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成因与对策

2015-12-04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雨薇

办公室业务 2015年12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精神

文/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雨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在这“四大危险”中,“精神懈怠危险”摆在首要位置。为落实党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昂扬的工作热情、积极奋发向上的心态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去。“精神懈怠”与党和人民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和愿望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探索和解决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危险”,对于加强党和国家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内涵和特征

领导干部精神懈怠是一种领导个体认知、情感和行动被耗尽的感觉,是领导个体把有意义的、重要的和挑战性强的工作变为无意义的、痛苦的、无成就感的过程。由于领导干部肩上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重要责任,是积极主动地在实践中加以创新,还是消极被动地应付了事,不仅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福祉。为了便于探求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克服办法,我们首先有必要将其和领导干部中所存在不良现象加以比较,以便在认识其特征的基础上,找准其治理的对策。

(一)领导干部精神懈怠与脱离群众的区别与联系。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精神懈怠现象和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不良工作作风。由于两者认知上有差异,其表现的特征也就不尽相同。脱离群众属于官僚主义作风。其特征表现为:

1.不能正确地看待手中的权力。把自己看成是群众的老爷,因此轻视群众、高高在上,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等。存在这种不良作风的人,“任性”地使用手中的权力,现实社会中甚至于把这种“乱作为”的领导干部误看成是“能人”。

2.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脱离群众的领导者,为了应对上面的检查和考核,往往热衷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搞文山会海,上捧下压欺骗组织、欺骗群众等,在干部选拔和任用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存在这种作风的人,有些还“带病提拔”。与脱离群众不同,精神懈怠认知上觉得前途迷茫。其特征表现为:

1.对工作无所作为。工作态度消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情感麻木,对群众冷若冰霜;遇事推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2.在思想行为上。办事拖沓,没有效率,瞻前顾后,既不愿意干,也不愿意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就做,不自己不利的事就不做;对违背党和人民的事业的事情不敢坚持原则,把自己摆在一个旁观者的位置,全然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领导干部存在的精神懈怠和脱离群众最显著的区别是:前者是“乱作为”而后者是“不作为”。二者存在区别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共同之处:没有尽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二)精神懈怠与消极腐败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消极腐败表现较为隐蔽和被动,是指公共权力主体从个人或小团体私利出发,不履行或者怠于履行规定公共职责的行为,还包括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差等消极状态,一般难以为人察觉。其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行为的隐蔽性与边界的模糊性。第二,过程的间接性与范围的广泛性。第三,行为的传染性与后果的衍生性。消极腐败与精神懈怠相比,前者是物质层面的问题,后者是精神层面的问题。二者的区别很明显,但也存在着共同之处:没有履行自身职责。

二、精神懈怠成因与危害

(一)精神懈怠的成因。领导干部精神懈怠是一个在动态和静态相互交替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细微演变过程,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发生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仰缺失使领导干部产生精神懈怠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临着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变化之快,使一些领导干部尤其一些党员干部,在金钱、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迷失自己,忘却了共产主义信仰。不能正确对待新旧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方式的冲击。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变化,信念动摇,理想淡化,在政治上不坚定,思想上不清醒,组织上不遵守纪律,行为上产生问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动力不足,个人主义严重,官欲太强,在思想上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私心太重、杂念缠身,忽视自身修养。

2.制度管理监督存在的问题使领导干部出现精神懈怠的问题。监管不严、监督不力,工作放松,这些都将是造成一些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从组织的监督管理上看,有的单位对干部的要求不高,管理不严,对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不敢出手去抓,宁可误事,不能伤和气,好人主义盛行,谁都不愿得罪人,致使党员干部缺少压力,长期下来形成拖沓的不良习惯。一些机关工作职责重复,人员配备上不是因事设人,从而导致工作量明显不足。监督机制不健全,对干部的评价一般化、模式化,监督管理存在缺失,使一些党员干部有恃无恐。二是从人文关怀上看,有的单位干部职工缺乏关心,对他们因工作和生活压力所产生的困惑、焦虑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也没有尽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弱化了他们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钝化了进取意识和敬业精神。

3.体制存在的问题造成着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出现。目前,在党政机关中,干部的绩效考核、选人用人、收入分配等方面的体制还存在不公平、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客观上致使干部队伍缺乏动力和活力。一是在绩效评价方面,目前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性强,公信度高的制度体制,以及相配套的奖惩机制,个人的贡献难以得到有效衡量和体现。二是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还没有形成良性的流动和淘汰机制,没有解决好“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问题。三是收入分配方面,最近,虽然多数单位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度,也都开展目标责任制度年度考核,但干多与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党员干部,顾忌人际关系,在组织内的评先评优活动上上往往搞“轮流坐庄”,奖惩不到位。

4.社会方面的问题导致领导干部精神懈怠。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和社会环境大为改善。一些干部满足于现状,缺乏忧患意识,认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盲目乐观,以逸待劳。更有一些领导干部在丰富多彩的社会中,迷失自我,贪图享乐。另一方面,社会中上级支持、同事支持、社会支持等直接影响着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人际关系的处理成为领导干部的重要工作职责。这使得很多党员领导干部将精力都花费在人际关系的琢磨和处理之中。同时,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与在人际关系的维系中,党员干部很难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在利益选择时,只能牺牲局部利益顾全大局。

(二)精神懈怠的主要危害。虽然精神懈怠问题在我们党内的存在并不是全局性的,只是存在于某一些领导干部群体中,但精神懈怠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传播性,如果不加以重视,这些局部的问题很有可能会变成全局问题,将会给国家执政带来很大的危险。最直接的危害将是导致生命财产损失;最隐性的危害是造成事业推进乏力;最严重的危害是导致群众基础动摇。对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凝聚力是一种实质性瓦解和破坏,甚至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种危害:

1.延误事业的发展。当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要求必须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伐,团结和组织群众,一往无前。然而,由于部分领导干部失去了对远大理想的抱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只看到社会消极的一面。在政治建设中,领导干部精神懈怠,就容易滋生个人专断独权,不能充分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在文化建设中,由于精神懈怠,不敢理直气壮地宣传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经济建设上,党员干部精神懈怠就会错失许多发展经济的良机,就会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能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如果人本身精神懈怠,无疑会对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

2.精神懈怠问题将会弱化党的先进性。先进性是党的生命力和活力最深厚的基础,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在野党到局部执政再到长期执政,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本身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先进性,从而产生了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部分党员干部精神懈怠,导致其不能充分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理想信念缺失,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出现问题、脱离群众,不能廉洁从政甚至以权谋私、腐败堕落,这将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执政能力,党和政府的社会公信力,严重弱化党的先进性。

3.在指挥实效方面,有的心浮气躁,作风漂浮,办事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脚踏实地深入基层,不面对面地抓落实,而是说得多、做得少,安排得多、落实得少。有的接受任务时满口答应,工作落实中拖拖拉拉,甚至在抓落实的口号中使工作任务悄无声息地不了了之。有的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低、起点低、标准低,抓落实力度不够、办法不多、责任心不强,抓抓停停,难以见到成效。缺乏领导干部应有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由于没有在理想、信念、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基本价值取向上形成共识,有些组织甚至存在严重的分歧,这必然影响到组织内的步调一致,虽有令而难行。。

三、克服领导干部“精神懈怠”的对策

根据以上干部精神懈怠问题的产生原因,在这里提出以下几个克服领导干部精神懈怠问题产生的对策和实施办法:

(一)主要对策。第一,加强思想教育,找回信仰。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先头兵,必须从自身做起,树立模范带头作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建设精神家园。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深入学习党的先进性和政府的服务意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最首要的位置,将个人理想与自我价值结合,在思想上与人民形成共鸣,才能使领导干部个人的理想信念得到激发。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精神追求。第二,进一步完善制度管理和民主监督,培育责任担当。让警钟长鸣,防止精神懈怠在领导干部中出现。黄炎培先生的《延安归来》中提到,他在60 多年的耳闻目睹中体味到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道理。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没能跳出这个周期率。再有,群众监督也尤为重要。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如何,人民是最终的评判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精神懈怠问题,看得最真切。第三,完善权益分配和调节机制,力求从制度安排上解决精神懈怠问题。创造公平、公正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除了加强思想信念武装和完善民主监督之外,还需要健全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促使领导干部不能、不想精神懈怠并健全动态的干部追踪机制。领导干部的精神不仅关系到领导干部自身的价值,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当前中国能否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之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精神状况。对于不负责任、不讲原则的干部,要运用组织手段加以调整,干部培训不仅要关注如何展开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还要关注领导干部自身的精神成长。抵制不良社会思潮和行为的污染,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化解领导干部认知倦怠的问题。第四,完善干部人文关怀帮扶机制,提高干部的物质待遇,加强社会支持。领导干部在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挫折和压力,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网络是减缓其精神懈怠的有效策略。社会应该确立对领导干部的合理期待水平和职责要求,给予领导干部更多关怀、理解与支持。党员干部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动机都会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尽快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科学高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党员干部的观念和行为与党的基本价值取向保持一致,通过一定的物质激励,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有效防止精神懈怠现象的出现。

(二)实施方法。一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思想教育。开展领导干部教育活动,在理论和实践中加强领导干部的自身修养,树立坚定信念,保证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提高其科学文化水平,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掌握其中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扎实党员干部理论功底。适时地更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创新理论武装领导干部,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组织干部培训,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带来的信念问题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针对当前我国的现实状况,引导广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与化解社会矛盾,调节利益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奋斗。二是在完善群众监督方面,一方面,群众要提升主动监督的意识,把开展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当作自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事情;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必须端正对群众监督的认识态度,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三是现有的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在干部选拔管理机制上要打破固有格局,完善干部管理的进退机制,加大对“不作为”的治理,增强干部人事制度的活力。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增强选拔的竞争性,扩大规模、增强力度,大力推行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选拔形式,增强选人用人的公平性与竞争性,及时发现优秀人才并利用。逐步建立健全干部淘汰制度,及时调整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领导干部,使干部不敢懈怠。坚持实行领导干部任期制、试用期制、聘任制。健全干部更替、考核淘汰机制,推动政绩评议制度、问责制度、罢免和弹劾制度的实施,对不适合担任现任职务的干部做调整,完善人员流动机制,实现党员干部队伍动态更新。在全党范围营造“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氛围,激发人们的工作动力,克服精神懈怠。四是在人文关怀方面,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加强单位内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沟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温馨的人际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形成和谐健康的行政文化,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呵护领导干部精神成长。倡导社会对领导干部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为领导干部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网络,减缓其精神懈怠问题的产生。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社会保障预算制度,充分用好管好领导干部社会保障补助资金,大力加强对领导干部社会保障资金监督检查,使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后顾之忧,更加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做到为人民服务。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38-39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104 年版.

[2]赵晓雷.转型期消极腐败的概念、成因、危害及对策的探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4).

[3]沈小平.精神懈怠现象的深度解读[J].前进,2011.

[4]陈松友等.精神懈怠的原因、危害及化解路径[J].前沿,2013.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