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①
2015-12-04刘烜华
刘烜华
(南华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刍议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①
刘烜华
(南华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学生想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生存下来就必须要具备有比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体育教学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独立性、合作能力等在内的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提供积极的帮助。加之当前教育要求高校体育教学要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作考虑,因此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何进行体育教学才能够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必须要仔细考虑的重要问题。在此,笔者主要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高校 体育教学 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
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社会发展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学生想要在其中生存下去就必然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而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不仅仅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锻炼技巧,同时还需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对学生能否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生存下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及时的根据社会要求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好准备工作。
1 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高校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培养合适的人才。当前社会不断发展,时代进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当前学生想要在社会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就必然要及时的调整自己,让自己融入到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仍然停留在培养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上面,其实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不利的。体育教学不仅要帮助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1.1 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一定的锻炼技巧,同时还能够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对学生的更好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相对来说比较松散,而且因为在选课的时候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课,因此同样一堂课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朋友,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有些体育活动是需要学生相互配合完成的。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互动。比如说在体育比赛、团体运动项目等过程之中,学生都需要积极的刚和他人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比较好的完成课堂任务。所以说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锻炼技巧,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之中和他人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之中学生会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努力的改正这些问题。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学生、教师、裁判等,针对不同身份的人员学生需要了解与之相对应的交流方式。这是学生在现代社会生活之中必须要具备的技能。
1.2 促进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
体育学习过程之中学生的自我调剂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和现代社会一样,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不同的人的相处需要学生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状态,提高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社会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比较大的影响,而想要赢得他人的高评价学生就必须要具备有比较强的处理问题和控制自己的能力。体育锻炼的活动量都比较大,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学生会明显的比较亢奋,但是体育比赛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学生必须要在规则范围之内活动,一旦越界就可能受到惩罚,因此学生必须要严格的约束自己,教练、裁判甚至还有舆论等都可能对学生的运动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学生必须需要在规则之中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到最好。
1.3 提高学生的抗打击能力
现代社会激烈的社会竞争对学生的抗打击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抗打击能力不仅仅是指学生的身体条件要过关,同时更加是指学生的心里条件要过关。现代社会激烈的社会竞争对学生的心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调查研究显示不少人都是因为心理压力太大而奔溃的。但是体育教学能够明显的锻炼学生的抗击打能力。在锻炼和比赛的过程之中学生经常会和别人进行竞争,竞争就必然会有输赢,对待输赢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心理,锻炼着学生的抗击打能力。此外,运动过程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损伤,学生必须要慢慢的学会自己处理好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和比赛过程之中的失败的体验严格考验着学生的适应能力,因此体育锻炼是必须要的。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也是极其必要的。广大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之中对此给予积极的重视。
2 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之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1 创建社会情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有意识的创设一定的社会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步入社会的感觉。现代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让学生在面对社会的时候要果断的抓住机遇、规避奉献。而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则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致也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通过构建社会情境、让学生团结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拉近学校教学和社会之间的距离。举个例子来讲,笔者在教学过程之后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队员进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并且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真实的问题,这有助于帮助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2 磨练学生的意志
现代社会激烈的社会竞争对学生的意志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磨练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在不断的磨练的过程之中变得更加的坚强和有毅力。体育训练的运动量比较大,对学生的生理要求、心理要求都比较高。为了能够圆满的完成训练任务。学生必须要咬紧牙关,战胜内容的各种各样的负面心理。这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很相似的。现代社会巨大的压力使得每一个人都疲惫不堪,但那是经过体育训练的学生对于圆满的完成任务有着更加强烈的渴望,他们的冲劲会更加的足。这鼓励着学生在失败的时候不气馁,在成功的时候不骄傲。因此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其生理极限的运动量,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拥有坚强的意志,这对学生以后进入社会能够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
2.3 训练学生的危机意识
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使得在社会生活之中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危机感,这样才能够时时刻刻的激励学生不断向前。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小学过程之中,我们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让学生自己努力的提高自己。具体做法就是,高校体育教学可以选择到野外去,在野外进行体育锻炼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危机意识,还能过让学生看到更多的富有野性的风景,这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的富有野性。
3 结语
通过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可行的。广大高校体育教师要对此给予积极的重视,努力做好体育教学工作,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王蓓,张丽勇.大学体育在学生社会化和社会关系中的目标定位[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6):58-60.
[2]闰克艰,闰丽杰.体育活动对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6):120-122.
[3]吴志刚,孙显仁,王鹏宇,等.拓展运动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166.
[4]林克明,黄娟.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70-72.
[5]王华.运动和非运动群体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2):68-69.
G807.4
:A
:2095-2813(2015)10(b)-013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9.131
刘烜华(1980,8—),男,汉,湖南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