西北客源来讲,与黑龙江相比区位优势也相当明显。先天的地理区位劣势,要求黑龙江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以滑雪、滑冰等传统冰雪项目为主的规模延扩张式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的需要。

2.2 经济发展程度不够,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建设资金严重不中。2015年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因资金问题,低调出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吉林瓦萨滑雪节却红红火火。我省在冰雪资源开发上,基本上是以政府为主导,靠政府投入,资金来源渠道过分单一,在项目引资、资本市场化运作方面劣势明显。吉林通过政策吸引、税收减免、管理放权等方式,大力引进外来资金[1]。万达集团以200亿投资长白山冰雪旅游项目,万科400亿大青山旅游度假区项目也已列入规划,有效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并较好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

2.3 多头管理、缺乏整体规划设计

亚布力滑雪场是黑龙江滑雪项目支柱,是黑龙江冰雪旅游发展的重要品牌,但在管理制度上,土地资源使用管理归森工亚布力林区,旅游资源开发归省体育局,旅游指导归旅游局,条块分割,各打各的牌,各做各的文章,缺乏整体协调,内耗严重,这也是亚布力滑雪场发展慢的一个重要原因[8]。相比吉林省,率先成立了副厅级单位“长白山冰雪旅游集团”,专门协调长白山冰雪旅游开发、建设与管理,并且开立财政专户,直接投入,有效解决了各部门协调管理问题。

2.4 冰雪文化挖掘和融入程度不够

黑龙江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民俗、艺术等文化资源,但在冰雪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各自为政,深度融合不够。民俗村、风情园与各类赏雪、滑雪、滑冰等旅游项目比邻而居,却老死不相往来[9]。文化特色资源没有在冰雪项目中得到有效彰显。

新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推出“丝绸之路+冰雪旅游+民族风情”的产品组合营销策略,树立“探索人类滑雪起源、体验金山冰雪风情”的旅游行程,实现了冰雪与民俗、丝路文化、军垦等文化特质的有机融合[10],借助已有品牌文化资源,在短时期内实现了冰雪品牌认知。

2.5 居民参与程度不够,冰雪文化氛围淡薄

随着电脑、手机等现代化娱乐媒体的发展,传统的滑雪、滑冰、赏冰灯、推冰车、拉雪爬犁、打冰嘎、冬钓、冬捕等娱乐活动,正在慢慢淡出黑龙江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视野[11]。失去了群众基础的冰雪文化项目,慢慢成为了停滞的,甚至单纯迎合游客需求的舞台表演剧。居民参与冰雪项目的热情不够,远未形成人人学习、开展和宣传黑龙江特色冰雪项目的氛围。

对比新疆、北京、河北、吉林等资源区居民的冰雪认同感,近年来却在迅速高涨。新疆冰雪旅游接待中,本省游客占70 %。阿勒泰市拉斯特乡的哈萨克村民自发组建了古老毛皮滑雪表演队,极大的提高了当地冰雪旅游文化层次[12]。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也必将会极大助推北京和河北人民的冰雪热情。

3 黑龙江冰雪旅游发展策略

通过与国内其他主要冰雪旅游区域比较分析,黑龙江冰雪旅游在冰雪资源、管理运营经验、品牌知名度、人才储备、冰雪文化以及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具有广泛优势,但在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投入、管理制度、文化融入、居民参与和文化氛围等方面劣势明显[13]。对此,黑龙江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着力提高冰雪旅游整体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3.1 突出市场主体,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政府资金投入是旅游开发的最便捷渠道,但也给政府背上沉重的经济和管理负担,对于经济欠发达省份更是如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市场管理主体的职能,集中精力制定地区总体旅游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合理的有吸引力的制度体系、引导市场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14]。将资源开发与建设,交给市场,通过政策和资源优势主动吸引资金,而不是一味的等待甚至挤占政府拨款。要充分认识到旅游的乘数效应,着力发展滑雪以及冰雪雕、冰灯等特色文化项目,实现和提高黑龙江的整体规模效益。

3.2 完善制度建设,统筹协调管理

借鉴吉林模式,各相关部门适当分权、放权,建立统一冰雪旅游资源管理机构,管委会代表省政府统一协调森工、体育局、旅游局、农垦等相关部门,统一开展冰雪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工作,避免内耗和各自为政[2]。做大做强亚布力滑雪场、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冰雪大世界、冰灯游园会、雪乡、北极村等冰雪特色品牌,并以其为中心形成品牌辐射扩散效应。

3.3 挖掘特色冰雪文化资源,塑造冰雪文化品牌

黑龙江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在长期与冰雪进行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东北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等在与冰雪斗争中所形成的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东北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饮食、娱乐、节庆、婚丧嫁娶等文化习俗[15];以冰雪为主题或在冰雪环境中形成的独特艺术形式都是黑龙江冰雪文化资源的重要表现形式。

滑雪、滑冰等参与性以及冰雪雕、冰灯、雪乡、北极村等观赏性冰雪项目与黑龙江特色冰雪文化不是也不应是彼此孤立存在的[16]。在滑雪、滑冰等传统旅游项目面对西北、华北乃至吉林强势竞争的背景下,实现优势冰雪项目与黑龙江特色冰雪文化的融合,才是黑龙江特色冰雪品牌营造、出奇制胜的关键。

牡丹江雪乡是黑龙江重要旅游品牌,游客在体验各种雪地娱乐活动、品尝当地农家菜肴,感受东北火炕的温暖的同时,如果以东北抗联文化、服饰文化、狩猎、冬捕文化等资源为主题,穿着传统服饰,开展重走抗日路线,开展狩猎、寻宝、捕鱼比赛等参与性娱乐活动,必将会大大提升黑龙江雪乡文化品牌内涵。

3.4 以学校为依托,强化居民冰雪运动意识培育

黑龙江省哈尔滨、七台河等地区已经陆续开展了冰雪项目进校园活动,着重培育青少年群体的冰雪热情,为冰雪运动培养和储备人才。同时高校大学生无疑是当前和未来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的最大潜在客源群体[17]。他们对冰雪体育旅游的认知、理解和热爱,必然会成为黑龙江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的一剂强心针。黑龙江省乃至北方高校冰雪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完善,校园冰雪体育文化的塑造、大学生冰雪体育热情的培养以及高校对社区、所在地市冰雪体育潮流的引领等方面,必然会积极推进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的健康、良性传播,有效促进黑龙江冰雪体育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相应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与供应。

4 结语

独特的地理区位,形成了黑龙江最优质的冰雪资源,造就了黑龙江特色的冰雪旅游品牌。近年来,在旅游经济的刺激下,新疆、吉林、内蒙古、北京、石家庄等省市以其地缘、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发冰雪娱乐项目,创新管理方式,拓展旅游影响,对黑龙江冰雪旅游发展,形成巨大冲击。面对挑战,黑龙江应充分认识和剖析自身优势和不足,强化特色培育、突出管理创新、加强市场引导、注重文化传播、培育冰雪意识,为黑龙江冰雪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梁学增.崇礼滑雪冲击波[N].黑龙江日报,2006–01–18(10).

[2] 张贵海.试论东北亚冰雪产业区域合作[J].学术交流,2013(10):83–88.

[3] 陈永昌,张贵海,宋典典.做大做强亚布力冰雪产业的战略思考[J].北方经贸,2013(6):1–2.

[4] 李晓玲.黑龙江冰雪旅游资源及特征[J].冰雪运动,2004(3):69–70.

[5] 陈永昌.发挥三大优势开创文化旅游新局面[J].北方经贸,2012(11):6–7,9.

[6] 王晶,吴冬颖,崔佳凤.2007年哈尔滨冰雪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走势预测[J].冰雪运动,2008,30(1):76–82.

[7] 张葳.河北省节事旅游发展研究:以崇礼国际滑雪节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12(3):66–72,96.

[8] 张强.吉林市冬季冰雪旅游SWOT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83–84.

[9] 唐敏,高文智,王淑华,等.黑龙江省冰雪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冰雪运动,2013,35(2):89–92.

[10] 郭妍菲,李晓东.新疆冰雪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6):187–191.

[11] 冯秀梅,徐淑梅,陶涛.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与完善分析[J].冰雪运动,2008,30(2):86–89.

[12] 冯新生.阿勒泰:让“冷资源”变“热资源”[N].中国旅游报,2012–01–13(009).

[13] 阚军常.黑龙江省滑雪场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培养[J].冰雪运动,2009,31(1):88–92.

[14] 张新华,才立伟.冰雪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J].冰雪运动,2006(5):79–81.

[15] 季景盛.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J].冰雪运动,2006(3):112–114.

[16] 唐云松.我国滑雪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创新战略选择[J].冰雪运动,2009,31(1):83–87.

[17] 詹英.冰雪健身运动在黑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中的开展[J].冰雪运动,2009,31(2):84–87.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488(2015)06–0058–04

收稿日期:2015–08–09;修回日期:2015–08–29

第一作者简介:高文智(1979–),男,河北沧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产业发展及规划与开发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eveloping Strategies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GAO Wen-zhi1,TANG Min2

(1. Educational Department of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152061, China; 2.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152061, China)

Abstract:The rise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in Xinjiang, Beijing, Hebei, Jilin greatly shaked the "leader" statu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Losing the nomination for Winter Olympics also is a wake-up call to heilongjiang people who are feeling good.By the comparis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in ice and snow tourism resources, combining the domestic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o outstand main part of the market,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funding sources, improve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overall coordination management, fi 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ice and snow cultural resources, build ice and snow cultural brand, based on schools, enhance the athletic consciousness of local people and other improving strategis in policy, market, culture fusion, talents cultivation in heilongjiang, to cre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ilongjiang ice and snow tourism brand, providing a theory basis for exp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Key words:heilongjiang; ice and snow tourism; developing strategy

猜你喜欢

冰雪旅游开发策略黑龙江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羡慕等
雪乡游客调查后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反思
提升海林林业局冰雪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文化遗产视角的冰雪旅游开发探讨
哈尔滨冰雪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体验旅游开发ASEB分析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