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短道速度滑冰辅助训练的思考
2015-12-04杨占宇刘晓颖
杨占宇,刘晓颖
(青岛市羽毛球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山东 青岛 266033)
1 引言
短道速度滑冰是我国冬季运动项目中的优势项目[1],也是冬奥会上夺金的重点项目[2],其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3]。冰上训练是短道速滑的重要训练方式和手段,而陆上训练也是冰上训练不可缺少的基础,这也体现了短道速滑不同于其他项目的专项训练特点。优秀的短道速滑运动员都具有很强的专项能力,能在短时间内连续进行紧张激烈的多轮次比赛并创造优异成绩。陆上训练所提高的体能和技能,只有通过冰上训练转化成专项技能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在冰上训练阶段不间断地穿插一定的陆上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来进一步增加或者提高冰上训练的专项能力和技术的稳定性,不但可以弥补冰上训练的不足,也可以作为一种调节训练强度的手段,在促进运动员体能的恢复同时,也可以由于训练项目的变换增加训练的兴趣。辅助训练作为短道速滑训练的一部分,是短道速滑训练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查阅有关短道速滑和速度轮滑论文20余篇,参考《冰雪运动》、《轮滑》、《速度轮滑》、《力量训练》等报刊书籍,了解短道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的技术特点、战术特点以及两个项目在技术上的相互借鉴等,对相关的专家、学者、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针对短道速度滑冰训练手段、技术要点,速度轮滑与短道速度滑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国内外一些运动员的成才经历等问题进行了访谈和实地考察、调研,对国内外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与运动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速度轮滑作为短道速滑辅助训练手段的确能够大大提高短道速滑成绩,可作为短道速滑辅助训练的首选。
2 速度轮滑辅助短道速滑训练的作用
速度轮滑与短道速滑基本技术动作都包括起跑、直道滑跑、弯道滑跑、超越、冲刺。速度轮滑与短道速滑典型的周期性运动表现在两者都是由六个阶段十二个动作构成的,其中速度轮滑的一个周期性动作是由左右两个单步构成的,而每一个单步又包括双脚支撑滑行和单脚支撑滑行。短道速滑的周期性运动表现在浮腿动作,包括:收腿、摆腿和着地三个动作,与此同时浮腿还应与支撑腿协调一致的配合保证动作的连续性。在夏季无冰期和冬季冰上训练间隙我们应该穿插以速度轮滑作为辅助训练手段,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专业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成绩。
2.1 速度轮滑技术训练助力解决短道速滑运动中的速度障碍
速度轮滑与短道速滑有很多的相同之处,比如做功角度、重心移动、各蹲屈角度、蹬冰节奏等方面,所以在专项力量训练方面锻炼的肌群相同;重心移动都是二者在技术环节中的关键;蹲屈角度中两者的整体结构基本相同,各屈曲角度也大致相同;蹬冰节奏中速度轮滑与短道速滑的步频与步幅都是周期性做功的运动。由于速度轮滑训练与短道速滑有某些差异,可以调动身体的各项机能给机体以新颖的刺激从而形成新的动力定型。
2.1.1 速度轮滑对短道速滑蹬冰时机的影响
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比国际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蹬冰质量上总是感觉稍稍差了一点,这是我们在中长距离项目上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蹬冰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却发现短道速滑在发力侧蹬与接重心时间都晚于速度轮滑。在蹬冰时机这一问题上,短道速滑运动员可以利用轮滑不断体会蹬动时间和中心移动快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的借鉴到短道速滑当中去。
2.1.2 速度轮滑训练对短道速滑控制出刀角度的影响
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沿着跑道滑行,有些运动员在直线滑行中重心不能完全移动过去,出刀角度不够,这样只能下降速度和体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出下刀慢和重心移动慢,没有掌握好出刀的角度,速度轮滑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保持身体的平衡进而改善短道速滑运动员出刀角度的问题。
2.1.3 速度轮滑对短道速滑平衡能力的影响
短道速滑运动员能否将蹬冰过程中产生的速度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主要取决于重心的支撑平衡能力。平衡支撑技术动作是轮滑技术的核心[4]。速度轮滑在滑行中的单腿支撑平衡比穿着冰刀在冰上体会单腿平衡滑行要简单的多,速度轮滑更容易踩住重心滑行,比短道速滑重心移动过程更加明显。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夏季无冰期的速度轮滑训练中多次体会,全身动作配合协调,并形成记忆和动力定型逐渐的过渡到短道速滑自如的姿势,逐渐的使轮滑运动的技术与滑冰技术完美的结合,达到将速度轮滑技术真正的掌握并运用到短道速滑技术的实践中去。
2.1.4 速度轮滑对短道速滑速度力量耐力的影响
短道速滑是一项要求力量水平较高的周期性速度耐力项目,速度力量耐力是短道速滑最重要的力量素质,在滑行中的领滑、超越等战术的实施及冲刺阶段主要靠力量的保持能力[5]。速度与力量的结合是短道速滑项目的魅力,需要体能作为保障[6]。大多数优秀速度轮滑选手都是长短兼备型运动员,其突出表现是,在300 m和马拉松赛中均能名列前茅[7]。速度滑冰和速度轮滑运动互相渗透融合衍生出来的两栖运动员,将会为这两个运动项目的发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速度轮滑的摩擦力要比短道速度滑冰的摩擦力大很多,通过速度轮滑训练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和速度耐力等专项体能的能力。
2.2 速度轮滑比赛战术有助于短道速滑比赛战术意识的形成
短道速滑是以身体素质、机能能力、技术水平、心理素质、智能能力等为条件,以战术运用为灵魂的体能类竞速性的冰上运动项目[8]。短道速度滑冰比赛激烈、战术复杂的程度是其他竞速项目无法比拟的[9]。战术运用在短道比赛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0]。速度轮滑的比赛规则就是在短道速滑比赛中逐渐借鉴和引进来的。速度差但是耐力较好的选手在比赛的开始阶段就开始合理的分配体力较快的速度滑行,这样可以打乱其他对手的滑跑节奏,在最短的时间内消耗速度型选手的体能,速度型选手在最后冲刺阶段无法发挥其优势,从而使自己在比赛中尽量的获得理想的名次,或者是协助同队队员夺取冠军,这些比赛战术在速度轮滑与短道速滑中同样使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团队在比赛中往往有多名选手参加同一个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采用配合领先的战术。从战术配合入手培养战术意识,捕捉战机争取胜利,抓好战术意识培养这一战术训练中心环节。
3 速度轮滑辅助短道速滑训练的成功范例
3.1 国外实例
速度轮滑技术是最具准确性、熟练性、应变性和全面性特点的运动技术。在准确性、熟练性、应变性和全面性上,短道速滑运动技术与速度轮滑具有相同性特点。曾有速滑界资深人士说过,速度滑冰和速度轮滑运动互相渗透融合衍生出来的两栖运动员,将会为这两个运动项目的发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7]。短道速度滑冰技术在准确性上、熟练性上、机动性上、应变性上、突然性上都比大跑道要求高,技术训练必须精细化[9],更应该借鉴速度轮滑技术。在国外以速度轮滑训练而取得优异成绩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和速度滑冰运动员屡见不鲜。
加拿大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夏训中,将自行车和轮滑的训练作为体能训练中的一个主要内容[3]。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男子短道速滑500 m和5 000 m接力两枚金牌得主加拿大名将查尔斯·哈梅林,2014年索契冬奥会又斩获男子短道速滑1 500 m冠军,就是以速度轮滑训练而著称。
美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约翰·罗伯特·塞莱斯基同样以速度轮滑训练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是目前短道速滑男子500 m39.937 s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这一纪录于2012年10月21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办的2012~2013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男子500 m决赛中创造的,成为该项目滑进40 s的第一人。
曾经获得短道速滑8枚冬奥会奖牌的美国名将阿波罗,之前也是练习轮滑出身[11]。阿波罗获得的成绩是空前的,是短道速滑项目上唯一能与韩国、加拿大抗衡的美国选手,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就夺得了自己的第一枚金牌,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获得男子500 m短道速滑金牌[12],成为美国短道速滑的领军人物。
在世界顶级的赛场上接二连三的出现以速度轮滑训练提高短道速滑成绩的现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些事例都足以证明速度轮滑与短道速滑这两个项目之间在技术和训练方面具有统一性和特殊性。
短道速滑是由速度滑冰项目派生而来的,与速度滑冰有着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13]。在冬奥会的赛场上,出现过许多跨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两个项目发展的世界冠军成功案例。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两个项目的技术动作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在运动员技术掌握中具有正迁移的作用,起到了同一运动员在不同竞技体育项目训练中的互补作用[14]。获得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1 500 m速滑金牌的帕拉,同时创造了世界纪录,还夺取了5 000 m比赛的银牌,这是1980年以来美国速滑选手在这个项目上获得的第一块冬奥会奖牌;戴维斯是首位在同一年(2004年)代表美国参加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世界世锦赛的滑冰选手。2006年都灵冬奥会勇夺速度滑冰1 000 m冠军,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成功卫冕,并获得速滑男子1 500 m 银牌,是速度滑冰1 000 m、1 500 m两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帕拉和戴维斯的体育生涯都是从学习速度轮滑开始的,戴维斯还同时训练速滑和短道速滑两个项目。最著名的例子应该是美国速度轮滑、速度滑冰两栖运动员海德里克,2000年已获得50个速度轮滑世界冠军,2004 年参加速度滑冰比赛,同年打破 5 000 m速度滑冰的世界记录。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异军突起,获得5 000 m金牌、10 000 m银牌和 1 500 m铜牌。
德国优秀女子长距离速滑选手佩希施泰因是德国成就最大的冬奥会选手,共获得5枚奥运金牌(三夺冬奥会5 000 m速滑冠军、一次3 000 m冠军和一次团体追逐赛冠军)、2枚奥运银牌和2枚奥运铜牌,成为德国冬季运动史上成绩最优秀的运动员。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夺得女子速滑5 000 m 和3 000 m金牌。夏季的主要训练手段为速度轮滑训练,她在2000年2个月中有大量的速度轮滑训练,有氧训练量达3 500 km[15],她的教练富兰克认为大量的低强度速度轮滑(乳酸值2~3 mmol/L)是提高速滑成绩的最好手段。
3.2 国内实例
我国优秀的短道速滑运动员中有许多在入选国家队之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段速度轮滑的训练经历。因此他们学习短道速滑上手比较快,也能很快地跟上训练的节奏以及适应短道速滑的比赛方式。速度轮滑与短道速滑这两个项目的相通性,对于曾经有过速度轮滑训练经历的他们,并且在速度轮滑训练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无不对他们的运动成绩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不得不给我们启示和思考。
杨扬,2002年夺得盐湖城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500 m、1 500 m金牌,实现了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成为中国第一位冬奥会冠军。同年,在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上,一举夺得短道速滑500 m、1 000m、1 500m以及个人全能四枚金牌,并实现了个人全能项目上的六连冠。整个运动生涯里,杨扬一共获得过59个世界冠军,是获世界冠军最多的中国运动员。
王濛,2006年都灵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500 m冠军,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500 m、1 000 m、3 000 m接力冠军,成为中国短道速滑历史上第一个三冠王。2008年,王濛接连创下奇迹,率先突破女子短道速滑500 m43 s大关,成为女子短道速滑500 m世界第一人[16],开创了一个“濛时代”。
李佳军,1996年获荷兰短道速滑世界杯男子1 000 m冠军,是我国短道速滑第一个男子世界冠军。1998年长野冬奥会获男子短道速滑1 000 m银牌、5 000 m接力铜牌,成为中国第一个夺得冬奥会奖牌的男子运动员。1999年在保加利亚世锦赛中获500 m、3 000 m、5 000 m接力和全能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夺得男子短道速滑全能冠军的运动员。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摘取1 500 m银牌、5 000 m接力铜牌。2006年都灵冬奥会获男子1 500 m铜牌。
梁文豪,2010年保加利亚短道速滑世锦赛500 m冠军,2012~2013赛季世界杯加拿大蒙特利尔站500 m冠军、德国德累斯顿站500 m 和1 000 m双冠王。2011年哈萨克斯坦亚冬会男子500 m冠军。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冬季运动会短道速滑男子500 m、1 500 m、3 000m、5 000 m接力、男子个人全能第一名。
韩天宇,2011年获全国短道速滑锦标赛男子全能冠军,2012年获澳大利亚墨尔本世界青年短道速滑锦标赛男子超级1 500 m金牌,2014年获索契冬奥会男子1 500 m银牌,是中国冬奥史上最年轻的男子奖牌获得者[17],同年获加拿大蒙特利尔世锦赛1 500 m银牌,2014~2015赛季获短道速滑世界杯第六站男子1 500 m冠军。
从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短道速滑实现了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2014年索契冬奥会我国短道速滑男队的进步,我国短道速滑项目已经在世界短道速滑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我国优秀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也能够力挫群雄,独占世界鳌头。不论是杨扬、王濛、李佳军、韩天宇,在中国短道速滑中可以看到速度轮滑作为训练项目后成功的一个个范例。一个人的成功我们可以说是个例的诞生,接二连三的涌现,甚至世界优秀的短道速滑或速滑运动员都曾经从事过相同的训练项目,这个不能再说是偶然。他们在用速度轮滑作为训练时也许是偶然的,但是这些成功的范例让我们在偶然中发现了必然。
4 结语
速度轮滑在做功角度、重心移动、各蹲屈角度、蹬冰节奏等方面对短道速度滑冰有积极的作用,可以解决短道速滑的速度障碍问题。速度轮滑与短道速滑,比赛的战术思想有相同之处,可以通过速度轮滑运动员的比赛战术意识迁移到短道速滑运动员,有利于短道速滑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我国短道速滑教练员在培养运动员成才的道路上应该注重身体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双重培养,在身体素质达到一定要求的情况下更应该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速度轮滑作为短道速滑的辅助训练手段十分有效,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1] 宋来,徐磊.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队夏季训练负荷特征[J].冰雪运动,2012,34(5):14–18.
[2] 金明淑.短道速滑运动员少儿阶段训练的几点认识[J].冰雪运动,2007,29(5):18–20.
[3] 李欣,邵中平,宋来.世界短道速滑项目专项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发展趋势[J].冰雪运动,2011,33(5):15–18.
[4] 张善斌,王旭,卢燕.核心力量训练在轮滑训练中的应用[J].冰雪运动,2010,32(1) :50–52.
[5] 李欣,姜雪莉,宋来.短道速滑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手段探析 [J].冰雪运动,2014,36(1) :9–13.
[6] 朱佳滨,黄忠国,董欣.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比赛致胜规律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3,35(6):5–9.
[7] 孙显墀,孙一.对国内外速度轮滑运动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J].冰雪运动,2006(1)33–35.
[8] 教材编写组.冰雪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9] 张洪波,扈长江.短道速度滑冰的特点与训练[J].冰雪运动,2002(3):17–19.
[10] 柴萍,刘珊,宋来.短道速滑项目技战术训练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J].冰雪运动,2010,32(3) :15–17,63.
[11] 艾斯.杨扬曝韩天宇出身轮滑 称其是短道男队大惊喜[EB/OL].(2014–10–27)[2015–05–10].http://sports.ifeng.com/sochi2014/s1/detail_2014_02/10/33671251_0.shtml.
[12] 跳跳.阿波罗:美国短道速滑的代表性人物[EB/OL].(2011–04–14 )[ 2015–05–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fc52f90100qkx1.html.
[13] 杨占宇.速度轮滑作为短道速度滑冰辅助训练的可行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14] 王丰秋,顾鑫.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教学的互补性研究[J].冰雪运动,2014,36(1) :78–81.
[15] 陶玉晶.我国速度滑冰陆地辅助训练手段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16] 冰雪运动编辑部.封面人物[J].冰雪运动,2011,33(1):封二.
[17] 冰雪运动编辑部.封面人物: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银牌获得者韩天宇[J].冰雪运动,2015,37(2):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