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短跑赛前训练与比赛能力分析①
2015-12-04王健军
王健军
(兰州文理学院社会体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高校短跑赛前训练与比赛能力分析①
王健军
(兰州文理学院社会体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近年来,各大高校逐渐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就田径比赛而言,短跑运动员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如何让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水平是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这其中赛前训练至关重要,同时对运动员的比赛能力进行系统的分析也不容忽略,以促进运动员能够取得最佳成绩,文章重点论述高校短跑赛前训练并就运动员的比赛能力进行了简要分析。
高校短跑 赛前训练 比赛能力分析
短跑比赛中最重要的就是速度,因而高校运动员在比赛之前需要不断训练,这样才能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通常来讲运动员在长久的训练之后,他们的竞技水平会展现出良好的水准,而赛前合理的训练模式可以帮助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最佳战绩,并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运动员比赛的信心,该文章从赛前训练以及比赛能力分析两个角度阐述了如何促进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佳绩。
1 短跑运动员赛前训练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对于短跑运动的参与只是临时的角色转换。每年的田径运动会时间较为固定,因而赛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教练员在训练任务与时间上的合理安排促使运动员能够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比赛,并且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甚至有可能出现超常发挥的现象。由此看出,赛前训练是短跑运动员提升自身水平的一个途径,这对教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状态合理安排训练任务,并就其中较为特殊的运动员进行单独辅导,尽最大可能让每个运动员都能达到赛前的良好状态。如果短跑运动员没有在日常训练中调整到最佳状态,就会在比赛中出现失利的现象,导致其比赛成绩不尽如人意。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市高校比赛中,能够正常发挥,或是超水平发挥,这样的选手少之又少,只占到35%左右,其中一级以上的选手情况更为严重,失常发挥率达到了70%,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短跑赛前训练的重要性。
2 短跑运动员赛前训练分析与讨论
短跑运运动员赛前训练有助于他们在比赛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如何开展赛前训练每个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训练计划。本段中以北京某大学为例进行具体阐述短跑运动员赛前训练计划的制定。
2.1 赛前周训练模式
赛前训练周的训练主要目的在于力求将运动员的状态调整到最佳,让运动员在这一时期的训练中保持正常发挥水平,并使他们能够适应比赛条件,以此促进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色。在赛前训练中,训练周期不宜安排过长,北京某大学针对赛前诱导时间较短,仅仅安排两周。
通常来讲,越临近比赛,负荷强度越大,训练次数也在逐渐减少,才能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北京某大学周训练课是5次,这也是根据该大学田径运动员的实际需求而定的,而每节课的训练时间明显减少,相较于准备期少了半个小时。
2.2 赛前训练内容
短跑运动员赛前训练目标、内容与方法都应事先做好规划,并且通过相应的训练能够达到一定的要求,这才是赛前训练的终极目标。北京某大学在进行赛前训练之前就明确训练任务,即保持专项素质,熟练掌握短跑技能,确保运动员处于较好的竞技状态,以便他们在较为大型的比赛中能够发挥出最佳水平。针对训练任务制定比较科学的训练方法,即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训练手段:专项素质练习。负荷量:中、小。符合强度:中、大。恢复训练:掌握负荷节奏,选取较为安全恢复手段。
教练员在引导运动员赛前训练过程中,应当掌控好训练强度,这关系到运动员是否能够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训练强度控制在80%~95%之间,在训练过程中要求运动员正常发挥,不刻意追求高水平。赛前训练阶段是运动员心态波动较大的时候,因而教练员在安排训练强度时要把握好分寸,采取较为柔和的方式,即适当刺激—恢复—再适当刺激—恢复。北京某大学在这一方面的安排较为恰当,每次训练课上快跑总量教练控制的非常好,基本上都是比赛距离2倍,训练强度85%~95%。训练强度计算为:100 m最好成绩÷95×100%=95%。
2.3 赛前训练计划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终究是学习,因而他们只能在课余时间开展短跑训练。北京某大学的运动员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情况,由于训练时间有限,赛前训练计划的拟定也显得尤为重要,教练员安排赛前训练主要是为了突出重点,即训练运动员专业技术、提高他们的专项素养。短跑运动员在进行赛前训练时应当注意以下事宜:赛前训练会尽可能的减少训练强度,但减量阶段最好维持在2周:一旦减量过早,运动员很有可能过早产生兴奋;而如果急剧减量,运动员很有可能出现能力下降的倾向。减量的第一周,训练量可以减少一半。赛前训练强度也应当引起重视,这关系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2.4 赛前训练目的
经过上述的训练安排,北京某大学的运动员的状态都非常好,基本上达到了赛前的最佳阶段,这也正是赛前训练的目的所在。通过赛前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专项技术也在短时间内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身体整体的平衡协调性得到了提升。例如:短跑运动员的身体器官,还有各个系统机能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实现了升华,达到最高水平,并且彼此之间相互协调。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消耗能量,但运动能力经过锻炼更为强劲,并且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运动之后的恢复过程较快。
3 短跑运动员比赛能力分析
短跑运动在比赛过程中必须争分多秒,不能出现片刻的失误,否则将会失去比赛的先机,因而对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有的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中表现非常好,但是一旦进入比赛就会出现各种失误,导致比赛结果非常不理想。针对这种现象,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除了要保证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与专业技术达到一定标准,还要关注短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并从整体上分析了每个运动员的比赛能力,确保能够选派较为优秀的运动员进入赛场。教练员在训练强度上要控制得当,不能过高也不宜过低,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必须集中注意力,最好能够做到“旁若无人”,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比赛过程中不受到外界干扰,有利于他们高水平发挥。
短跑运动员比赛能力大多取决于他们的心理素质,这必须引起教练员的注意,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心理辅导是教练员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比赛拿到名次固然重要,但教练员不要将这种意识时刻渗透在赛前训练中,这会使很多运动员有着较重的心理包袱,进而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发挥。除此之外,教练员还可以通过进行模拟比赛的形式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紧张、焦虑等心理障碍。
教练员在赛前训练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并根据每个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安排相对合理的训练,促使所有运动员都能具有极强的比赛能力,进而在比赛中能够快速应对突发状况,确保他们能够在比赛中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另外,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发掘每个运动员的潜质,并且对于自己的每一个运动员都有深入的了解,对于他们的机能状态都了如指掌,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他们的疲惫程度,并且给出相对客观准确的评价,形成科学的评定指标,这与运动员的比赛能力有着很大关联,一旦这些指标不合格,就将意味着运动员的比赛能力不能达到一定的要求,很有可能在比赛中无法正常发挥,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而教练员应该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仔细观察运动员,不仅要观察他们的身体素质与专业技术,更要侧重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还有他们在日常比赛中的表现,这些都是衡量运动员比赛能力的重要因素,一旦有运动员未能达到上述要求,教练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运动员的应对比赛能力。
4 结语
短跑运动员赛前训练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他们能否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文章介绍了短跑运动员在赛前训练的目的、要求以及内容,然后分析了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影响因素,并以实际案例辅助所述观点,进而为高校短跑运动员提供参考依据。
[1]沈立平.女子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控制与调节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45-47.
[2]师捷璇.北京体育大学短跑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探讨[J].运动,2013(12):34-36.
[3]刘夏,史国亮.锦州市体校短跑运动员赛前训练及其调控[J].科技信息,2012(6):265.
[4]吴燕丽,陈为群.高校短跑运动员参赛风险的实证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2(3):44-46,52.
[5]冯家乙.短跑运动员赛前力量训练与竞技状态[J].当代体育科技,2012(34).
[6]聂丹,余进波.高校田径体能类项群运动员赛前小周期训练计划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5):64-68.
[7]李俊源.短跑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实验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19-122.
[8]杜辉,盛一帆.竞技运动赛前训练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13 (10).
G822.1
:A
:2095-2813(2015)10(b)-005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9.053
王健军(1966,10—),男,四川仁寿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